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通胀冷暖 中产先知

2009年06月05日16:51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新财经》 作者:王雨佳

  对于“有产”的中产阶层来说,通胀意味着以前的财富积累会随物价上涨贬值,或意味着已有的负债会越来越高

  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一片低迷,中国经济亦也难独善其身。然而,近两个月来,形势似乎发生了变化,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从2009年3月到2009年5月,被称为经济“晴雨表”的股市,上涨了近500点;楼市也出现了“小阳春”,成交量有了一定上涨。

这让许多人,特别是手里有点钱的所谓“中产阶层”,回想起了2005~2007年间如坐了火箭般直蹿的房价,以及2007年的股市“六千点”。因此有专家开始推导:最坏的日子已经过去,经济已经触底并开始反弹,中国不会出现新一轮通货膨胀……

  一个购房者的故事

  “没想到,买套房这么难。”谈起这两个多月来的经历,胡杨有些无奈。困扰胡杨的问题,其实也在困扰着不少人:手里有一些存款,存着怕缩水,买股票怕亏,买房——更复杂。

  其实,早在2005年,胡杨就已经买了一套房,他用“搭上疯涨前的最后一班车”来形容自己购买的第一套房。胡杨的房子买在北京东城区,从2005年到2007年,房价翻了一倍。“买房之后,房价就开始疯涨。我有几个朋友当时没买,拿着钱到处看房,拖到现在,已经买不起了。”

  胡杨和妻子都是外企中层管理人员,收入还不错,除了应付日常生活开销,能有一定数量的积蓄。从2005年买房至今,他们又攒了一笔存款。钱怎么用?夫妻俩一致认为,股票、基金一概不考虑。他们至今还有好几万元“埋”在基金里没有解套,夫妻俩再也不想趟基金这浑水了。妻子提出将这笔钱分成两份,一份用来换辆新车,另一份则存着,给3岁的孩子作将来的教育基金。胡杨对妻子的提议表示赞同,但不久之后,他却改变了主意。

  “从今年3月份开始,我经常接到社区物业公司的电话,问我要不要卖房子,说有人想出高价买我的房子。”对于这类电话,胡杨一开始很不耐烦,但频繁的电话让他想到了一个问题,“冷却了近一年的楼市难道已经开始回暖?”

  紧接着,胡杨读到了一份某咨询公司给他们公司做的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文中指出,受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影响,未来中国的通胀风险极大。胡杨立刻想起了2007年的情景,倒吸了一口冷气。“跟几个同事聊了一下,大家都觉得,在通货膨胀中,最受伤的就是我们这些人,有点小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公务员和国企员工有国家撑腰,人家不怕钱缩水;收入低的人本来就没多少存款,形势恶劣的话,国家会给他们最低保障;而我们这些人表面看着风光,其实每一分钱都是自己辛苦赚出来的,钱缩水了,我们最惨。”

  综合各种因素,胡杨决定再买一套房,既作投资,也算改善生活,一举两得。“现在还处于通货紧缩时期,我认为房价现在已经到底了。”胡杨中意的区域是被称为教育区的海淀区,“我看过一些数据和分析,说北京最具升值潜力的区域就是教育区,而且,我也考虑到孩子以后上学。”但由于海淀区的新开盘项目很少,而且位置偏远,打算选一套二手房。

  胡杨开始和房产中介打交道,“他们太会讲故事了,我基本被他们洗脑了。我最常听到的话就是,XX房子,业主也不想卖,但是他要资金周转,就减价处理了,好几家都在抢……”胡杨越来越觉得,楼市似乎从来就没冷过,而且会越来越热。

  2009年4月,胡杨看中了西三环内的一套房,加上各种费用,平均一算,价格在14800元/平方米左右。胡杨像捡到了个宝贝似的,在看房第二天就交了3万元定金。然后,开始凑首付款,他手里的存款不够,就找同学朋友借钱。令他意外的是,有三个大学同学都要买房子,声称还想找他借钱。

  就在胡杨为首付款一筹莫展的时候,中介打来了电话,说:房主不想卖了,交易终止。胡杨追问原因,经纪人一开始还说,是因为房主的资金周转问题解决了,不需要卖房了。后来,才吞吞吐吐地告诉胡杨,房主觉得房价还要涨,现在卖太亏,如果胡杨再加10万元,房主还可以考虑卖给他。到嘴的鸭子飞了,胡杨憋了一肚子火,最终决定放弃那套房屋。

  房价区分贫与富

  对于不少人用买房来抵御通货膨胀的行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实验室主任、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认为,目前的楼市“小阳春”只是一次小规模的需求释放。实际上,未来数年。全球经济面临深度调整,如果经济在底部长期波动震荡,房子流动性极差,未必是抵御通胀的最好选择。

  人们之所以将房子看做“法宝”,是因为在上一轮的通货膨胀中,房子扮演了特殊角色——分贫富。

  对于2006~2007年的通胀,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是一场“劫贫济富”的“中国式通货膨胀”。这轮通货膨胀“推高了房地产市场价格,从而使得绝大多数低收入者远离房地产市场;随后又制造了广大居民基本生活消费昂贵化,大幅增加了低收入者的生活负担。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式通胀对国内中低收入人群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同时,那些越早持有资产而不是货币的人,则成为这场游戏的受益者。能够在早期进入房地产、股市等资产市场的,当然就是有钱人。”可以说,是房价的上涨,在短短几年的时间拉开了贫富差距,并且将这个差距越拉越大。

  事实上,2006~2007年房地产业的发展趋势很难复制。在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之后,中国的房地产业被国家扶持为支柱产业,颁布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取消福利分房。所以,房地产业的需求在1998年到2007年被大量释放。按照经济学的观点,一个产业的兴盛,会无限推高人们对该产业的预期,之后预期又会继续推高产业的发展,直到该产业出现泡沫。中国的房地产业也逃不出这个怪圈。所以,2007年,中国的房地产业经历了政策性的“中国式通胀”和资产泡沫怪圈后,房价出现井喷式的上涨也就不奇怪了。实际上, 2009年以后即使国家不再出台类似的扶持政策,房子也很难再次扮演“分贫富”的角色了。

  中产阶级的不安全感

  2009年,中国的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持续下降,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价格尚未有明显上涨,中低收入人群的生活相对稳定。

  然而,对于2006年的深刻记忆,使得中国人犹如惊弓之鸟,特别是那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人。相对“有产”的中产阶层来说,通胀意味着以前的财富会随物价上涨而贬值,或意味着已有的负债会越来越高。

  按照中国的收入水平划分,中国式中产阶层人群的构成大致包括政府公务员、垄断企业员工、中小企业主以及外资企业、中资大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各类自由职业者。在这个阶层中,体制内的保障使公务员和垄断企业员工对通胀的威胁并不敏感。另外三类人群则不然,他们有着相当的不安全感。在中国大部分大城市,“一套房子可以消灭一个百万富翁”,子女的教育费用可以“买一栋房子”,高价医疗也使中产阶层不敢生大病。

  在中国,如果发生全社会通胀,具有行政垄断的能源、电力、通讯、交通、教育等行业可以直接把成本的上涨转嫁到价格上。而民营企业和体制外的人对于这种转嫁只能被动接受。教育、住房和医疗,等等,几乎可以摧毁体制外人员半辈子甚至更长时间的努力。

(责任编辑:克伟)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