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入股蒙牛之前,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与牛根生的会面并不多,仅有的几次会谈,还有不少是客套话,这并不意外,一个是粮油巨头,一个是乳业巨头,这中间是巨大的行业沟壑。
中粮进军乳业并没有产业基础。
但是中粮还是义无反顾地闯进了中国乳业市场,苦衷或在于它虽然是中国葡萄酒业和进出口贸易的老大,但主要的粮油业务难于在短期内突破。
中粮是地地道道的粮油巨头,不过在国内市场,无论粮还是油,中粮集团都不是老大。从食用油来看,中国的第一桶小包装食用油1991年下线,来自新加坡背景的益海嘉里集团;直到1995年,中粮的“福临门”小包装食用油才姗姗而至。紧赶慢赶,直到2008年,中粮“福临门”的市场份额只有10%,与益海嘉里“金龙鱼”40%左右的份额相比,差距明显。
从粮食来看,中粮自新中国成立后就开始大米等品种的粮食进出口业务,一度是中国唯一具有大米出口资格的企业,这一点曾经让北大荒等大米加工企业“眼红”。即便有如此优厚的先天条件,在大米的制高点小包装大米市场上,中粮仍然慢益海嘉里“半拍”。益海嘉里2005年在东北大米主产区上马投资总额10亿元的水稻等粮食综合加工项目,切入小包装大米市场。
看到益海嘉里在大米领域的重金投入,中粮在2006年成立大米部跟进。如此种种,中粮在粮和油上短时间内要想在国内称王可能性并不大。
在粮油上斗不过益海嘉里,在饮料领域,中粮也斗不过可口可乐。
中粮今年向市场推出“悦活”品牌的纯果汁饮料,这被认为是中粮突破可口可乐包围的一大尝试,但是这一举措并非没有阴影。
中粮与可口可乐合资建立的中粮可乐公司已经控股10家可口可乐装瓶厂,同时还参股5家装瓶厂,中粮与可口可乐的“夫妻共同财产”已经数目可观,中粮如果决意在饮料领域要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舍不舍得打破与可口可乐一块攒起来的这些“瓶瓶罐罐”还是一个未知数,即便中粮壮士断腕,要与可口可乐相抗衡,难度恐怕比超越益海嘉里还要大得多。
但是在奶业市场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中国奶业市场唱主角的是本土企业,外资企业只能唱配角。而在2008年“三聚氰胺风波”的打击下,中国奶业市场曾经的主角蒙牛已经伤痕累累,在牛根生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中粮出现了,与厚朴一道“送上”了61亿港元的现金,让牛根生的财务烦恼一扫而光,中粮则借此一跃成为中国乳业龙头企业蒙牛的最大单一股东(中粮与厚朴基金合资成立的公司入股后将持有蒙牛20.03%的股权,中粮则持有合资公司70%的股权),这一次,至少在中国乳业市场,中粮可以享受一把真正做老大的幸福感觉。
中粮要做乳业老大的雄心在蒙牛的公报中可见一斑。蒙牛公告说:“此外,本公司亦获中粮告知,中粮已与内蒙蒙牛若干少数股东展开初步磋商,讨论向该等少数股东购买内蒙蒙牛少数股东权益的可行性。”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