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企业要因“限”而“变”
作者:■本报记者傅春荣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如何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配置资源,如何在市场低迷的状况下优化品种、开拓市场、增收节支以利于钢铁业更长远的发展,是钢铁业面临的更大任务和挑战
早在去年底,中钢协就发出警示:中国钢铁产能出现1.6亿吨“过剩”,中国钢铁业已经进入产能“过剩”时代。
究其“过剩”原因,主要是由于部分钢铁企业不顾市场需求,盲目扩大生产,导致钢铁供需严重失衡。但这并不代表钢铁行业的全部。
据了解,今年以来,国家重大输油输气管线工程项目多,对钢材需求量大,3月中旬,鞍钢一举拿下中石油西气东输二线、中石油“气代油”工程秦沈管道、陕京三线、泰青威天然气输气管线工程共计9万吨的合同量。目前,鞍钢生产的高级别管线钢已占据国内管线钢1/3强的市场份额。
而位于南京的南钢集团,密切关注国家投资方向和产业发展动态,做到超前产品研发,积极抢接高附加值订单。今年一季度,南钢完成销售收入108亿元,在克服危机的同时实现了首季“开门红”。
不甘落后的山西太钢集团也迈出了非常大的创新步伐。今年一季度,太钢集团加大了400系不锈钢、高牌号冷轧硅钢、高等级管线钢、特高强度汽车用钢等一批市场急需的高端产品的开发。据记者了解,通过积极优化产品结构,不断有针对性地推出新产品,太钢集团已从土耳其、中东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获得了新订单。
可以看出,工信部发出“限产令”,主要是针对那些不顾市场需求盲目扩大生产的钢铁企业,而以逆市飘红的鞍钢为代表的企业,凭借一系列与市场对口的高附加值产品以及日渐成熟的海外加工、销售渠道,正带领全国钢铁行业走出困境。
产能过剩只是“相对”
2008年11月,政府的“4万亿”的救市计划对钢铁行业意味着至少将带来1.5亿吨钢材的需求。而从新增钢铁需求看,大规模的铁路投资将倾向于生产重轨的鞍钢股份。
由政策投资带来的刚性需求给鞍钢带来了重大利好。统计数据显示,1-4月份鞍钢重轨产量比上年同期增加11.22万吨,年初以来先后在中石油秦沈线、中石油西气东输二线、崇启大桥江苏段和上海段、辽河大桥工程以及出口萨瓦桥、溪洛渡水电工程等11个重点工程,中标钢材34.75万吨。
在销售模式上,鞍钢注重与战略重点直供企业的合作,在保持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大连船舶、渤海船舶、中集、胜狮货柜、大庆油田、华北油田、一汽、东风、海尔、格力等国内知名企业密切合作的基础上,努力发展新的战略合作直供企业,同时,按照市场需求配置资源,并对外挖掘重点品种的市场需求,努力培育战略产品、主导市场产品。
“收放自如”是最高境界
温家宝总理3月视察鞍钢,提出“要抓住机会,千方百计把产品打出去”。鞍钢总经理张晓刚把这句话解释为“收放自如”。
张晓刚的信心源于企业对科技创新的重视。据悉,近年来,鞍钢主打“科技创新牌”,所有大型设备均实现国产化,从工艺设计、计算机控制到软件开发均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鞍钢在自主创新领域收获了45项中国企业新纪录。而公司今年也对完成较好的重大项目组进行阶段奖励,总奖励金额高达510万元。
得益于一系列高附加值产品熏鞍钢的一系列拳头产品在重点水电项目、大型原油储罐项目、桥梁工程、管线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中接连中标。其中,在继诺扎渡水电站中标近5000吨蜗壳钢之后,鞍钢再度在溪洛渡水电工程中胜出。同时,中标国家级重点工程——鄯善原油商业储备库工程、中石化大亚湾原油储备罐和冀东油田原油储备罐。在中石油3月份招标的重点管线工程中,鞍钢一举拿下西气东输二线、中石油“气代油”工程秦沈管道、陕京三线、泰青威天然气输气管线工程共计9万吨的合同量。
更为重要的是,国内外消费也保持了目前的增长态势。除了“政府投资”项目,鞍钢业已形成的日渐成熟的海外加工、销售渠道,给危机中的鞍钢提供了另一支点。
“现在国际铁矿石、钢材产品等的价格大幅走低,正是我们走出去参与国际产业重组,占领国际市场,掌握重要产品和资源国际市场定价权、话语权的大好时机。”张晓刚说。在2008年10月国内钢价暴跌之时,鞍钢与意大利维加诺公司签署协议,收购该公司60%的股权,在欧洲的地中海旁建起了钢材加工基地,钢铁营销体系逐步建立完善。
理性看待“回暖”大势
事实上,在下游对钢材需求没有根本回暖的情况下,像鞍钢这样全线飘红的企业并不多,宝钢已经提出要建立“倒逼机制”,就是要以市场需求和自身发展战略为导向,迫使自己调整工作方式,逼出新的发展机遇。
市场分析师指出,鞍钢目前的发展进程给企业的并购重组和产业的优化升级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如何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配置资源,如何在市场低迷的状况下优化品种、开拓市场、增收节支以利于钢铁业更长远的发展,才是包括鞍钢在内的钢铁业面临的更大任务和挑战。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