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市场缺乏增长潜力”
郭树清:暂规避投资西方银行
商报讯(记者 黄竞仪)虽“手握”充足的流动性,但中资银行在“出海扩张”上正在变得越来越理性。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1日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中国各银行因发达市场缺乏增长潜力,而暂时避免对西方银行进行投资。
对于“建行有意投资渣打银行”传闻,郭树清更是予以明确否认,称“该行现在不会考虑此类投资”。
他表示:“目前非常困难,因为仍存在许多不确定性。由于市场有限,我们对在发达国家扩展业务不是非常感兴趣,而且因为银行过多,这些市场没有增长潜力。”
然而事实上,建行向国际市场进行业务扩张的步伐从未停止。就在郭树清发表上述言论的同一天,建行欧洲首家全资子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伦敦)正式开业,这是该行在欧洲建立的第二家经营性机构。
建行(伦敦)分行的主管Shaolin Xiao上周曾公开表示,建行计划提高其国际市场占有率。
值得关注的是,建行的最大海外战略投资者——美国银行也对其未来发展表现出了极大的信心。据郭树清透露,美国银行已向其保证,想维持该行第二大股东的地位,仅次于中国政府之后。
按市值计算,中国建设银行目前是世界上第二大银行。截至2009年一季度末,建设银行资产总额达12689.82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6746.33亿元)。
去年9月金融危机爆发初期,中资银行曾掀起过一股“出海热潮”。主要表现为,招商银行收购香港永隆银行、中行拟收购法国洛希尔银行部分股权、几大国有银行陆续登陆美国市场等。
但由于低估了此次金融危机的深度和广度,投资时机不佳,导致了巨额亏损。平安入股富通、国家开发银行入股巴克莱银行、民生银行入股美国联合银行,皆浮亏甚巨。
对中资银行来说,国际化不得不成为一项谨慎的决策,众多银行推迟了原本雄心勃勃的海外并购计划。如中行取消了今年一季度收购洛希尔银行的计划。
早在去年底,工商银行行长姜建清就对外界表示,工行希望在海外收购中作为一个战略投资者,而非财务投资者。建行也曾再三强调,海外扩张“引智重于引资”。
“中资银行出海正在变得越来越理性。”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虽然国内流动性持续充裕,但各家银行都应该看到,国际市场的投资风险尚未释放完毕,海外银行业不确定性仍然很大。
但他同时强调,中资银行“走出去”的大方向并未因此而改变。各家银行可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自主选择“出海”时机和方式。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