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中海油:抄底的风险
Repsol十年前的收购并不成功,现在中石油、中海油如果抄底成功,就能避免这些问题么?
文|CBN记者 刘长江
10年前以150亿美元并购阿根廷YPF公司,让西班牙雷普索尔石油公司(Repsol YPF SA)如愿以偿坐上全球第八大石油公司的宝座。
选择卖掉这家占自己净利润41%的子公司就是最好的证明。
7月2日,Repsol递交给监管部门的一份文件中称,该公司在过去几个月中对外界传达了为YPF引入新股东的意向,目前已经收到来自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等国际买家们发来的提案。
同一天,市场传出中国两家能源巨头准备竞购YPF的消息。消息称,中石油(PetroChina)的母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正试图全部或部分收购Repsol所持有的YPF75%股份,价值达到170亿美元。中海油则有意收购YPF一小部分的股权,并计划与Repsol建立合资公司,一旦该公司成立,中海油将至少为合资企业投资150亿美元,对Repsol一些在阿根廷之外的主要勘探及开采资产拥有实际控股权。
这是9天内中国的央企第二次出手,此前另外一家能源巨头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宣布以72.4亿美元全资收购瑞士石油勘探公司(AddaxPetroleum)。如果中石油和中海油的这笔竞购交易能够成功,将超越“优尼科并购案”,成为中国石油企业有史以来最大的一项海外竞购。
抛开两家公司的政府背景不谈,仅从公司资本运营的角度出发,交易成本对两家公司来说都不算太高。即使中海油的市值只有中石油的1/7,但砸下200亿美元后,其净债务与股本比率也只会略微超出30%这一通常的警戒线。
此外,选择在西方石油巨头业绩普遍受金融危机影响、自有资金流动性减弱及石油等大宗商品需求减少价格走低时出手,中石油、中海油此次竞购完全可以被看做又一次抄底之举。
中海油一位高层人士此前在接受CBN记者采访时也印证了这种说法。他说,经济危机确实提供了一个“非常难得的时机”,很多以前想买但买不到的资源都有可能拿到。中国企业如果不抓住机会,再要等待这样的时机出现,就不知道要多久。
英国《金融时报》对中国能源巨头的举动做出了积极的评价:中国能源公司在澳大利亚和美国市场油气领域的收购受挫的结果是,它们被推向了中亚、非洲和南美。在这些充满风险的市场,中国的能源巨头不同于西方石油公司,它们大胆的行事作风,有可能使自己成为“越来越强大的竞争者”,能源行业因此进入了一个竞争的新时代。
但是,即便中石油、中海油们以抄底的价格收购成功,也不得不面对和Repsol过去10年一样的问题。其中突出的是南美洲蔓延的石油资产国家化潮流—事实上,早在2007年,中石油就已经因为这一原因放弃了对YPF25%股权的竞购。现在这些风险依然存在,因此能否避免将抄底后的欣喜转化成苦涩,避免重复Repsol同样的十年来的遭遇才是收购能否成功的关键。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