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际财经 > 全球经济

中国外储紧急逃离美元贬值“陷阱”

  美联储开动印钞机后,中国1.96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会缩水吗?尽管我们尚不能得到令人信服的数据,但我们却已经得到了信心:中国绝不会坐视外汇储备缩水。调整外汇储备中美国国债的投资结构、频签“美元贷款换石油”协议、放松境内机构的外汇直接投资限制、密集签署货币互换协议、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贸易结算试点……在美联储宣布回购国债计划刚刚两个月,中国就打出了密集组合拳保障外汇储备安全。

  新闻事件

  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告急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余额飞速增长。
2006年我国超越日本成为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彼时起,如何实施让这笔巨大的国民财富保值增值,一直是我国外汇管理局的头等大事。

  始于美国华尔街的金融风暴则让这一头等大事演变成为亟须应对的头等难题。

  为了救己,美国从自去年10月开始实行量化宽松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尤其是3月18日,美联储表示,将收购至多3000亿美元长期美国国债,并将另购入至多750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这一被外界形象地称为“美联储开动印钞机”的行为引发了中国各界的高度关注。

  从理论上来讲,印钞的后果之一是美国各种债务的“含金量”得到稀释,从长期看,美元泛滥将不可避免招致美元贬值。

  拥有着高额美元外汇储备的中国首当其冲。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年初“两会”时就对外界公开表达了对美国投资安全性的担忧。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在中国1.96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有超过60%为美元资产,其中37.3%是美国国债,约为7274亿美元,早已超过日本成为美国第一债权国,所持债券占美国国债总额的23.6%,占美国外债的6%。

  财经学者普遍担忧,此举将引发美元贬值,并使得中国大量以美元计价的资产面临汇兑损失,导致中国外汇储备尤其是持有的美国国债大幅缩水。

  央行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外汇储备仅增加77亿美元,同比少增1462亿美元,较去年9月危机爆发前368亿美元的月均增量,增幅明显放缓。剔除汇率估值的影响,外储“被动”缩水的担忧似乎正在成为事实。

  兵贵神速

  面对着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政府的行动迅速而有效。多元化投资、适时结构性调整、鼓励企业走出去、加大藏汇于民等措施迅速推出。

  美国债开始“减长买短”

  事实上,在温家宝总理表达中国的担忧之前,我国就启动了针对美国国债投资的“减长买短”为主要特征的外储结构优化。

  根据美国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在2008年8月至2009年3月间,中国共购买一年期及一年期以下国库券1713亿美元,而两年期及以上债券仅为229亿美元,同时还售出235亿美元长期机构债。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李众敏认为,“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太大,而美国国债是惟一能够容纳中国外储的市场,同时考虑到美国国债的流动性好,所以顶着美元注定贬值的风险,中国依然要增持美国国债”。

  但在无奈的同时,“悄然增加短期国债的投资比例”成为了积极调整的策略。

  业内人士表示,此举旨在增加我国在中美博弈中的主动权和话语权,保障外汇储备安全。而未来两年内我国还将适时缩减美元资产,促进币种结构多元化,最大限度规避美元长期贬值导致外储缩水的负面影响。

  频签“贷款换石油”协议

  与此同时,另一项防止外储缩水的策略——“资源化”投资也正在被不断复制。

  继2月17日中国同俄罗斯签订了250亿美元贷款协议和为期20年每天30万桶的原油供应协议后,5月18日,中国与巴西签定了为期10年、价值100亿美元的“贷款换石油”协议。此外,类似“外储换资源”的协议还涉及委内瑞拉、哈萨克斯坦等国。

  “贷款换石油”协议,相当于以一个比较优惠的条件将外储转化为石油储备存放在巴西的油田里,以每年20万桶原油的方式进行提取支配。这就是学者一直呼吁的外汇储备“资源化”的真实案例。

  “对于中国而言,用随时可能缩水的外储,换取支持经济稳定发展的石油供给,是当前再明智不过的选择了。”李众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但与中国铝业收购力拓被拒截然不同的是,这里没有贸易保护主义的魅影。事实上,巴西国家石油公司这样的企业在金融危机下已经很难从欧美银行融资了,但油田勘探的前期投入成本又很大,加上原油需求的下降,短期内世界经济又难见起色,上述原因造成巴西国家石油公司议价能力降低。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提供的100亿美元的贷款,无疑是旱天落下的“甘霖”。对两国而言,这是个双赢的协议。

  不过,李众敏坦言,在当前的贸易保护环境下,中国现在买什么,阻力都将很大,这个办法只能解决小部分外储投资的问题。

  外管局鼓励民间资金外出

  藏汇“于民”、“于企”一直是专家对于巨额外储合理运用的重要建议之一。近日,我国外汇管理局在这一政策层面上也取得了可喜进展。

  5月18日,外管局起草了《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放宽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的资金来源范围,同时简化了相关审核程序,旨在实现外汇投资便利化。

  “现在直接投资完全可以放,风险也比较小,而且要赶快放,否则金融危机带来的那点机遇全被后来的资产泡沫、通货膨胀弄没了。”李众敏强调。

  李众敏认为,与日本外汇储备的巨大规模和不断增长是市场交易的产物不同,中国巨额外储的增长是由于实行强制结售汇制度导致的,是央行管制的结果。

  “现在恰恰是外汇储备管理思路变革的重要契机。”李众敏建议,应当把外管局缩编,变成像社保基金一样的外汇储备基金,管着“储以待用”的部分资产(1万亿美元以内足以)。其余的外汇资产用来给各大银行注资,分散到金融市场上去,然后允许企业自由购汇用于对外直接投资,谁出的价高(相应他在海外投资的收益也高)就给谁,让市场来给外汇资产定价,市场来决定最有效率的外汇资产管理者。

  当然,中国并没有忘记在宽出的同时建起篱笆避免热钱冲击。

  5月5日,外管局发布了《关于境外机构境内外汇账户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根据规定,今后境内银行为境外机构开立外汇账户时,应当在外汇账户前统一标注。此举将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解决一些“热钱”的识别问题,防止境外机构境内外汇账户成为资金非法流出入的渠道。

  未雨绸缪

  在美元日益失位之后,中国已经开始试探着对外输出人民币,使人民币尽快成为国际结算货币的主要币种之一,减少对美元等外汇储备币种的依赖。

  高层呼吁改新国际储备货币

  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已经不再能够满足世界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做出改变。

  4月2日伦敦G20金融峰会召开前,央行行长周小川通过中国人民银行网站连续抛出3篇文章,提出要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超主权储备货币,在国际社会一石激起千层浪。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随后,声音进一步升级,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4月27日在英国《泰晤士报》发表文章称(英文原文),中国愿意为扩充IMF资金库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其实,据了解,周小川改革世界货币体系并没有作为提案交给G20大会,周小川以激进方式提出这个问题,眼下的切实目的更在于在世界金融组织中谋求更大的发言权,更好地维护自己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贸易结算+货币互换”

  同为发展中大国的中巴顺理成章地走到了一起。

  除了签订“贷款换石油”协议外,中巴两国央行未来还将继续讨论在货币互换协议基础上,直接使用双方的货币进行贸易结算,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一旦中巴这一新模式探索建成,并在经济最活跃的新兴市场国家推广,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将受到最根本性的动摇,因为市场最终找到了美元的替代机制。

  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认为,由于现在世界经济形势和汇率市场都不稳定,因此在未来1-2年进行这方面的尝试是很有益的。

  今年一季度,中国已经同阿根廷、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签订了总额达650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但都仅仅是局限在两国央行内部为维持双方的金融体系稳定,而进行“非实物交割”的纯双边货币互换,与即将进行的人民币国际贸易结算试点不能形成良性互动关系。而中巴则试图探索在双边货币互换框架基础上,建立本币贸易结算长效机制。

  “这一探索是建立在双方规避美元汇率风险和促进贸易增长的共同意愿上的,确实能够暂时扩大人民币的结算能力和影响力。一旦全球经济恢复到正常增长的轨道上,各国是否能真正摆脱美元体系还有待观察。”庄健对记者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可能形成的“贸易结算+货币互换”新模式,仍然有其明显的局限性。由于两国货币对国际货币(美元)均呈升值态势,而两国的价格体系和金融体系都相对稳定,且双方贸易结构有着巨大的互补性,才使得这种模式成为可能。显然,这三个条件同时都具备的国家是十分有限的。

  “支付”、“回流”双管齐下

  与媒体界对“人民币国际化”过于热烈喧嚣的炒作不同,决策层更倾向于脚踏实地稳步向前推进,让人民币的“支付机制”和“回流机制”齐头并进,争取在美元贬值时代到来之前,让人民币能够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真正赢得一席之地。

  日前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相关管理办法将于近日出台。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试点行也纷纷表示,目前已经基本完成相关技术准备工作,只待有关政策允许,便可开展业务。

  自去年12月提出的人民币国际贸易结算试点以来,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5座城市已经获准进行相关业务试点,建立人民币支付机制的进程正在不断推进。

  但除了技术、制度方面的问题外,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还需要对结算管理制度、财务会计制度和海外行管理制度,以及相关的业务流程和考核机制做相应的调整、补充和完善。

  深圳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医疗器械出口企业财务部负责人向记者透露,由于公司原来的一套财务结算体制都是建立在美元基础上的,主要客户来自中东等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目前来看,用人民币替代美元会增加交易成本,所以公司未来仍将采用美元结算。

  虽然用人民币支付仍然缺乏有力的市场支持,但体制建设的步伐不会停止。最近有消息称,汇丰银行和东亚银行获准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融资。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民币国际化研究专家李婧则表示,“这意味着我们已经开始着手建立人民币的回流机制,有利于打消人民币持有者和使用者的后顾之忧,推动市场参与主体对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的认可度,对即将展开的结算试点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责任编辑:克伟)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