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内需”压头_发改委暂无调油价打算
“28日揭晓”说,不仅误解了政策,也算错了日期
许可新
昨日,负责成品油调价的机构——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照常下班,市场预期中的成品油28日将涨价并未出现。
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许昆林接受CBN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目前该委并无对国内成品油进行调价的打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报道称,国家发改委希望民众减弱对油价上调的预期。
28日国内成品油将调价的传言,最早出自24日的中石化年度股东大会上。当时,中石化董事长苏树林表示,国内成品油价是否调整,要等待28日揭晓。苏树林的言论被市场理解为国家即将调整成品油价的信号。但显然,这是个错误的信号。
此前的5月8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石油价格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在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实施了大约半年后,第一次明确地表示,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即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
苏树林之所以认为28日可能会成为成品油调价的节点,是因为他认为28日距离官方公开成品油调价方案刚好是22日。但苏树林显然犯了两个错误:首先是计算错了日子——28日距离官方公布《办法》只有21天;其次,根据《办法》,成品油价调整依据的是22个“工作日”,而不是22个自然日。
而且,新的成品油价格机制并非从5月8日开始实施,而是早在去年12月19日就开始实施了。据市场人士计算,在最新的计价期结束时,国内成品油价对标的三种国际原油(英国布伦特、阿联酋迪拜、印尼辛塔)平均价波动率早就超过了4%的可以调价的设定条件。换句话说,官方若在28日之前就对国内成品油进行调价,也已属名正言顺。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第一个遭遇“流产”的成品油涨价传言了。本月7日,业界曾风传成品油价将上调,但这个连涨价幅度为多少都被描绘得有鼻子有眼的传闻,却最终“流产”了,据传是调价方案在最后时刻未获国务院批准,但自此后市场对于国内成品油涨价的预期就一直没有消退。
自从《办法》出台以来,市场对于成品油调价的预期就没有止息过。由于近段时间来,国际油价正处在震荡上升通道,调价规则明晰之后,人们更加确信,国内成品油调价是迟早的事。
《办法》颁布后,国内的成品油市场即进入了一种微妙的状态。一方面,市场对于官方公布《办法》的解读是,这是政府在上调油价之前的一种策略,即通过先公布调价方案来平抑市场的不同意见;
但另一方面,由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调整的成品油价,一直保持着对国际油价和市场传言的“漠视”,成品油价维持不变。
为何明明已经触发调价条件,油价却仍按兵不动?答案尽在《办法》中。根据《办法》,当触发调价条件时,官方是“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而不是“必须”调整价格。
“这主要因为‘保增长、促内需’仍然是当下最主要的命题,相比之下,成品油价的市场化改革方向相对变得不那么重要。”中国石油大学工商学院院长王震对CBN记者表示。
这当然是个好的理由,不过,王震同时认为,从长远来看,市场化肯定是中国成品油价格的发展方向。“政府主要是怕投机,但应该看到,不管是市场化还是由政府掌控,投机都是会存在的,我们需要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
而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在接受CBN记者专访时指出,当下真正要解决的,是提高民众的消费能力,而不是通过行政手段,使得人们“在同样的货币条件下能买到更多的东西”。
也有观点认为,《办法》规定,市场状况只是调价的必要条件,政府的决策才是充分条件,这固然为政府决策留下了空间,却也给市场造成了诸多不确定因素。因为,越是信息不充分的地方,越是投机活动的天堂。从现实来看,投机冲动正在市场涌动,苏树林的言论出炉后,石油石化企业在证券市场的表现极其抢眼,而在部分城市,甚至出现了出租车司机排队加油的情形。
如何不让成品油价的调整演变成一场更大规模的“躲猫猫”,也是对有关部门的一种考验。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