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群暧昧的破产者,资金链业已断裂,但根基尚存 -他们勒紧裤带、放弃体面、在苦境中反思总结过去的道路 -他们相信,再也不能像原来那样靠数量来取胜了,必须靠价值与文化来取胜 -市场不相信眼泪!他们现在要做的是在哪里跌倒了就从哪里爬起来 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曾经的老板,现在的“破产者”。
虽然经济有了转暖的趋势,但仍有不少老板成为黎明前的“破产者”。
他们曾经是千万富翁,甚至是亿万富翁,但现在不少人在靠借高利贷度日。
他们的工厂已经停产数月,资金链的断裂让他们深谙“现金为王”的道理。曾经的千万富翁,现在却到处求人,为的可能只是三五十万元的维持资金。
他们守着自己大面积的厂房,却因没有办理房产证,很难将其变现,银行也不愿意贷款给他们。
他们承认,金融风暴只是致其破产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们也意识到,市场不相信眼泪,生死其实掌握在自己手中,咸鱼翻生与起死回生,这一天在他们看来,其实并不遥远……
借高利贷的老板 从2008年6月开始,李德锋就成了一个睡不着觉的人,“现在每天不到三四点钟我都睡不着。第二天早上早早的就起来了!”
李德锋是东莞市兴锋毛纺织有限公司的老总。他是唯一一个在记者采访时愿意说自己“可以说已经破产”的老板。
他认为,自己作为省人大代表,有责任告诉大家,东莞有不少像他这样的老板已经或即将破产,经济危机是残酷的,老板同样也是脆弱的。
今年43岁的李德锋,出生在粤西山区信宜农村,28岁那年,他只身来到东莞市大朗镇。经过八年多的艰苦创业,李德锋把一个小型的私营企业发展成为一个拥有洗漂印染、服装设计加工一条龙的现代化大企业。
而大朗镇也成为“中国羊毛衫名镇”,每年出口到意大利、美国、日本、加拿大、法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毛衣达几亿件(套)。
李德锋的资金链在去年6月开始断裂,早于金融危机全面袭来的10月份。正是从去年6月份起,他过上了睡不着觉的生活。
导致资金链断裂的直接原因是客户链条的断裂,先是一些原来合作好好的客户开始拖欠货款,造成了公司资金链条越来越紧,即使是有单也做不了,终于酿成了运作链条的断裂。
“感觉就像梦一样,企业说不行就不行了!”
此后的日子,李德锋每天忙的都是与订单和生产无关的事,为了弥补断裂的资金链,他开始了到处借款与催款。
最早的时候,李德锋心里是有底的,他觉得自己是省人大代表,企业在大朗也算是有规模的,更何况企业生产的是广东名牌产品,信誉一直良好。
“找个银行贷款应该没问题。”
最初也确实如他所料,有一家银行直接找上门来,愿意给他们贷款。“我当时想贷几百万,他们还说可以贷得更多。”
但因为李德锋所拥有的厂房物业没有房产证,需要找一家担保公司来做担保才行。在东莞像他这样拥有大量厂房物业却没有办理房产证的老板有很多。
让李德锋没有想到的是,一系列繁琐的手续办完后,经济形势开始恶化,原本同意贷款的银行不愿意给钱了,理由是“毛纺织行业是夕阳产业,贷款风险太大”。
没有办法,李德锋又开始找第二家银行,此时的金融危机已经爆发,外贸风险越来越大。
第二家银行刚开始也同意贷款,但一番手续办下来,还是没有贷到款,即使此时的兴锋毛纺织有限公司已经名列东莞市关于公布第一批政府重点支持中小工业和加工贸易企业名录。
记者在这份名录上看到,兴锋毛纺织的名字位列第55位,排名靠前。
一口气,李德锋找了五家银行,却分文未能贷到。
一番折腾下来,李德锋觉得自己看清了银行:从根本上说,银行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是看不起的。
“政府要求金融机构增加和放宽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不过是一种政策导向。具体会有什么作用很难说清楚。”
他分析,其原因在于,商业银行本身也是企业,不属于地方政府管,当然首先要考虑盈利和风险控制方面的问题。并不是政府说扩大放贷就能扩大放贷,说放宽就放宽的。银行贷款的对象是大企业、效益好的企业。
而实际上,即使是贷到款,需要花费的成本也是不低的。像李德锋这样的贷款方式,如果要贷100万元,他需要支出的是担保公司的反担保费用20万元,再加上各项保险、评估等费用,他能拿到手73万元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借贷的同时,李德锋也想着找原来欠自己钱的“老板”去讨债,据他讲别人欠他的钱大约有1400万元,“各家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也要不回来什么钱。”
“我也很想把自己的厂房卖出去,但谁要呀!”
此时的“大老板”李德锋自言已是“一名不文”。“我在大朗就有6000多平方米的物业,但就是弄不到公司正常运转的三四百万流动资金。”
厂子从5月15日开始全面停工,奔驰车也被拿去抵押,换来了30万元借款,给留厂的70多名业务骨干发了基本工资。
“这些骨干是我东山再起的希望,我再穷也要把他们给留下来!”
为了维持运作,李德锋悄悄地告诉记者,“我都借了30万元的高利贷了,利息50厘。”
但他也知道,借高利贷无异于饮鸩止渴,“但没有办法,也是为了生存。”
谁是真正破产者 “别看我已经借了30万元的高利贷,我认识的朋友有的都借了几百万了!高的利息都有1毛多。”
虽然承认“可以说已经破产”,但李德锋认为,自己并不是真正的破产者。“至少我还有大量的物业!”而他的工厂也只是暂时的、主动的关闭。
“其实早关了,还是好事,可以保存实力,保留现金流。随时都有可能翻身甚至转型。”李德锋有些后悔自己停产晚了。
“我认为真正的破产者并不多!”另外一个大朗毛纺织业老板田雨(化名)告诉记者,虽然你看着是不少的工厂都停工了,“现在订单不是没有,但市场并不好做,所以很多老板选择了主动关厂。”
“与其说他们破产,不如说他们主动限产、减产、停产。”田老板认为,“当春天到来,它们都可能苏醒,并呈现勃勃生机。”
他现在的经营策略就是“主动做小”。“原来我一单做10万件的服装,我现在最多做1万件,并不是没有大单,只是我不会贸然去做。”
田透露,虽然六七月份,形势有所好转,但他们认为只是结构性的好转,所以现在大家采取的依然是这种保命策略。“原来说是小富则安,现在是小富就好。”
“但真正的破产者绝对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多,虽然数量上也不少。”田认为,因为他们根本没有严重到资不抵债的地步。
李德锋甚至认为,那些不负责任逃跑的、自杀的老板才是真正的破产者。“这些人打心里承认输了,那才是真正的破产者。”
但李德锋也不得不承认,他的公司是主要依靠外贸出口加工,并且转型能力不强的企业。本身就面临着巨大的破产压力,也是被广东转型的对象。
“我们公司产品主要依靠外贸出口,而且产品附加值太低,产品利润率一直不高,公司产业链也比较单一。再加上前几年市场形势较好,做起来顺风顺水,也没有能从更科学的角度来思考公司的发展问题。”
原来这个行业平均能做到10%左右的附加值已经很不错,有的甚至低到7%。绝对可以说是粗放型的发展路径,只有你做的单多了,你赚的钱才多。
不少企业只顾向前看,也不给自己留些后路。东莞有大量厂房却少有办房产证的就说明了这一点。开始时“不差钱”不愿意办理,现在想办房产证搞贷款却又要先补交一大笔钱。
由于历史的原因,东莞大概有60%的企业购买土地建厂房之后产权证迟迟没能办下来,由于缺乏有效的抵押物,这些企业无法获取银行贷款。
“银行不愿意贷款,卖又卖不掉,租又租不出去。”李德锋认为自己在此就犯了大错误。
没有意识到“现金为王”的重要性,“本来已经是做到产值上亿的企业,却因为区区两三百万的流动资金而动弹不得。”李德锋认为,这一点很悲哀!
企业管理也是大问题,不仅仅账目不清,人才流失更是严重。
李德锋反省,在2008年6月之前,自己居然都不知道公司的财务已经出现比较严重的问题。“这说明企业的管理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产品升级研发更是跟不上,做的多是大路货,公司根本就没有什么核心竞争力。
更严重者,李德锋认为自己原来一直不理解广东力推的产业转型政策,对自己企业面临的转型压力认识并不深刻。
“就算没有这场金融危机,如果我们还是这样下去,真正破产是早晚的事。”李德锋坦言。
“破产者”眼中的转型 “我原来也是广东省名牌,但也觉得没有什么用,所以后来我就干脆放弃了!”
说这话的也是老板,姓王,同样是大朗当地有名气的毛纺织品老板,小学毕业,他倒没有像李德锋这样天天睡不着觉,但医生的警告还是让他很郁闷,原本比较正常的血压,现在已经顶到了“高压220,低压145”。
他的企业比李德锋的企业稍微好一点,由于是本地人,加上部分厂房有房产证,他比李德锋幸运地从银行贷到200多万的款子,看起来对渡过难关非常有利。
这位老板并不赞同大朗的毛纺织业需要转型的说法。
“大朗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集群,做服装这个行业,又有其独特的行业特点,一直以来自己做单还不如自己接单让别人做赚钱多,你说我要广东省名牌商标有什么用。现在还不是想做什么品牌就做什么品牌。”
在这位王老板的观念中,生意是做一单是一单,并没有什么长远的想法。
李德锋并不赞同这位王老板的说法,虽然人人都要穿衣服,从这个角度来说,服装业永远都不是夕阳产业,但同样也有一个附加值高低的问题,原来之所以接单比做单赚钱,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服装业目前产业附加值不高造成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确实需要转型,只是原来市场好做,我们忽略了这个转型的迫切性。”
事实上,“三来一补”企业现在仍然占到东莞80%左右的产值,80%左右的工厂依然是最原始的工厂,还不能称为企业,只能叫加工厂,而且这个局面延续了几十年。
“这是非常可怕的,也是非常可悲的,这是多大的悲剧?”
“现在回过头来看,原来的发展模式确实已经走到了尽头”。李德锋认为,对于大量的大朗毛纺织业老板来说,现在已是反思的时候了。
李德锋现在很欣赏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说过的一段话:广东一些地区错误理解了产业升级的观念,错误地用行政手段逼走企业,是珠江三角洲企业问题的根源。当前应对危机要做的是,货币与财政政策并用,稳住局面,同时大力支持中小企业,保住就业增长,然后以扶持而非强迫的方法协助制造企业寻求较高的附加值。
从最早的广东提出双转移,到促进企业就地转型升级。李德锋慢慢体会到了政策的现实意味。
市场不相信眼泪 “30年前,我们选择了市场经济,享受了市场经济带来的快速发展的快乐,今天我们也要勇敢地面对市场周期性波动带来的痛苦。”
或许没有谁能比“破产者”更能理解汪洋书记讲话的内涵。
从原来一顿饭就花掉3万块钱,到现在两个人才吃8块钱的早餐,李德锋等“破产者”首先面临的就是调整自己的面子。“不要认为自己原来做得好,现在差一点,就觉得没有面子,我觉得越是差的时候,越要学会总结,这才是最大的面子。”
把自己的奔驰车抵押出去借款的事情,他下了很大的决心才敢告诉朋友,现在他坐一辆快要报废的车。“刚开始很不习惯,现在也觉得无所谓了!”
在李德锋看来,他现在最需要做的就是把企业重新洗牌,好好总结,尽快转型升级重振雄风。
李德锋把这次转型升级叫做“二次工业革命”。
而洗牌怎么洗?“二次工业革命”怎么革?长期的失眠中,这一问题被反复思考过。
“对企业进行某些方面的修修补补,对于我们这样的企业来说无济于事。”李德锋认为,他之所以选择主动停产,原因就是,他认为这个企业必须来一个彻头彻尾的“革命”。
理念、团队、产品、财务、品牌、技术甚至是企业文化,我都打算推倒重来,“我现在需要的是新生。”
李德锋认为首先要实现理念上的转变与革命才行。他认为,为什么很多东莞的企业都做不大,主要是一种短视心态在作怪,老板不把员工当员工,员工也不把老板当老板。
“这样的老板与这样的企业,肯定干不好。”李德锋认为,他首先要建立的企业就是老板和员工关系稳定,能劲往一处使的企业。
“我们再也不能像原来那样,靠数量来取胜了,必须向靠价值与产品文化来取胜转变。”李德锋透露,他不仅要把手中的广东名牌产品做好,更要争取做出中国名牌甚至是世界名牌。
“如果一件高级服装卖到几千甚至上万美元,他肯定是高附加值产品。关键在于经营方式的转变和工艺技术水平的提升。
“而归根结底,我推崇精神创造经济奇迹。”李德锋认为,一种充满活力和创新的精神,在创造经济奇迹方面,比资本、劳动、技术、制度所有这些因素,都起着更为本质的作用。
“灵活、创新、永远不放弃才是走出"破产"的根本。”
“市场不相信眼泪!我们能做的是在哪里跌倒了,还要从哪里爬起来。”
从5月工厂停产开始,李德峰马上就着手重新设计公司流程,大力改造公司研发与品牌机构,多方遴选合适员工并实施员工股权激励计划,从而集聚一批有能力干事又愿意为公司干事的人才。
截至昨晚记者发稿时,李德锋打来电话说,他的企业已经重新开业,迈出了“休克”后“二次工业革命”的关键一步。
-专家视点 “破产者”需涅槃政府要宽容扶持 作为广东省十届人大代表的李德锋曾在省人大会上提出,要给失败者以宽容和保护,没想到,一语成谶,他自己也成了“失败者”。
“照目前的形势下去,到今年年底会出现更多的"破产者"。”省社科院区域经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警告,这不是一个两个的问题,会有更多的企业扛不过去。“当他们的资金链没有新鲜血液补充时,就会再倒下一批。我们预计这种情况会出现在年底。”
在丁力看来,这些人曾经成功过、风光过、辉煌过,但他们的确在发展中存在很多的软肋,包括对外的对市场订单的依赖,对内的企业管理混乱。
“在经济形势看好的情况下,这些问题都被掩盖住了,现在经济形势不好,这些问题都暴露出来了。”
从“破产者”的角度来说,丁力认为,他们本身也应该拿出脱胎换骨、凤凰涅槃的精神来,他们毕竟是已经当过老板,毕竟是已经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了,他们与现在还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大学生创业者不一样。
从政府的角度来说,“我们能扶还是要扶。如果他们真正破产了,政府又多了一个扶贫帮困的对象,而且增加了失业大军的人数。”丁力认为,与其支持赤手空拳创业的,还不如去支持这些有基础的,效果肯定会好很多。
但丁力也认为,政府不能简单地扶持他们继续从事落后的产业,要通过政策、金融等手段扶持他们在稳定的基础上果断采取升级重生的办法。从而摆脱落后生产力的羁绊。
“同时,我们更要对"破产者"宽容!”做企业本身的风险就很大,今天失败,并不意味着明天也失败。“我们同样要对这些人怀有崇敬的心情。”
丁力还从技术层面提出了帮扶“破产者”的办法,他认为,指望商业银行雪中送炭是不现实的,一些企业应该抱成团,采取合作的方式,就像合作银行、合作信用社一样,来帮助一些企业渡过难关。
政府也应该想办法通过走合作的方式,走全社会分担风险的道路,使企业在有困难的时候,能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丁力认为,政府有责任避免更多“破产者”的出现。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