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纲:中国经济增长已有足够支持
作者: 刘晓午
虽然还面临许多的不确定性,但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看来,中国经济增长已经获得足够的支撑,复苏是可持续的。
《中国经营报》:中国前五个月的经济数据显示经济出现复苏迹象,你如何看待这种复苏?
樊纲:中国经济调整比较早,在金融风暴没来的时候,雷曼兄弟破产之前,中国经济已经在调整了。中国现在的经济调整是从2007年第四季度开始,其后GDP增长率按季度连续下降,部分原因是政府加大力度运用多种宏观调控政策抑制经济过热的结果。而且很多是主动的调整,不是被动的调整,因此泡沫不是很大。
现在,在各产业消化存货、消化过剩生产能力后,企业投资会慢慢跟上政府投资的步伐。特别是房地产的投资,房地产今年销售恢复很快,明年的投资就会跟上,成为下一步增长的因素。
所以,中国经济的回暖是有基础的,是持续性的。中国经济复苏比较像小的U字型,而且底部还是相对小一点,而不会是V型、W型和L型。今年中国政府虽有9500亿元的预算财政赤字,扣除每年正常的还本付息的国债发行之外,相当于将近3%的GDP,足以支撑中国经济在下滑期间能够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我相信中国经济目前的复苏趋势已经形成,而且能够持续下去。
《中国经营报》:随着经济转暖,大家比较担心,这么多货币和信贷流出去后,会造成未来的通胀,你认为目前的宏观经济政策需要改变吗?
樊纲:任何危机解决方案都是有后遗症的,而且有的可能是很大的问题。但是经济学不承认有十全十美的方案,经济学不承认有免费的午餐。我们要看到现在复苏的道路还非常长,还有很多问题,还有很多后遗症要解决。但是要看到三点。
第一、虽然还有很多问题需要逐步清理,但是现在可以说这次人类已经防止大萧条的出现,在比1929年更大的金融危机背景下防止了大萧条的出现,这是人类的一次进步。
第二、既然我们看到了后遗症,人们就要想办法应对它。人们认为未来流动性放出太多不好,会产生通货膨胀,不要以为银行家就认为通货膨胀好,他也要顾虑自己国家的通货膨胀,他们也会想办法解决。
第三、货币政策、宏观政策永远是短期政策,它要根据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在危机的时候,在信贷萎缩的时候,收债券、吐货币,以弥补流动性的不足。危机过后,当流动性、货币流通速度加快的时候,也可以卖债券、收货币,这个政策是两头可以操作的。货币政策还是有一些办法来应对的,我们当然不能忽视这些风险,我们要认真面对这些风险,但也不能假定一些不现实的事情。
《中国经营报》:全球宽松货币政策放出大量流动性,推动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走高,这种成本上升会否阻碍经济的复苏?
樊纲:这主要体现在流动性的宽松上,市场的投机者赌未来。当人们有了经济反弹的预期,首先会影响到价格上,会把未来的预期纳入价格计算。比如油价,前几年为什么高,大家说供给能力严重短缺,开始投资,扩大供给能力。可是危机下来,回过头看,当初推高油价的这些因素仍然继续存在。但价格走高阻碍经济复苏那倒不一定,当年成本那么高,全球经济也可以发展。况且现在成本不会再炒得那么高,因为需求一旦恢复,对一些价格是有承受能力的。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