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企业正在加紧寻找并购海外能源和自然资源的机会。业内人士表示,资金充裕的国内银行非常希望能够为海外收购提供贷款,而海外银行也对这块业务虎视眈眈。
收购目标转向 业内人士指出,今年以来,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最激进的海外能源和自然资源资产投资者,在资源丰富的地区寻找合适的目标,如非洲、拉丁美洲、中东和澳大利亚等,而最受关注的收购对象则集中于石油、天然气以及有色金属矿产资源。
以往非洲等国家曾在中国能源和资源战略中发挥核心作用,但金融危机则创造了新的机会,已引起地区重点的转移。
“过去几个季度商品和自然资源价格的下降,加上对贷款的严格限制,使得北美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市场国家的一些企业陷入资金短缺的窘境,这为中国企业创造了收购资产的机会。这是在其他经济条件下所没有的。”法国
兴业银行企业和投资银行业务亚洲自然资源和能源项目融资主管StephanieClementde Givry说。
今年以来,包括中铝、五矿、
华菱钢铁集团、中国有色等企业都在谋求收购海外公司的大量矿产资源,其中五矿达成了对OZ的收购;以中石油为首的石油公司达成了与俄罗斯、巴西、委内瑞拉、哈萨克斯坦等多个“贷款换石油”协议,中石化也达成了对加拿大Addax的收购,并与中海油一样都在谋求更多的海外资源收购。
由于这些中国企业资本金有限,尤其是缺乏国际金融运作的经验,他们的并购为各方金融机构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金融机构趋之若鹜 中国的出口信贷机构,如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越来越积极地支持收购具有战略意义的海外资产。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为中国公司海外投资提供的保险金额从2004年的941万美元增加到了2008年的53亿美元,2008年为25个项目提供了保险,其保险的主要重点放在了自然资源交易上。
法兴银行企业和投资银行业务亚洲区出口信贷融资主管凌珮仪表示,针对目前流动资金缺乏的状况,一些中国出口信贷机构扩大了业务范围,为自然资源领域的并购交易提供收购融资,同时,也越来越积极地在发达国家为项目提供支持。
除了出口信贷机构以及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商业银行也获得许可为股权投资提供融资,都对参与中国企业的能源和自然资源收购表现出强烈兴趣。在欧洲和北美许多企业面临信贷紧缩的领域,国内企业还有多种途径确保获得交易资金。
业内人士指出,有能力进行海外资源和能源收购的企业大多数是国企,常常面临收购方所在国家的政治监管审查,国际银行在帮助中国企业完成交易的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国际银行不仅能够提供急需的咨询意见,也可以帮助处理敏感的社会问题,有助于淡化交易的政治色彩。因此一些企业考虑到可能面临的观念和实际操作问题,特别是社会和环境问题,会通过让国际银行参与进来。
法兴银行相关人士认为,在投资之前,国际银行能够帮助企业制订有效的货币对冲策略,可对价格产生巨大影响;在整合过程中,可以为如何处理社会与环境问题提供咨询意见;在交易完成后,国际银行还可就未来的撤资战略提供咨询意见,从战略和财务方面确保收购价值最大化。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