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伟
创新型封基长盛同庆上市首日的表现让机构谋划的“套利”盛宴落空,原本备受赞誉的长盛同庆一夜间饱受指责。
长盛同庆以“份额分级”和“分离交易”作为最大卖点,更被一些人士形容“改良升级版的瑞福分级”,在产品获批后,长盛基金做了近两个月的宣传铺垫。
据悉,在募集路演时,路演方多次用瑞福进取类比,暗示该基金上市后可以有不错的套利收入。在推广期间的一次媒体发布会上,长盛基金给记者散发了一份券商研究报告,称“按照该基金两类份额的分配比例,以及预估的溢价空间,整个基金上市开盘之后的加权获利空间为9%左右”。
而一些研究人士也撰文称长盛同庆具有较高的投机价值,B份额的溢价甚至可以达到15%。虽然也有一些券商和第三方研究员指出同庆B折价的可能性更大,但溢价似乎成为了主流声音。
所谓的套利机会吸引了大量偏好风险的投机者。5月6日长盛同庆正式发行,一日内募得近147亿资金,并且有超过60%的资金来自机构,其中不乏保险、财务公司、私募,以及超级散户。
机构持盘的过于集中,使一些分析人士下调了此前的溢价预期,认为规模过大或机构太多,会减少套利机会,但仍然坚定认为其上市必溢价。而5月26日同庆A、B分别上市,至收盘时,同庆A则小幅溢价2.99%,同庆B则折价6.62%。这使之前抱套利想法的大多数投机者希望落空。华泰证券研究员胡新辉将此称为机构“刀锋上的舞蹈”。
5月27日长盛同庆A、B两级份额的收盘价分别为1.035元和0.935元,照此计算,初始投资者若没有卖出两级份额,目前浮亏2.5%。目前同庆A溢价3.29%,同庆B则折价6.22%。
由于预想的套利以失败告终,市场对长盛同庆的态度也急转直下,各界评论纷纷转为对长盛基金的批评,包括不限制募集规模、产品设计不尽合理等等。
胡新辉认为,长盛同庆场内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高达61%,这隐含几个担忧。一是投资者结构的稳定性不足。二是流动性问题。基金的流动性与投资者构成存在密切的联系,机构投资者比例越高,流动性越差。三是对公平交易的担忧。长盛同庆目前面临的一个难题是如何担保机构投资者体面地退出。基金公司在机构与个人投资者之间,必然重视机构投资者的利益,个人投资者相对处于不利的地位。
从大成优选、瑞福分级到长盛同庆,创新基金的产品设计越来越复杂。在产品设计、募集路演、建仓进度和上市沟通等等各个环节,机构投资者都掌握着绝对优势,而中小投资者则越来越被边缘化。推出可分离交易基金,原本是为了更好满足基金投资者对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需求。但短期利益驱动之下的创新却不见得有利于基金行业的长期发展。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