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银行于17日发布关于调整23项个人金融业务收费标准的公告,立刻引发热议。虽然舆论争论的焦点多集中在银行上调手续费是否合理、合法上,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银行、储户对银行服务能否电子化的分歧才是问题的关键。
服务费“上调不止” 此轮争议的“导火索”是工商银行发布的调整个人金融业务收费标准的公告。本市工商银行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告旨在规范我行相关业务产品服务价格体系,没想到舆论反应这么大。”
据记者了解,本市各家银行的柜台服务费这两年来一直“上调不止”。2008年,本市国有大型银行正式对市民收取大额取现手续费;同年,本市所有商业银行开始对异地存取款业务收取手续费;2009年,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上调了银行卡年费、银行卡工本费和小额账户管理费。
鼓励储户自助交易 本市工商银行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储户只注意到"涨价"的部分,却忽视了我们降价的项目。我行调低了网上银行等3项收费标准;调低了信用卡外币兑换手续费、电子渠道服务收费,取消了个人异地紧急特殊取款手续费等10项个人金融服务收费项目。”
业内人士表示,银行频频上调柜台服务费,下调网银交易费,实质是为鼓励储户进行网上交易。某商业银行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开一个支行成本很高,房产、装修、人员,算下来至少上千万。因此,所有银行都在努力引导储户进行网上自助交易。”
储户安全宣传没跟上 虽然各家银行均在大力发展“网上银行”业务,但部分市民对此并不买账,出于安全性考虑,不少市民觉得还是亲自来银行存款更踏实。
业内人士表示,现在大多数银行专注于通过“手机动态密码、电子签名、多重加密、防伪信息认证”等技术手段来保证“网银”交易安全,忽略了对储户正确认识“网上银行”以及基本安全使用常识的宣传。比如,许多储户依然习惯把银行卡、身份证放在一起,银行卡密码设定过于简单。银行鼓励储户进行网上自助交易,还有很多基础的工作要做。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