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资格认证、风控能力建设达标的“角逐”已经在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之中展开。
7月2日,知情人士透露,保监会正在对九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进行风控能力、管理水平、团队建设的调研,符合条件者方能投资新开闸的品种,如无担保企业债、中期票据等。
不过,现有资金运用政策外,保监会不再对诸如第三方理财等投资领域做出特别限制。一位保监会人士称,只要能力建设及风控能力合规就可以去投资。
颇为巧合的是,前不久,中国人民保险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下称人保资产)为机构型客户开发的一款稳健型投资理财产品,获保监会批准扩大投资范围,增加了久期1年以内的企业债、公司债、金融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以及期限1年以内的银行存款等投资品种。
第三方理财“钱景”
据悉,人保资产该款理财产品投资范围“扩容”前,仅可投资A股市场新股申购(包括网上申购、网下配售);可转债(包括分离交易式可转债)申购等。
“那是因为人保资产的投资能力建设过关了,才获准投资诸如金融债、中期票据等新兴品种,考虑实际情况,我们还没有申报。”一位中再资产管理公司高管表示。
人保资产高管亦证实此前一直在申请扩大投资范围;但问题是有了工具,市场却生变。
人保资产获准扩大投资范围的这款产品为安心收益,以申购新股为主,辅以短期债券、货币市场工具作为流动性管理工具。
据了解,该产品最初的投资范围限定为新股申购;但其在IPO叫停之时,并不好做,使得最初募集资金有不少被赎回;现在,虽然拓宽了投资领域,如中期票据、金融债等,又由于债市前景堪忧,并未开始投资。
正如泰康资产认为,债券市场在一段时间内受宽松货币政策支持,总体将维持低利率格局,但宏观基本面的信心恢复将增加市场的波动风险,未来债券市场仍将维持总体弱势格局。
一位人保资产人士说,现在保险资产的管理业务还是集中在系统内部,80%都是自有资产,第三方业务很少。
“但这肯定是一种趋势,不光用自有保险资金投资,还要走出去,把社会上的资金吸引进来,”人保资产人士说,“最终成为类似共同基金的机构,与银行、基金公司等成为理财市场的三驾马车。”
而另一种考虑是,据透露,往往母公司的委托业务并不会给资产管理公司带来丰厚的收益。知情人士说,此部分的收益是固定式没有市场化,像国寿资产,每年母公司给国寿资产提供的管理费用为5亿;自有资金和第三方业务才是其主要获益来源。
另外,就保监会而言,其也希望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能真正成为市场化的第三方资产管理公司。
知情人士透露,现在,保监会对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调研已进入尾声,被调研公司要向保监会提交风控能力报告,经过监管层的评估。接下来,保监会对其进行验收,排队进行试点。
“如果进展顺利,本月或8月便会有一个突破性的结果。比如,届时投资能力达标,团队建设合格的公司可介入中期票据、金融债等投资。”该人士说。
特殊年景:跑不过中小投资者
有意思的是,通常时候,由于小型保险公司的投资水平、风控能力有限,会将其资产按照监管规定,协议委托给具受托资质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打理”,他们也是资产管理公司第三方业务的客户之一。
然而,特殊年景,诸如基金、保险资金等机构投资者没有“跑赢”中小投资者。
如泰康资产的开泰—稳健增值投资产品,其在5月份依然采取了较为保守的权益投资策略,随着市场上涨,减持了部分权益仓位,权益投资比例低于比较基准,力图锁定部分投资收益。现在看来,其已错过目前这波新一轮上涨升情。
不仅是泰康资产,人保资产相关人士说,由于投资决策流程严谨,有固定程序要走,在采取行动方面,不如中小投资者便捷,这正是机构投资者的共同点——过于理性,但面对非理性市场的时候,太过冷静不一定能获得好的收益。
“相反中小投资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某个板块来回做几次,获取最大价差。”他说。
但与此同时,风险正在累积。
一位人保资产有关负责人预测,受利好政策影响,下周股市可能继续上冲,其推算上证指数3600点的“宏观”市盈率应为50至60倍;但该增长完全不具可持续性,因为它需要上市公司业绩不再下降而且未来10年连续保持20%左右的复合增长率。
此背景下,追求绝对收益的保险资产或许会“无心恋战”,而中小投资者则在资本市场上“游刃有余”。
但机构投资者与中小投资者似乎没有可比性。东方证券分析师王小罡认为,纵观中国人寿历年投资表现:熊市跑赢指数,牛市跑输指数;投资风格稳健,长期跑赢指数。
“其他的保险公司做法也与中国人寿大同小异;这符合保险公司‘追求绝对回报,注重风险控制’的本色。”王小罡说。
而回到人保资产的安心收益产品,对外经贸大学保险系徐高林教授说,这相当于保险资金发了一只私募基金,其最终期望过渡为一只公募基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理财机构。
“通常多数人看空之时,机会不期而至,反之,机遇又会弃你而去;此种状态下,要做好第三方业务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人保资产人士坦言。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