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基金公司2007年一年的净利润就已经远远超过了中信证券2006年前后为购买其100%股权花费资金的总和,由此可见,中信证券做了一笔多么划算的买卖”,一位金融业的资深分析师提醒《证券日报》记者,“2008年,华夏基金的净利润同比更是激增了35.7%”。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规定,中信证券必须在未来6个月内转让华夏基金公司部分股权。而此次减持又将给中信带来多少套现收益?近三个交易日累计上涨超过10%的中信证券的股价或许已经给出了答案。
中信年内被迫减持新华夏 2009年投资收益可达30亿元 中信证券公司7月7日公告称,中信证券、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中信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分别收到证监会《关于核准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吸收合并中信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的批复》。根据该批复:证监会核准华夏基金吸收合并中信基金,吸收合并后华夏基金(合并后的华夏基金简称新华夏)的注册资本为23800万元人民币;中信基金取消基金管理资格,并依法解散;中信证券应于批复之日起6个月内,将所持新华夏的股权比例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
根据中国证监会关于《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若干问题的通知,基金管理公司股东的出资比例应当符合中国证监会的规定,按主要股东最高出资比例不超过全部出资的49%执行,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中方股东出资比例不受此限制。而根据《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第四条规定,合营企业的注册资本中,外国合营者的投资比例一般不低于百分之二十五。照此判断,中信证券转让华夏基金股权比例应在25%-51%之间。而从时间上判断,这一转让行为应该在今年年底前完成。
业内分析师预计,从近期基金转让估值水平看,考虑到目前市场环境较好且中信非公募资产规模较大,保守估计,中信证券2009年转让新华夏带来的投资收益将达到30亿元左右。
华夏基金1年赚回转让款 基金公司股权成“金鸡” 即使不考虑减持新华夏带来的收益,截至目前,中信证券收购华夏基金可以说已经赚了个盆满钵满。
2006年7月和10月,中信证券先后收购了华夏基金40.725%、20%的股权,出资分别不超过3.3亿元、1.6亿元;2007年9月,中信证券又分别受让了华夏基金3.55%、35.725%的股权,价格分别不超过3000万元、4亿元。由此可以计算,中信证券以不超过9.2亿元的代价100%控股了华夏基金,最后一次收购中,中信证券还承诺将尽快完成吸收合并中信基金的工作。此前,中信证券以约10亿元的代价全资拥有了中信基金100%的股权。也就是说,如果按照未来合并后的新华夏进行测算,中信证券合计斥资不超过20亿元。
中信证券2008年年报显示,华夏基金公司去年净利润为12.24亿元,中信基金2008年净利润为4844.38万元。两家基金公司合并管理资产规模达到2300亿元,其中,华夏基金是国内唯一一家资产管理规模超过2000亿元的公司。具体来看,截至2008年12月31日,华夏基金总资产21.9亿元,净资产17.5亿元,营业收入33.4亿元,利润总额14.9亿元,相比于2007年实现净利润的9.02亿元上升达35.7%。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中信基金总资产2.599亿元,净资产2.216亿元,相比于2007年,中信基金净利润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中信基金2007年实现净利润为1亿元,2008年该公司净利润仅为2007年的48%。
此外,晨星(中国)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华夏基金所管理的资产规模总计1888.62亿元,中信基金的规模则为91.61亿元。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抛开2006年剩余时间不算,华夏基金2007年的净利润就已经几乎达到中信证券的收购成本,而2008年的净利润就已经是纯利了。如果再加上转让收益,中信证券等于2006年以不足20亿元的总成本换回2009年年底“新华夏的剩余控制权+逾50亿元现金”,三年时间获利折合可达5倍。
除了中信证券,其他投资基金公司的上市公司也收入颇丰。据媒体统计:康美药业2008年年报显示,广发基金2008年实现营业收入约15亿元,净利润高达约5.96亿元。同时,中小规模基金公司2008年经营情况也不错。长江证券2008年报显示,长信基金公司2008年实现营业收入3.47亿元,利润总额1.29亿元,净利润9655.29万元,与2007年相比,长信基金的营业收入增长了24.34%(其中管理费收入增长61.73%),利润总额增长了42%,净利润增长27.97%,净资产增长了21.5%,对长江证券的收入贡献率达到了2.23%。(记者张歆) (来源:证券日报)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