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8日,亚洲生物制药反向并购DOMR公司,并在美国 NASDAQ (OTCBB)发行5000万股股票。
在挂牌后的一个半月时间里,其股价从最初的0.9美元上升到了现在的3.1美元。这或许并不能说明什么,“OTCBB交易不活跃,少量买手或者卖手就会使股价波动。
”有业内人士表示。
据了解,亚洲生物制药的高管团队目前正在北京、上海等地寻求PE合作。仅在北京的路演,“吸引了超过30家基金”。
据其提交给监管部门的8-K文件里披露,亚洲生物制药2007年销售收入为5264.4万美元,而2008年销售收入增长了72.58%达到9085.5万美元;净利润则从2007年的550万美元跃升到2008年的1442.77万美元,增长161.92%。
莫非是这家“小公司”的“大梦想”吸引人?
5月份,亚洲生物制药宣布,计划在2011年建立起5000家以上的连锁药店销售体系,2013年再翻一番到10000万家。到时通过覆盖东北、西南和华东三地的这些网络,亚洲生物制药将成为一个整体销售100亿、利润超过18个亿的医药航母。
这是否是天方夜谭?
2008年哈药集团以135亿元的销售收入,位列中国制药工业百强之首;以药品和医疗器械批发、物流配送、零售连锁以及电子商务为核心的九州通,去年销售收入为189亿元。无论是哈药还是九州通,都发展超过20年。而在零售端,根据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连锁药店分会的数据,海王星辰以28亿元的销售收入连续两年荣登中国连锁药店之首。而海王星辰经过14年的发展,目前也只有2336家门店。
“现在的医药领域,就像十年前的家电业。”亚洲生物制药CEO殷允禄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相信在未来数年内也会出现像国美这样的流通领域巨无霸,“不敢说我们肯定会成功,但我们始终在努力。”
一个短期内用“资金”捏合的公司?
在很多人看来,这只是一个短期内用“资金”捏合起来的公司。
2009年4月30日,真正和在OTCBB上市公司DORMMERGERSub,Inc.签署借壳合同的,是一家注册在英属维尔京群岛的公司,中国北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CNPH”)。
这家BVI公司则在2008年的11月25日,全资控股了CNPHHK,在香港注册的一家同名企业,而后者实际拥有注入到DORM的所有资产。
“从表面看或许亚洲生物制药是通过资本手段做起来的,但这只是表象。”其CEO殷允禄说,没有一个成功者的背后没有长时间的积累。
CNPHHK全资拥有通化华辰药材种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辰药材”)和通化盛安堂连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安堂”)。1989年成立的华辰药材,不仅拥有3500亩的药材种植基地,有占地48700平方米、通过GMP认证的厂房,其生产的30多个产品中包括七味消渴胶囊国家三类中药新药之一,以及盛安补金片等中药保护品种。这些药材通过其全资子公司华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覆盖28个省市自治区的营销网络进行销售。
盛安堂始建于2002年,在上市之初,它就以每家持股70%的方式拥有300家连锁零售药店,“还有80家正在以同样的模式进行谈判中”。盛安堂全资控股的云南思林医药公司在2005年就获得国家GSP认证,“有权进行药品批发”,其网络覆盖了整个云南省、四川省和浙江省。
亚洲生物制药既有的资产,使得其未来的运作方式可见一斑。“希望收购中国各地区分散的渠道资源,以该地区的分销商为基础,整合地方零散的终端网络,打造一个融合药材种植、药品生产、流通以及终端销售的垂直网络。”殷允禄说。
但从亚洲生物制药的股权结构中可以看出,除了4家分别持股8.5%的财务投资机构外,高管团队总共持股31.75%,但包括CEO殷允禄和CFO郭自强都不是公司的股东。
并购,然后渠道为王
国美般“挟渠道以令各方”的威势,是亚洲生物制药效仿的榜样。
“有谁听说过沃尔玛订货预付款的?哪个生产商、物业方不是把沃尔玛入驻作为荣誉的?”亚洲生物制药一位高管的言论足以说明他们的态度:打算打造强势渠道,以求得在市场博弈中较高的议价能力。
亚洲生物制药的“标杆”是MckessonCorporation。这家北美最大的医药分销商,其2008年4月到2009年3月最新一个财年的销售收入为1066.2亿美元,而整个国药控股的对应数据仅为381亿元。
“我们的并购目标是地区内的二、三级分销商,发展为我们的一级代理,负责当地几百家药店。”殷允禄说,药店网络归亚洲生物制药所有,但“终端利润我一分钱不要,亚洲生物的利基来自于剔除了药品流通过程中的多层次流通环节”。即使只赚流通环节的钱,亚洲生物制药“利润率也在15%左右”,知情人士说。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制药厂和零售端的利润微薄,因为“流通环节占去了其中超过60%的利润”。
对于那些加入连锁体系的零售药店,亚洲生物制药倒给人家5万“移植标准化的ERP系统,导入全新的VI系统”。而且此后这些“加盟者”将有可能得到“免费供货”,亚洲生物制药给予其数月的账期,“先销售后回款”。凭借覆盖全国的网络,亚洲生物制药对上游制药企业的议价能力就越强,“不仅体现在价格上,也体现在其能代理的药品品种上”。
在编织好了终端销售渠道和医药流通渠道这两张网之后,亚洲生物制药还打算染指制药企业整合。
殷允禄指出,中国制药企业中的大部分或许该完成向“制造商”的转型:不持有药品专利,不介入营销,只做加工。
对于中国的制药企业,业内专家有这样一个描述:三分之一生生不息,运筹帷幄;三分之一无声无息,寻找出路;还有三分之一则是奄奄一息,不知所措。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教授熊光练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目前的4738家医药制造企业中,将近90%都是中小企业,“要想在普药趋于微利的背景下分得一份羹,联合重组势在必行”。
据业内人士介绍,有相当数量的中小药企“开工不足或者没有开工”,而即使只生产一个品类,这些公司也都得建立独立的营销团队,但倘若销售收入不超过6000万“因此根本没有赢利也无所谓资金正常运转”。这些企业将会是很好的并购对象或者好的贴牌生产商,因为这4738家企业都通过了国家GMP认证。
医改的双向推力
“由于大型药店连锁的不断挤压和GSP认证门槛的提高,如果不改革,单体药店大多只能坐以待毙”。不少药店负责人更进一步指出,新医改的政策导向可能使得社会药房在药品零售方面丧失竞争力。一方面是门诊指定慢性病的药品在社区医院买才可以报销,全民医保“大医院可以报销四成、社区医院可以报销六成”。金康大药房的郑浩涛说:再便宜我们也不可能打六折。这可能使得“药店的顾客群萎缩”。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此前公布的一个数据显示,中国有超过38万家的药店,其中单体店占57%,而其零售总额仅占到行业总数的21%。中国医药商业协会连锁药店分会会长王锦霞指出,其中“20%赢利,30%保本,其余亏损”。
销售利润的持续性下降,使得很多单体药房寻找“大树”。早在2003年前后单体、小规模的药房就已经开始尝试药房连锁组织。实行“统一采购”,这样药房销售的药品价格平均比市场低20%-50%。
另一方面却是“剩者为王”。国药控股国大药房有限公司董事长卢军指出,首先基于药品的刚性需求,金融危机对医药零售行业影响不大;另一方面新医改思路下,随着基本药物目录的推出,以及政府对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医保的全民普及,“用药量一定会增加”。
渠道为王,但控制渠道那么容易?海王星辰从1996年开出第一家店,到目前门店不足3000家,其原因是“海王星辰的门店大多是自建,每个门店在500万以上”,业内人士说,直营的好处在于容易控制,毕竟药品是特殊产品。“分销渠道转型,必然面临供应链透明化,以及从厂商到零售店、医院进行跟踪和追溯的难题。”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大中华地区生命科学负责人JenniferMatheny说。
亚洲生物制药终端的快速扩张之下,如何保证质量?殷允禄也意识到,“保证质量和系统的完备性”是基业长青的基础。但目前其发展核心仍在“加速扩量”上,“等到终端销售数量超过2000个时,才可能面临这些问题”。其内部人士说,但对加入其网络的药店,亚洲生物实行末位淘汰制,“倘若年销售量、质量控制等关键考核标准排在最后10%,我们会要求它们退出销售网络”。
资本之道
“相信这几天我们见过的这些基金,未来都会是亚洲生物制药的潜在合作伙伴。”殷允禄明白,要迅速织就其梦想中的各个网络,必须借力资本的力量。未来的产业扩张所需资本,“股权和债券融资两手都要硬。
由于是借壳上市,亚洲生物制药此前登陆OTCBB市场并没有实质性的融资。但据接近人士指出,亚洲生物制药目前已经在准备转板材料,“估计年末就会转到主板市场”。另一方面,在未来5年内,亚洲生物制药还将引入PE基金,引入5亿到6亿美元资金,“今年的计划是1亿美元”。
据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尽管接触了国内外多家PE基金,亚洲生物制药并未有明确的合作意向,“他们不想PE基金一下子给他们一笔钱”。而是以往以即时股价作为议价基础,分批引入股权投资基金。。
“我们认为,年底公司的股价将上升到10美元。”其负责财务人士说,因此不愿意在现有股价基础上一次性引入所需资金。
而在债券融资方面,“我们正在和吉林、云南等省市相关部门进行谈判,打算建立自己的担保公司”。即使投入1亿元做担保公司,假如担保公司有5倍的担保杠杆,亚洲生物制药也能从银行获得5亿元的资金支持。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