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万相辛 实习记者 李默 北京、上海报道
粮食安全是困扰非洲的长期难题。
7月1日,非洲联盟在利比亚苏尔特召开主题为“投资农业促进经济增长和粮食安全”的第13届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会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非洲研究室主任贺文萍在当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全球性经济危机和非洲经济发展模式迫使他们(非洲首脑)更加关注粮食问题。”
贺文萍说:“粮食是非洲人的衣食之源,农业是非洲人的经济命脉。粮食安全问题如果不能彻底解决,将会引发非洲的政治混乱和社会动荡。”
在贺文萍看来,今年2月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发生的政治动乱,就和该国当时粮价的剧烈波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事实上,拥有良好自然条件的非洲理应实现粮食的自给自足,但是由于非洲国家多年推动追求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对农业领域的投资不够,导致粮食种植面积缩减,粮食产量锐减。
如此格局为中国企业投资非洲农业提供了空间。
中国农垦集团总公司早在1990年起就陆续在非洲的赞比亚、几内亚、坦桑尼亚、加纳、加蓬、埃塞俄比亚等国创办了数个农业发展项目。
该公司对外联络部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公司在非洲的前期投资并不顺利。不过几经周折,中国农垦的技术人员目前已经摸索出了适合当地特殊自然条件的种植方法,公司经营也转入了正轨,实现了良好的效益。
该工作人员表示,尽管在非洲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价格较高,但是农产品的最终价格比中国也要高出不少。此外,当地的人力成本也远低于中国,在非洲人看来,农业生产已经是理想工作了。价格和劳动力成本差额使公司在非洲的盈利空间高于国内。
在非洲经营超过10年的中国农垦集团深刻感受到了这样一个中非经贸关系新趋势:中国投资在非洲日益在增加。
数据显示,截止到2008年底,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已经超了50亿美元。
“中国对于非洲的投资已经大大超过中国对非洲的援助。”中国商务部对外援助司非洲一处官员7月1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非洲真正期待的是自身的内生式发展,而不仅仅是经济援助。
“非洲并不缺乏援助,八国集团和国际社会给予了他们不少援助,”贺文萍表示,“非洲希望将(海外)投资投入到生产性领域,期待民生效应的产生。”
对于中非经贸关系从援助到投资的转变,贺文萍认为,这一转变不仅仅将帮助非洲从根本上解决粮食危机问题,也将有助于非洲转变自身的经济结构,实现复兴的伟大梦想。
在目前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非洲国家将吸引外资的目光投向了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其实也有利于后者。
在贺文萍看来,中国对于非洲的投资能够有效地转移国内过剩产能,避开部分国际贸易壁垒。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