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经济适用房用地建起别墅,开发商背景曝光,官员亲属居身幕后,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官与房如影随形?亲密接触的官与房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利益链条?权力寻租的背后还有多少红顶商人?《新闻1+1》为您解析。
演播室主持人(董倩):
欢迎收看《新闻1+1》。
发生在河南的经济适用房改头换面之后变成经济适用别墅的事件最近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根据《第一财经日报》的记者,经过他们的调查发现,这个房地产背后又有了官员的身影。那么本来就已经让公众不满的房地产市场上,为什么频频出现官商相亲近这样的现象呢?王先生怎么看?
王锡锌(新闻观察员):
其实官商亲近,或者说官商合谋这种现象,应该说是一个老问题,但这种老问题、老毛病总是以各种各样新的症状来触动我们的神经,我们有很多的规定来禁止这种官商亲近,那么如何将这些规定落到实处,现在可能是我们真正必须面对的问题。
主持人:
我们先来看一下《第一财经日报》的记者在近些天的调查中发现了什么新的秘密。
(播放短片)
解说:
“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对记者说的这句话被曝光之后,先是被网友评为了2009年最牛副局长,后来又被郑州市政府停止工作,接受调查。而由此,郑州西岗村经济适用房用地被建别墅的事实也逐渐浮出水面。
然而,此事并没有就此结束,媒体又迅速的在此事中捕捉到了官员卷入的影子。
近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调查发现,逯军事件当中承建违规建设别墅西湖秋韵的开发商,河南天荣置业有限公司股东背景非同一般,两大股东马晓霞和师素芳丈夫都是公务人员,股东马晓霞的丈夫李一鹏长期在郑州市国土资源局工作,并担任过土地登记处的负责人,而股东师素芳的丈夫梁建民,郑州市公安局中原分区林山寨派出所的公安人员。
据悉,违规小区所在的须水镇整个都属于中原分局辖区。此外,二股东师素芳是郑州市建委主任的亲戚,而郑州市建委主任为天荣置业提供了办公地点。这些究竟是巧合还是官员卷入违规建设别墅的证据,我们还不能下定论,但官员和官员家属全力寻租,为开发商谋取暴利铺平道路的事件并不新鲜。
“行业性腐败”击倒重庆8名厅级干部。新华网报道,去年以来,重庆市在房地产开发领域掀起“廉政风暴”,截止到去年10月,已有渝中区副区长、渝中区委副书记、沙坪坝区副区长、重庆九龙坡区区长、重庆规划局局长、重庆国土房管局副局长等8名厅级干部落马。
据报道,开发商常常是借逢年过节或者干部出国考察,因公出差等时机送钱,为了赢得官员的好感,有的开发商不惜乘坐飞机追着官员送钱。
根据重庆检查机关指控,2006年春节,原重庆国土房管局副局长王斌携带家人前往深圳游玩,重庆某地产商得知之后,专门从上海飞往了深圳,并赶在王斌所乘班机落地前等候在机场出口,与王斌会面后,直接送上了5000美元。
此外,原重庆市规划局副局长梁晓琦喜欢打高尔夫球,经常到各地的顶级高尔夫球场打球。2006年,重庆一开发商投其所好,不仅送上18万元,还送上了国际高尔夫俱乐部名誉会员卡一张,任其免费消费。开发商如此“懂事”,官员自然投桃报李。
重庆市原规划局局长蒋勇以情妇唐薇的名义成立一家中介公司,由唐薇出面联系房地产开发商,利用蒋勇手中的权力收受贿赂。2002年以来,蒋勇和唐薇共计收受贿赂1615万元。
记者:
有一个房地产项目,当初规划分局给它定下罚款200元(每平方米)的这么一个规定,违规项目,最后你的公司运作之后,让它罚款100元(每平方米),通过了规划验收。
唐薇(原重庆嘉汇置业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
100元(每平方米)也在规划范围之内。
蒋勇(原重庆市规划局原局长):
我打招呼,他们肯定会降低一些罚款的标准,这个肯定是没有问题的,我也不想做过多辩解。
吴雯(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二庭副庭长、审判长):
这个案子就是国家工作人员和非国家工作人员通过成立公司,内外勾结,这样来共同收受贿赂。
解说:
记者在报道中指出,在这一系列案件中,权钱交易贯穿于房地产开发的全过程,征地拆迁、土地出让、缴纳土地出让金、调整用地性质、规划审批、项目选址、调整容积率、产权登记等等环节都充斥着官商勾结。
一名办案人员说,房地产的产业链有多长,权钱交易的食物链就有多长。
而就在昨天,《中国青年报》报道了湖北麻城官场震荡。文中指出,今天3月以来,湖北麻城陆续有官员被查,麻城市委书记、分管城市建设的副局长、市房产局管理局局长、市建设局局长、副局长,先后被调查或者被双规,因此许多猜测都指向了当地近几年来蓬勃发展的房地产行业。一些官员认为,或许与开发商向他们行贿有关,而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麻城市纪委负责人认可了这一说法。
主持人:
好,接下来我们就连线《第一财经日报》报道这件事情的记者石玉,石玉你好。
石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你好。
主持人:
我们知道这件事情被媒体曝光以后,我们非常想了解,当地这个经济适用房,当地经济适用别墅的建设现在是仍在进行中,还是说已经停止了?
石玉:
现在其实还是在进行,晚上在偷偷地施工。
主持人:
那白天呢?
石玉:
白天有的时候是停止的,比如中午天气比较热的时候。
主持人:
这是曝光之后发生的现象。
石玉:
对对,是的。
主持人:
我们看了你做的,我们知道开发商的其中一个大股东,她的丈夫曾经是郑州市国土局的官员,虽然现在已经退休了,那么从你的这个调查来看,是不是这个项目因为这层关系,会受到相应的所谓的照顾?
石玉:
是的,这是可以肯定的。这个别墅项目没有规划许可,也没有建筑施工许可,另外经济适用房许可的批准也没有,它是一个很多的政府批文都不存在的这样一个项目,还在继续地进行,所以这里面是问题严重的。
主持人:
所有的这些我们今天看到的现象,是你自己调查出来的,在你采访中调查出来的?还是有相关的政府部门,在调查的过程中,你也参与进去,从而进行的报道?
石玉:
是我自己调查出来的。
主持人:
因为我们知道作为一名记者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很想知道,你做的调查,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保持它的真实性?
石玉:
我首先要取证,证据是最有说服力的,我保证它是真实的。您要我介绍这些证据来源吗?
主持人:
如果可以的话。
石玉:
两块,一个是关于这个企业的工商档案,工商局这样一个权威政府部门出具的工商档案、股东信息、身分证号码,包括住址这些比较常见的信息,我拿着这些信息,通过一定的渠道查询了户籍的系统,就是公安部门的户籍管理系统,又和户籍里面的这些身分证号码、住址核对无误之后,确定了这样的股东背景吧,股东有官员这样的一种关系。
主持人:
那石玉你准备在那儿还待多久?
石玉:
我可能还要继续待很长时间。
主持人:
那你准备调查出一个什么样的结果你才满意?
石玉:
是这样的,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土地局的处长,郑州市土地局的一个处级干部,他是个科级干部,做这么大的一个项目,我觉得背后还是应该有一些背景更深的官员,我想继续查下去。
主持人:
好,石玉希望你在今后的调查中能够顺利,谢谢石玉。
石玉:
好的,谢谢。
主持人:
王教授我们知道,刚才石玉介绍,他是有真实的证据,确凿的找据,可以证明国土局相关的官员他的妻子是房地产开发商其中的之一。
比如说官员的妻子,他的直系亲属做生意,当然有相关的规定是不可以的,假如他通过妻子的妹妹,他的妻妹,小姨子要这么做的话,那这个官员这么做可以不可以?
王锡锌:
是这样,关于我们官员,《公务员法》也好,还有其他的一些法律上规定,都禁止官员直接地来进行经商活动。
主持人:
这个上面有相关的规定,我们不妨念一下,这是1984年的时候,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严禁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的决定。其中就说了,“乡(含乡)以上党政机关在职干部(包括退了的),一律不得以独资或合资、兼职取酬、搭干股分红等方式经商、办企业;也不允许利用职权为其家属、亲友所办的企业谋取利益。”
那就是说家属和亲友,当然妻子算家属和亲友了,那刚才我问您,假如他妻子的妹妹,就是七大姑八大姨这样的可以吗?
王锡锌:
从目前规定来看,关于禁止亲属来进行经商活动,主要是直系亲属和配偶,那么假如刚才您说到那种情形,妻子的妹妹小姨子来做,实际上目前对这种情况,法律上很难进行有效的禁止。
主持人:
但是1984年这个规定已经说了,为其家属和亲友,旁系家属不叫家属吗?
王锡锌:
没错,其实我们现在这里面一方面是类似的规定非常得多,我可以跟您说,我们到现在为止,大概禁止官员以及他的亲属进行投资盈利经营性活动这方面的规定,包括法律,还包括一些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文件,一共有40多个,这些里面包括禁止这些官员以及他们的亲属来经商,但是前后矛盾,矛盾主要表现在这么几个方面。
一个是对官员的级别,有的时候规定厅局级以上官员的亲属不能这么做,有的时候文件又规定县处级,你看这个1984年的规定看起来级别是更低的,到乡一级、科一级,这是一方面。
另外,对亲属的范围没有做出非常明确的界定,有的时候有界定,但是非常窄,就是直系亲属和配偶。
主持人:
您看,刚才我们一直说和官员的亲属,现在有几个概念,需要您帮我们解释一下,这个官员的亲属和公务员的亲属是不是一回事,还有我们从最近的一些新闻里面也发现,比如说某一个政府职位,他的助理怎么去算?
王锡锌:
其实您问的问题就是官员、公务员和一些所谓镇长助理也好、县长助理也好,这三者之间有没有区别。
我们首先来看,公务员和官员其实不过是同一事物我们不同的称谓,官员我们通常讲的是,官是与民相对应的,是通俗的一个称呼,在法律上,我们把那些拥有公职,行使一定公共权力的这样一些人员都统称为公务员,有《公务员法》来调整。那么公务员里面,公务员是指这些人的身份,而您刚才讲到的,比如镇长助理、县长助理,不过是公务员的职位,因为公务员他有不同的这种职位的这种级别。所以其实镇长助理也好、县长助理也好,有可能都是公务员。
主持人:
换句话说,我理解您的意思,简单的就是为人民群众,为老百姓做事的,在政府部门工作的人。
王锡锌:
吃公家饭的。
主持人:
吃公家饭的都应当算。
王锡锌:
我们通常都说是官,是官,至于这个官在法律上叫公务员,什么样的助理也好,县长也好,镇长也好,这是一种职位。
主持人:
我们再来看我们1984年的这个规定,它说不允许利用职权为家属和亲友所办的企业谋取利益,这个企业是不是大而化之的,里面有没有细分,比如说什么样的行业是禁区,什么样的行业是可以做的,比如说政府官员的亲戚要做个小买卖也不可以吗?
王锡锌:
通常来说,所谓这个禁止官员为他们谋取利益,这里面当然是有所特指的,那就是禁止官员利用他手中可以控制的直接行使的权力,以及动用社会关系,让别的官员来给他谋取利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利用官员手中的权力,或者说政府的公共权力,来为这些亲属、家属亲友谋取利益。这里,如果这种情况发生,那就存在公权私用,所以这个规定实际上是要禁止公权私用。
主持人:
这是说的官员,也就是吃公家饭的人的七大姑八大姨的事,然后再说吃公家饭的人自己。这里面1984年的规定也说了,不得以独资或合股、兼职取酬、搭干股分红等方式经商、办企业,现在这种入股的方式是不是属于这里面已经明确规定的不允许的范围?
王锡锌:
这不仅是1984年这个规定,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严禁党政机关这个决定里面明确列举的,实际上很多的法律,以及后来中央和国务院发的文件中,都一再重申类似的行为是禁止的,比如说《公务员法》,我们在法律上明确禁止,那么中组部、中纪委在后面的一些文件中,也明确地禁止官员以及他们的亲属,直系亲属、配偶,从事经营性的盈利活动,这里面说的已经非常清楚了。
主持人:
那您刚才说了,这么多年来,不下几十个相关的规定,就是不让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以权为自己去谋私,那为什么这么多规定出来以后,我们还是能够看到在郑州这种经济适用房变成了别墅这种情况?而且它里面的确是有,我们从记者的报道中看到,里面有官员的身影?
王锡锌:
其实这种规定不断地发,每隔几年不仅仅发规定,而且要进行所谓的运动式的清理,本身就表明了这种现象一直是存在的。
那我们面对这种问题的时候,解决的办法无非是症状很严重的时候,我们就下一些猛药,所以它缺乏一个长期的对这样一些规定有效地执行,我觉得这种执行里面,最主要的涉及到制度本身的问题,比如说级别有时候,禁止的级别不断地调整。
第二个,官员的所谓的亲属,到底直系亲属的范围有多大,是不是应该要扩大到其他的范围,这个不好控制,一旦这个不好控制,我们知道,那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来规避这样的规定。
至于官员为什么要无视这样的规定,我觉得无非是两个因素,第一,权力这样一个权力股,或者说干股进入市场,进入经营性的领域,可以谋取很丰厚的利润。
第二,这样一种谋利的行为尽管是违法的,但是实际可能面临制裁的概率却是比较低的。
主持人:
您现在收看的是《新闻1+1》,今天我们演播室里关注的是房地产市场背后那种长长的似乎有官员进入的身影,我们的节目稍候继续。
主持人:
接下来我们连线时寒冰,他是《上海证券报》的评论员,寒冰你好。
时寒冰(《上海证券报》评论员):
你好。
主持人:
您怎么看在房地产市场上出现的或明或暗的各级政府官员的身影?
时寒冰:
我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看这个问题的,第一个我认为主要是权力缺少制约和监督,它这个权力的运行的透明度不够,暗箱操作和权钱交易大行其道。
从郑州这个案例上我们可以看出来,就是说它这块地本来是建经济适用房的,但是后来它就变异了,但是假如说在之前就把土地的用途公布于众,老早就把这个计划公布出来,包括在建房子的过程,整个过程,包括房子最终分配给谁,让谁来得到房子,整个过程都在阳光下做,让民众直接参与监督,那么它这一系列的腐败行为就不容易发生了。
因为尽管我们现在制度规定得很严密,但是关键是缺少一个执行者,就是说到底谁执行这个制度。现在让权力部门自己监督自己是没有用的,关键是让群众如何介入这个监督机制里面,让司法机关怎么能介入这个机制里面,关键是要提高透明度。
第二个原因,我认为它主要是源于垄断。因为从整个世界范围来看,凡是垄断越严重的领域,它腐败也越严重,它是相对应的,它基本上是相伴而生的。你看在房地产领域暴露出来的一系列腐败案中,涉案的官员或者涉案官员的亲属,他基本上都牵涉到土地,跟土地有关,要么是这些官员直接管着土地,要么这些官员间接的和这个土地相联系,为什么?因为我们国家土地一级市场是垄断的,在垄断的情况下,腐败就滋生出来了。
另外一块就是开发商垄断,因为我们国家的商品房供应市场是垄断的。像我研究房地产,在整个西方发达国家,商品房在住房供应体系里面占比例占得最大的也就是占到30%,平均不到25%,但是我们国家现在基本上是商品房一手遮天,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打破商品房的垄断,如果这个垄断不打破,就是说土地市场垄断牢不可破,商品房一手遮天,那么我们国家这种垄断的情况就很难规避掉。
主持人:
寒冰你看,刚才王教授也在演播室里给我们介绍了,几十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也出台了不下几十个相关的规定,就是想切断在房地产市场上官和商之间的这种联系,你觉得除了刚才你说一个是透明度,一个是要去除垄断之外,有什么特别有力的方法,就能够把官商相联系的这种关系能切断?
时寒冰:
实际上现在你要说很有效的办法,最主要的还是垄断,因为实际上权力跟商人连接点就在垄断这方面,一个是作为土地的垄断,一个是商品房的垄断,等于是两个垄断的源头,它很容易结合在一起,因为它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双方的利益能够最大化。因为人作为一个经济体,他都是有本能地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冲动的,如果没有一种力量能够制约他,那么两种力量就很容易结合到一起,如果垄断不打破,就很难真正地把利益链条切割开,你无论出台多少规定,只要这个垄断存在,就不可能打破。
另外一点,你不管你出多少规定,关键是这个规定能不能得到落实,这是很关键的,关键的问题是一系列的规定尽管出台了很多,没有很切实地执行下去。
主持人:
好,谢谢寒冰。
王教授,刚才时寒冰直接说到问题的症结,就是一个是垄断,再有一个就是不透明。
你看现在有一种现象,刚才我们短片里面也提到了,由于它在相关的部门的领导,他手握重权,房地产开发商想在这个领域上混下去的话,这个官员成为一个绕不开的坎,有的时候房地产开发商他会追着你,你就是想摆脱这个房地产开发商恐怕都不那么容易,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王锡锌:
这里其实寒冰说了是垄断,垄断更多的时候是指对资源的一种独家控制,如果我们把权力也当做一种资源的话,的确我们现在政府一些部门,对某些经济领域的活动控制得太多,而且是牢牢地把握住这样一些控制权力,就像您刚才提到的,比如说土地的许可证,使用许可规划,就以房地产这样一个产业链条来讲,每一个环节都要有政府严格的控制。
主持人:
这个事政府不做谁来做呢?
王锡锌:
没错,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讲到,在这种时候,我们通常不是说,不是用垄断这个概念,我们用的是政府在这里面进行管理或者说管制,当然政府要来做,但是做的方式是可以改变的,比如说土地同样在我们国家,土地的一级市场,如果说在目前体制下,显然是要政府,而且要一定级别的政府来控制的。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我有权力批地,那么我愿不愿意给你,我这个裁量权很大,我怎么给你,这个过程并不是很公开的,这样的权力在运行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出问题,随心所欲的成分非常大。
主持人:
那就像刚才我说的,比如说房地产开发商,我盯住了你,我觉得我只要打通了你这个环节,我就可以达到我的目的,我一天到晚跟着你,你不想接受我,你不想见我都不行,这种情况你觉得可以避免吗?
王锡锌:
很多时候是很难避免的,因为人性,我觉得再坚强的人也有脆弱的一面,你看许多腐败官员他忏悔的时候都说,相关的人员不断地发起进攻,最后防线失守,因此我们看到,刚才短片中说了,整个房地产行业是一个所谓的产业链条、利益链条,那么这个产业链、利益链又是一个食物链,官员,特别是手握重权的官员,看起来好像处在食物链的顶端,是最强者,但是有时候我们发现,处在食物链顶端的也是最弱的,因为每一个过程传导过来的最后的风险,都有可能在这里集中爆发。所以官员也应该意识到,手握重权,如果说在一种制度没有对他进行有效制约的时候,其实对他来说也意味着更高的风险。
主持人:
制度没有对你进行制约,同样,制度可能就不会对你提供有效的保护。
王锡锌:
很难,事实上留出很多漏洞,反而让别人可以找到攻击你,因为他不攻击你不行,权力在你这里。
主持人:
你就是一个关卡,不经过你过不去。
王锡锌:
对,所以我们看到最近几年来,官与商的亲近也好,我们讲官与商的勾结也好,其实是比较普遍的。
人民论坛刚刚前一段时间做过一个调查,有67%的人认为,官员经商或者说官与商的亲近实际上是一个极其普遍的现象,不过是有的时候打得很严,它就潜在了,更隐蔽了,但是这个潜流是一直存在的,像郑州的这个经济适用房变成别墅,以及背后官员的身影,以及其他一些城市所出现的房地产建筑中一些重大事故的背后,我们都看到,官与商他其实是站在一起的。
主持人:
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在国外,像官和商之间,他们怎么撇清楚这种联系?
王锡锌:
其实官和商就是我们经常讲到,政府的归政府,权力的归权力,市场的归市场,利益的归利益,强调一种分开,当然这种分开首先在法律上划出一个大致的节点。比如说我们这个官员,你比如说在美国,如果说一个官员退休以后,他可以去经商,同样的,商人也可能通过政治的旋转门去从政。但是在这里首先是当你做一个事情的时候,你同时只能做一种活动,保障这种官员诚实的最有效的机制,其实是法律制度上要求你进行明确的细节化的申报,然后第二个是媒体进行有效的,紧紧的来盯着你,使这种信息及时披露。
其实我觉得刚才我们第一部短片看到的正在郑州进行调查的记者已经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这个记者通过他自己的执着,他通过这种可以获取的这些资料,他可以一步一步地揭示出,把这个所谓利益链条背后的食物链,一步步地展现出来,如果公众都知道了,那么就会有压力,我们就会来监督他。所以我觉得光有制度,如果离开这种有效的监督、有效的落实,制度可能还是一纸空文。
主持人:
你看刚才《第一财经日报》的石玉,他可能就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政府相关机关在调查过程中,可能有些调查不到的地方,这名记者可以用他记者的视角去关注。
王锡锌:
对,有时候政府的官员即使想去调查,因为他本身又有一种复杂的关系网络,所以他可能很难去做,外在的监督能起到重要作用。 (来源:央视《新闻1+1》)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