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海外投资因力拓毁约宣告失败。6月5日,力拓集团董事会撤销了对中铝195亿美元交易的推荐,并向中铝支付1.95亿美元的“分手费”。最近爆出的四川民企腾中重工收购通用悍马,也遭到了不少质疑。
一个想收购海外优质资产,却被无情拒绝;另一个则可能拿来不良资产,两个例子差不多同时发生,这表明,中国企业眼下进行的海外并购之路并不顺利。
在中国经济经历了30年的快速增长后,世界突然发现,在全球配置资源正在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基本趋势。中国已经成为吸引资本输入的大国,而且将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成长为资本输出的经济大国。
中国企业是走向海外这一投资行为的主体。研究对外直接投资,需要从国家经济战略的高度入手,也要深入研究企业微观行为,更要关注企业跨国经营的操作细节。
中国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时间并不久,然而历史车轮的前进速度却不等人。当以农业为本的黄土文明再次遭遇以工商业为基的海洋文明时,给予中国企业的不仅仅是危机,更是挑战。进入深海、拥抱海洋的中国企业将不再携带着制成品去开拓出口市场,而会以不断提升对外直接投资的能力,作为中国企业竞争力的标志,这也将是中国企业成长为世界级企业的基本条件。
由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将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中国粗放式的引进外资模式将不得不面对紧迫的转型,扩大内需的同时也不应忽略向外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这意味着必须放弃单靠给西方发达企业做简单加工的模式。
中国企业必须找出如何在产业链条上升级的路径和方法,而且必须从开放的经济环境下考虑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战略。扩大内需的另一个含义是,中国市场已经是全球市场的重要板块,对多数行业而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基础应是站稳国内市场,最大程度形成成本与市场优势。
海外经营,对于任何国家的企业都不是一件轻易能够成功的事。不同的市场存在着不同的商业文化和客户需求,共性是必须具有竞争优势。这对于起步晚、开放时间短、接触国际市场不够深入的多数国内企业而言,是先天不足。
显然,中国企业必须经历一个从没有垄断优势到获取竞争优势的过程。这与西方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境况迥然不同。中国企业不仅需要可供参考的案例,更需要相应的理论指导,缺少技术、品牌和国际市场渠道的中国企业只有智取而不是力夺,才能找准利基市场和切入点,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整合东道国的优质资源,实现优势互补。
《海外鏖兵》从“术”与“道”两个层面入手,分上、下两部分。上部是对外直接投资案例分析,集中了18个案例,涉及24家企业,下部对企业跨国经营的产业、地区选择,以及如何提高国际化经营管理素质提出了具体建议。
作者指出,企业并购并不能仅仅关注经济方面的因素,合适的并购目标加有利的并购协议只是一切的开始,并购之后企业文化的整合才是企业所面临的最为困难的任务,因为文化的整合涉及到对人的行为、行为规则甚至价值观的改变。与此同时,并购方还面临更高层次,即国家文化的差异及冲突。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市场,其标本意义非常重大。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资本海外破冰行动充满了魄力,也充满风险。
在这场经济全球化竞争中,中国企业进攻就是一种防御,无论是御敌于国门之外,还是在本土与“狼”共舞,都需要中国企业家勇于“亮剑”的胆气,敢于出击的胆识,坚定的国际化战略和坚韧不拔的执行。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