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世纪骗局谢幕麦道夫或面临150年刑罚

2009年06月30日10:01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黄应来

  世纪骗局谢幕麦道夫或面临150年刑罚

制图/杨佳
制图/杨佳

  “史上最牛骗子”麦道夫的命运今日将揭晓。

  20年,650亿美元,受害者从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到汇丰银行……所有这一切成就了美国金融巨骗伯纳德·麦道夫,其一手导演的“庞氏骗局”,致使很多人家破人亡而被称为“魔鬼”。在继被罚没所有财产约1700亿美元后,这位美国华尔街一代传奇人物、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前董事会主席将有可能将于近日开始其人生的另一段“传奇”———长达150年的铁窗生涯,誓将牢底座穿。

  无独有偶。从蚁力神公司到浙江女富豪吴英,此类事件屡见不鲜。“庞氏骗局”原理并不复杂,就是用后来投资者的钱,给前面的投资者以回报。自其上世纪20年代诞生以来,有无数人陷入其中。“天上不会掉馅饼,控制住自己的贪念方是避免陷入的关键。”有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

  ■最新动态

  幕后可能另有“高人”

  就在麦道夫面临可能终生监禁之际,近日有报道指出,麦道夫可能还只是“替罪羊”,背后真正黑手仍逍遥法外。

  据美国微软全国广播公司6月28日报道,近来的调查发现,麦道夫可能做了别人的“替死鬼”,庞氏骗局的最大受益者并不是他,而是一个名叫杰弗里·皮考尔的私人投资者。检方人员正在对其进行调查。

  慈善家杰弗里·皮考尔现年67岁,曾做过会计和律师,随后投资医疗工业获利甚丰。他回避媒体采访,并努力保持低调,并且因为投身慈善事业而广受赞扬。此前,他称自己及其基金会是麦道夫庞氏骗局的最大受害者。

  可是近来调查发现,皮考尔与麦道夫关系密切。皮考尔慈善基金会资金大量增长得益于麦道夫的投资,麦道夫本人还是皮考尔基金会的托管人之一。麦道夫保存着一些客户与其公司之间的往来信函,为案件调查提供了很多证据。证据显示,皮考尔获得高于其他数千名投资者的回报,投资年回报率达到了100%以上,有时候甚至高达300%或950%。

  检方还获得了皮考尔1995年12月到2008年12月间的账户记录,皮考尔及其家人从麦道夫的诸多账户中获得高达51亿美元的资金。从1996年开始,皮考尔每季度初都能获得高达3.3亿美元的收入,2003年收入高达10亿美元。不过,现在检方还不清楚皮考尔的慈善机构在麦道夫骗局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也不知道他从麦道夫骗局中获益的51亿美元又去了哪里。

  ■作案手段

  典型的“庞氏骗局”

  据著名财经人士叶檀分析,麦道夫诈骗的手段并不高明,类似于古老的“庞氏骗局”———以高回报为诱饵,将新客户的钱付给旧客户当作投资利润,吸引更多的人入局;而麦道夫利用其在华尔街建立的金字招牌,并依靠其在富人俱乐部———棕榈滩乡村俱乐部———积累的人脉,拉拢投资者。这样的话,只要不断有新客户把钱交给你投资,骗局就可以一直持续下去。

  叶檀认为,庞氏骗局是建立在沙滩上的城堡,终究会垮台。骗局的维持,主要取决于两个要素,第一是受骗的人数众多,足以维持表面上的收支;二是经济景气处于上升周期,不会出现资金链断裂问题。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麦道夫都幸运地获得了两个要素。他有信誉与足够的顾客,他们把钱交给信誉不错的麦道夫,以获得每年10%的稳定回报。这并不是一个天文数字,在繁荣的20世纪90年代,大多数对冲基金都能获得那样的收益。直到次贷危机发生前,美国经济都处于前所未有的景气周期中,足以使略微谨慎的投资者获得10%的收益。

  人们还发现,在庞氏骗局的基础上,麦道夫又添加了一些个人创意,使假象看起来更加逼真。麦道夫在向投资者提供稳定回报的同时,故意把回报率压在中等水平,使人不疑有诈。为了进一步骗取客户的信任,麦道夫的投资公司向他们寄送看起来巨细无遗、但实际上子虚乌有的账户报表。

  此外,麦道夫非常善于为自己营造神秘氛围。他摸透了富人的心理,不接受投资者主动上门,而是“邀请”客户加入。这样的行骗方式让那些好不容易“入围”的投资者不觉“可疑”,因为他们即使怀疑麦道夫的投资策略,也不会怀疑那些介绍自己加入的、已经赚到钱的人。如果投资者真的入围了,就会被冠以“成熟投资者”俱乐部一员的“光环”。这些投资者就不会再怀疑马多夫了,而是一再把大把的真金白银投入马多夫的基金中。

  ■骗局影响

  世界金融史上最大骗局

  从目前来看,麦道夫很可能制造了世界金融史上的最大骗局,受骗客户数千个,金额达650亿美元之巨。受骗者不乏全球主要银行和腰缠万贯的个人投资者。把钱交给马多夫打理的包括主要国际银行、退休基金、慈善机构、还有那些富可敌国的各界名流。委托麦道夫投资的客户包括苏格兰皇家银行、汇丰银行、还有西班牙的桑坦德银行和日本的野村控股。这些机构在马多夫那里遭受的损失高达几十亿美元。

  而深陷其中的个人投资者不乏各界知名人士,其中就包括著名美国导演斯皮尔伯格。他把自己创立的天才儿童基金会的70%交给了马多夫投资,这笔钱显然已经无影无踪。《纽约日报》和《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的业主默尔特.扎克曼也是马多夫的客户。他通过马多夫投资了3000万美元的慈善信托基金。但是扎克曼现在能做的只有徒唤奈何。

  麦道夫的许多资产似乎都来自于大型银行和投资顾问行,他们将客户资金介绍到马多夫管理的投资账户上面。这些银行和投行目前面临着金钱损失和客户的声讨,等待他们的可能还有针对他们是否充分审查了麦道夫的投资业务的诉讼。犹太人学校和慈善机构在这场风波中的损失最为惨重,政府部门估计这些机构的损失为上百亿美元。据知情人士称,前大屠杀幸存者、知名作家埃利·威瑟尔创建的埃利·威瑟尔人类基金会就在这份不幸的名单上。

  ■经验教训

  天上不会掉馅饼

  由于“庞氏骗局”并不高明,受骗的大都是社会底层民众,涉及的范围会比较大。虽然麦道夫已被FBI逮捕,但是,这种事情并不会绝迹。在中国如此,在美国,在世界其他地方都如此。

  在中国,类似于“庞氏骗局”的各类非法传销和集资屡禁不止,此类骗局如何得以维持?知名财经人士叶檀向记者表示,骗局生存主要是靠两个因素:一是往往打着“高回报”的幌子,吸引那些急于暴富的人;二是利用一些知名人士和知名品牌的旗号,这样易于骗取公众信任。

  对于如何预防,著名维权人士严义明律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类事件不可避免”。他认为,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总会有人相信能通过一些途径获得超额利润,而这些途径往往就是“美丽的陷阱”。他还指出,只有靠人们自己的警惕,而关键在于,不要贪心,不要以为天上会掉馅饼。不要相信那些轻易就能赚大钱的鬼话。

  从一个个已有案例来看,有分析人士表示,现代社会在金钱欲望的引导下,越是违背常理的赚钱大话,越是容易使人相信。这也常常使人无奈。对于某些人来说,吃亏上当也不会吃一堑长一智,前车之鉴也没有任何作用。或许,只能通过一个个惨痛案例给广大投资者们敲响警钟。

  

  专题撰文本报记者黄应来

  ■背景材料

  麦道夫简介

  1938年,伯纳德·麦道夫出生在纽约的一个犹太人家庭。靠着当救生员和安装花园喷水装置赚得的5000美元,1960年,麦道夫创立了自己的伯纳德·L·麦道夫证券投资公司。

  多年来,麦道夫对外宣称的投资非常成功。持续的高回报是麦道夫欺诈持续多年的重要因素。其实,麦道夫使用的是很简单的“庞氏骗局”,就是拿新投资者的钱用来支付给老投资者。

  骗局始末

  2008年12月初麦道夫向儿子透露,客户要求赎回70亿美元投资,令他出现资金周转问题。

  12月9日麦道夫突然表示提早发放红利。

  12月10日麦道夫向儿子坦白称,其实自己“一无所有”,一切“只是个巨大的谎言”。

  10日当晚麦道夫被儿子告发,引爆史上最大欺诈案。

  12月11日麦道夫被捕。

  

(责任编辑:侯力新)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