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产业系”金控平台暗涌 监管体系亟待完善

2009年06月20日11:26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康怡 姜雷

  中石油将于年内在重庆设立金融租赁公司的消息传出,给一直暗流涌动着的央企金融布局又注入一针强心剂,而近日国资委也将产融结合的话题再次高调抛出,看似“产业系”金融控股平台渐行渐近。

  不过,接近国资委人士认为,由于目前“产业系”金融控股平台市场主体身份不明确以及监管体系不健全等原因,这一平台“守得云开终见月”的梦想可能还需时日。

  必经之路

  近日,重庆市金融办传来中石油将于年内在重庆设立金融租赁公司的消息,也是继上月它高调宣布控股克拉玛依银行后,产业资本进军金融领域抛出的又一枚巨型炸弹。

  而在更高层,国资委副主任李伟带队开始频频考察数家央企的财务公司,并将产融结合话题再度提起。

  产融结合也就是指产业部门和金融部门通过股权关系相互渗透,实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相互转化和直接融合。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中国财务公司协会原副秘书长杜胜利也开始被大唐集团等数家大型央企邀请去讲授 “公司金融控制与产业金融协同”的相关话题。

  “产融结合是必经之路。”杜胜利坚持这种看法,“国际上的大企业都是这么做的。”

  国资委研究中心宏观部主任程伟表示,产融结合是很多的企业在一定的运行阶段所必须面临的一个话题。“任何企业走到一定的阶段,必须依靠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结合来推进产业资本的做强做大,比如说通过发行债券,募集股权资本、产业基金,风险投资等方式。”他说。

  而历数央企走过的阶段,从国资委刚刚成立时候的196家减少到目前的138家,主辅分离的工作已经基本落幕,未来的主要目标无疑是将数量减少到80-100家,并培育30-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央企。

  程伟表示,现阶段央企应该构架一个具有国际竞争性的平台,并应该探索央企培育核心竞争力的良性发展途径。他还指出,对目前138家央企来说,“不同特征的产业也应该具有不同形式的融资通道。”

  细观在金融控股平台暗流中涌动的央企,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标签——资源类垄断企业。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类似中石油、中石化、国家电网等数家资源类的垄断型央企有望成为在金融控股平台道路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模式之辩

  国资委研究中心“国有大型集团企业资金管理和风险监控”课题组专家、北京九恒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解洪波发现,目前央企中拥有结算中心和财务公司的企业已经不在少数,不少央企通过这两个载体已经能基本实现集约化的资金管理。解洪波的公司已经为二十多家央企提供了搭建资金管理平台的服务。

  不过,杜胜利认为,要实现产融结合的完美模式,除了资金的集中管理外,集团化的金融服务也是必不可少,而其必要的平台就是金融控股公司。

  对于金融控股平台的渴望,不少央企早已在暗中布局,它们进军金融行业的脚步几年前就开始在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各类金融领域跺响。不过,目前央企的上述“进军”都是以财务公司或者信托公司为其进行多元化金融服务的主要操作平台。

  有国电集团控股的国电财务公司相关人士透露:“目前集团的金融股权投资基本上都是在财务公司这个平台上去运作的。”对于这种做法,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部务委员会副主席王自力并不赞成。

  “一方面银监会对财务公司的股权投资采取非常谨慎的监管态度,通过财务公司进行股权的投资,既容易受到《财务公司管理办法》的限制,也玩不大;而且目前很多大型企业集团在进入金融领域时,投资主体混乱,金融控股主体不明或不当,也是一个问题。”

  此外,对于华润之类的央企通过信托投资公司来进行股权操作的做法,王自力也投了反对票。

  “华润收购了深国投以后,想把深国投作为一个平台来进行运作,但是深国投受到《信托法》的限制,也无法帮助华润实现做强做大的梦想。”他说。

  为此,王自力建议,应该成立一个专门的公司来帮助企业进行金融领域的股权操作,不一定叫做金融控股公司,也可以叫做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公司可以算是这个公司的一个下属公司。

  同时,“这也可以解决大型企业集团在进入金融领域时,投资主体混乱、金融控股主体不明等问题。”王自力补充说。

  如何建立自己的金融控股平台,各家央企正在探寻自己的道路,解洪波发现央企通过升格财务公司或者信托公司为金融控股平台是目前呼声较大的一类。

  “以财务公司为品牌和基础,把财务公司发展成这种控股平台,这是一种可能性;还有的央企可能有信托公司,金融控股平台也可以在信托公司的基础上发展起来。”解洪波表示。

  上述国电人士表示,“国电财务公司未来也希望打造成一个包括财险公司,并购信托公司,保险、信托、证券于一体的多元化金融平台。”

  监管乏力

  尽管王自力自两年多以前就开始呼吁金融控股公司的诞生,可是这一愿望至今也并没有实现。“对于‘产业系’的金融控股公司,我们现在法律上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由谁来批,谁来监管,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因此就很推动。”

  “金融控股公司市场主体身份不明确,因此监管机构无法依照法律按金融机构的标准对其进行监管;另一方面由于无法将控股母公司归入某类金融机构,监管主体也就无法全面落实,致使本来需要进行严格监控的机构游离监管体系之外,风险外溢问题严重。”他说。

  而对于这些产业巨头的大当家国资委来说,也是一个两难的问题。

  有接近国资委人士介绍,一方面,国资委希望有条件的央企利用产融结合这条道路,利用金融市场将产业做大做强,同时也有能规避由于汇率、利率的波动导致融资成本增加的风险或者股价的波动导致的收购兼并的风险;而另一方面,在 “融”这条路上央企到底应该走多远也是国资委所担心的。

  杜胜利在进行研究时明确提出,一个企业集团的金融问题应该作为一个功能去建设,而不是作为一个产业去投资。

  尽管在文字上国资委也清楚地表明 “中央企业的金融产业要牢牢把握服务主业这个核心职能定位。”不过在实际操作中判断的难度却远远大于字面的表述。

  市场人士提出,如果金融市场很火热,盈利率比较高,如保证资本不从产业流向金融领域?

  这种担心并非多远,消息人士透露说不少央企已经再次提高了金融业在集团业务中的地位。“国家电网已经将发展金融产业确定为集团公司企业转型战略的一个重要部分,中石油也明确提出要将金融业务作为一个板块去发展,并编制了《中国石油金融业发展规划》,还提出在2009年要争取完成信托公司的收购,适时发展其他金融机构。”上述人员表示。

  

(责任编辑:黄珂)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