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铁矿石价格连涨的8年中,“中国诉求”往往被强势的供方“淹没”在令人惊讶的巨大涨幅之中。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昂首”的矿价终于掉头向下,国际铁矿石市场总体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格局基本确立。
在买方市场下,“中国诉求”的声音理所当然地趋于坚定。
即使日韩钢厂谈定了新一年度的“首发价”,但因达不到中方的“基线”,代表中国钢厂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依然明确表示“不接受、不跟随”,甚至发出“做好了谈判破裂准备”的狠话。不少业内人士判断,“这次看来肯定要硬到底了”。
“垄断式”的定价之路 多年来一直以冷静平和心态看待矿石市场的业内专家贾良群,此次态度坚决地认为,“应该把谈判坚持到底”。在他看来,没有利益的坚守,也就难以找到双方理性共赢的空间。
中国已是国际上进口铁矿石最多的国家,去年进口的铁矿石数量已超过世界铁矿石海运贸易量的一半以上。从2002年进口1.11亿吨,到去年进口4.43亿吨(其中澳矿占41.34%,巴西矿占22.68%),平均到岸价由每吨24.86美元,上升到136.46美元,上涨4.49倍。特别是2008年度的进口长协矿价格谈判,开了长协矿多种涨价幅度的先河,破坏了从1981年开始长达27年的国际铁矿石长期协议基准价格谈判规则。在中钢协名誉会长吴溪淳的眼里,这意味着世界铁矿石三大供应商走上了“垄断式”的定价之路,完全不顾铁矿生产商与钢铁生产商之间的互相依存、合作共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在此前的8年里,业内最难忘的是2005年度和2008年度这两年的矿价谈判。2005年度新日铁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达成71.5%的首发涨幅,这是此前铁矿石谈判史上从未有过的巨大涨幅。当年钢材市场并未因矿价大涨而上涨,相反国内钢价从2005年3月份开始持续下跌,国内钢铁企业效益严重受损,一些贸易企业被迫关门。到了2008年度,新日铁再次与淡水河谷达成65%的涨幅,此后中国钢企又对澳大利亚矿业巨头“低头”达成79.88%的更高涨幅,钢材市场再次“重蹈覆辙”,全国钢价普跌40%左右,国内钢铁行业出现全面亏损。
“我的钢铁”资讯机构研究人员说,这两次严重的矿价与钢价的“根本背离”,其中形成的反差,“让人难以释怀”,至少说明矿价谈判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双方诉求没有得到有效的平衡”。业内不少人士认为,在供求关系剧变的情况下,中国需方的诉求是到了应该受到尊重的时候了。
“回涨”难改供求关系 但是,目前中国钢厂继续谈判的难度是十分明显的。
自从日本钢厂与澳矿巨头达成降幅近33%的新一年度长协矿“首发价”后,日韩钢厂又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达成“补回去年与澳矿不同涨幅损失”的更小降幅的价格。此后亚洲其他主流钢厂基本都“追随”了。
而且,自从年度“首发价”出台后,中国国内进口现货铁矿石价格稳中趋升。据资讯机构的监测统计,目前进口矿现货价每吨已上涨了近10美元,基本接近了日澳达成的新年度长协矿价。不少进口矿贸易商依然对后市感到“乐观”,纷纷提高报价保持观望,放缓出货。品位为63.5%的印度粉矿报价平均已到每吨620元至630元,更有部分实力较强的企业直接将挂牌价提高至700元。
今年5月份,中国进口铁矿石达5346万吨,同比增长37%以上,但环比下降5.9%,“进口矿逢低吸纳的势头开始减弱”。不过,从今年前5个月累计进口的总量来看,达到2.41亿吨,同比增长25.7%。目前,国内港口铁矿石压港情况依然严重。
据“钢之家”统计,至少有96艘好望角船在中国港口滞留,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铁矿石海运市场的波动,海运费在日澳“首发价”出台前后大幅上涨后,出现了短暂的回调,近期又再呈涨势,16日巴西至中国航线海运费为每吨42.646美元,较上一交易日上涨2.479美元;西澳至中国航线海运费为每吨18.477美元,上涨1.322美元。
国内钢材市场也是“高位盘整”与拉涨互现。在临近6月中旬时出现盘整迹象后,15日开始钢价又全面上扬,特别是板材产品,在市场压力相对较大的情况下,成交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上涨。从5月下旬来看,国内粗钢日产水平达到了188万吨,比较当月上旬增加了22万吨,增长幅度达到13%以上,这个日产水平,在历史上也是相对较高的,相当于年产6.8亿吨的生产规模,说明产能释放的速度较快。
“我的钢铁”等资讯机构都认为,国内钢铁产能过大不可逆转,未来一个时期产能过剩将成为一个“常态”,制约钢价上涨空间。由于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外钢铁企业大幅减产,对铁矿石需求大幅下降,而国外主要铁矿石供应商生产成本较低,产能仍在释放,进口铁矿石资源相对宽裕,总体而言,年内进口矿价将保持低位,维持箱体运行态势。在这种情况下,“利用短时波动、以短期博弈的手段进行长协矿价谈判,就有失公平”。
建立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
据长期跟踪铁矿石市场的专业人员高波的观察,今年中国钢厂与矿商的价格谈判到底“何去何从”,目前还很难说。三大矿业巨头从去年年底开始已在中国市场尝试了各种现货市场的操作办法,为其“走现货”打底。中钢协也一再表示,在目前的市场状况下,“不愁买不到矿”。
不过,贾良群等业内专家认为,就算出现了最坏的情况,长协机制被打破了,中国市场的进口矿完全走向了现货,那也是一时的,其中的波动,不仅钢厂受不了,矿商也同样受不了,到头来还是要建立一个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
国外也有分析人士认为,在铁矿石买方市场情况下,长期协议对大型矿山企业更为重要,可以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建立长期稳定的市场,如果为了短期利益损害长期协议,矿商将为新建销售网络、压低价格参与现货矿竞争、保住原有市场份额而付出代价,肯定“将是一个严重的失策行为”。
而对于中国国内来说,也要形成一个有序的需求结构。中钢协已明确表示,要规范国内铁矿石市场,不炒作铁矿石价格,贸易商作为生产企业的进口代理,只能收取代理费,铁矿石进口必须明确流向,杜绝二次倒买倒卖,防止滋生炒作和投机行为。
业内人士认为,这里的关键是要理顺大钢厂、中小钢厂和贸易商的利益关系,中小钢厂如果在大钢厂和贸易商的“浓荫”底下拿不到矿、利益得不到保证,市场“乱象”就难以根治。(记者李荣) (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