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金融危机,海外并购浪潮兴起的新形势下,如何引导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是政府、经济界专家学者、企业实体领袖和管理人员共同关注的话题。在此背景下,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办公室主办,召开了中国企业“走出去”海外并购战略研讨会。
以下内容是搜狐财经在现场发回的报道:
主持人:海外并购有哪些关键点要注意,请樊纲教授给我们讲一下。
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这个问题我不是很懂,如果对其它企业并购,四项基本原则当中最后包含着另一点就是看得懂,这个很重要。刚才王志乐也讲了这个问题,事先已经接触打交道很多东西看懂了,以后也是不断学习要看懂,这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最大的问题。首先是知识问题,老说抄底、收购,最近我一直在讲这个道理,我们是不差钱,钱可不是资本,资本是能用钱挣钱的知识,是能把企业养活玩活的知识,不能说盲目地抄底,以为你懂了其实不懂。要说懂,首先包括外围的政治懂不懂,大政治、小政治,现在买了矿山,矿山边上两个部落打架对你都产生影响,你懂不懂部落文化?工会懂不懂?人家的法律懂不懂?会计准则懂不懂?这些都有一个学习过程,一开始跟他们打交道跟他们学习,有大量的知识需要掌握。然后是对企业的知识,它是不是真正的名牌?对于现在潮流的知识,有些企业过去几年收购之后发现那个企业的品牌是百年老店是老品牌,但是现在给人的印象是老旧的印象,是没落的。家电现在看的是LG、松下,再来一个几十年前的品牌反倒是一个负数。对这些问题有没有深入的研究,有没有认真进行市场调研?跨国公司到国内做国别研究、国家宏观风险研究、政治研究,雇很多顾问公司打听关系,对知识研究。北一把问题看懂了所以成功了,我们其它企业走出去,包括民营企业包括国企首先是看懂的问题。我同意孔泾源说的,我们需要“走出去”,但是从知识上我们恐怕还没那个能力,没到大规模“走出去”的时候。两万亿外汇储备最后也是资本输出买了人家债券,不如我们的企业界拿这个东西输出建企业盈利。日本当年也出现过双顺差,外汇储备猛增的时候,但是马上就走出去了,它的基础是明治维新之后的知识进步、社会发展,多年出国留学一代一代人留学,到了七八十年代基本成熟了,还吃了不少亏,但是基本成熟。
我们刚改革开放30年,多数企业像我们这样成功的案例还是比较少的,如果这种并购吃亏的案例占多数。我们需要在我们的能力知识上有更大的长进,我们才能真正做到“走出去”。媒体在煽动这件事的时候也应该看到我们的发展阶段,这没什么可丢人的,我们改革开放30年刚刚起步,要实事求是分析我们的现状,走出去是更盈利不是更亏损,所以看得懂也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谢谢樊纲先生贡献看起来很简单的三个字,时间关系告一段落,大家现场有很多收获,至少我们相信在海外并购这件事情上在“走出去”这件事情上并不是白纸黑字把协议签订了就叫万事大吉了,曾经的摩擦曾经的博弈就尘埃落定了,未来融合过程当中有很多需要我们想清楚看清楚的战略,最后的总结时间交给崔厂长,他是实践者同时一定会有很多的体会和大家分享。
崔志成:面对诸多的大家实在有点班门弄斧,实践者现在还很难讲,毕竟我们走过这一路知道这条路走得有多难,无论怎么样中国企业的走出去是一个不得不的事情,不是我们选择不选择的事情,既然走出去作为先行者还好没有成为先烈,作为先行者我想给一个简单的忠告,希望能够像樊纲教授说得一样,各位能够看得懂,尊重常识,常识的力量千万不要忽视。第二,放平心态。不要枉自尊大觉得我们不差钱,不要觉得妄自菲薄,大家都是人。尊重常识,放平心态。
谢谢大家!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