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格力地产重组*ST海星或提速

2009年07月15日07:49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经济观察报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周亚玲 张延龙

  7月4日,*ST海星(600185)发布公告,明确提出公司将对与中铁十五局项目建设管理委托合同纠纷诉讼涉及金额计提预计损失,同意按该诉讼标的50%确认为预计负债,又提出将公司持有的河南海星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35%股权的长期股权投资现有余额全额计提减值准备。
分析认为,这都是在为重组扫清障碍。

  9月17日是格力地产重组*ST海星的最后大限。7月初,有可靠人士向记者透露,格力地产借壳*ST海星一事取得新的转机。从7月3日开始,*ST海星连续数日涨停。分析人士认为,盘面暗合了这一消息。

  目前,解决“或有负债”依然是重组成功的关键。另据消息,*ST海星近期可能获得了一笔数亿元的资金支持。对于这一消息,海星集团的总裁荣海先生未予回应。

  “若海星获得大资金支持,就意味着中铁十五局的官司有了最后的 "保底"。重组的速度立即加快。”分析人士认为。

  荣海的心病

  记者就重组是否获得新进展和格力集团给海星集团的部分借款是否彻底到位等资金的细节问题向海星集团总裁荣海求证,荣海回复称,各方情况都在进行,并有好转。

  其实格力地产重组*ST海星的过程历史久远。

  当时,荣海控股的海星集团将所持*ST海星6000万股股权转让给格力集团,后者由此成为了*ST海星第一大股东。同时格力集团答应以委托贷款的方式借给海星集团4亿。但这只是重组的第一步。

  按照原来双方的协议,重组的第二步是做资产置换及非公开发行股票。此后,格力将持有海星3亿股,占增发后总股本52%,成为绝对控股股东。

  但在2008年,*ST海星在拿到重组批文之后,曝出两起未及时披露的诉讼,共涉及金额超过2亿元。而中铁十五局、中天建设分别以1.88亿元、0.546亿元的未支付资金将海星集团、*ST海星送上法庭。

  今年又陆续爆出该公司还有多项违规担保。

  据记者大量的走访和了解:实际上,海星集团和格力集团一开始就爽快地达成借壳交易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海星集团整体资金配置的需要。海星集团希望出售上市公司来缓解财务压力。

  海星集团在出售上市公司之前就因为投资高速公路项目,沉淀了大量的资金。投资还从22亿追加到28亿,更重要的是,这项投资始终没有带来现金流。在财务压力下,海星先后出售了果汁业务、超市业务,并把大量固定资产抵押给银行。

  按照海星集团的原先承诺,从*ST海星资产置换、出售资产和非公开发行股票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之日前,*ST海星涉及的诉讼、已经存在的或有负债而产生的所有费用,均由海星集团承担。重组环节中或有负债的出现让其更加捉襟见肘,而重组也就此搁浅。

  高速公路的难题

  *ST海星投资高速公路项目也在6月20日公告中被多次提及。海星集团对于该公路的问题的征询函回复大致意思如下:

  2003年10月,海星集团与海星科技以BOT方式通过了河南省开封市组织的公开招标。海星集团和海星科技分别出资65%和35%共同投资组建了河南海星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实施阿深高速的开通段的投资、经营和管理权,于2004年8月1日颁布工令,即应于2007年7月31日建成通车。

  2006年初,河南省政府统一要求该项目提前8个月建成通车,造成了该项目工期缩短,建设成本的大幅增加,也影响了海星高速原资金安排。截至项目完工统计,实际投资达到28亿余元,超出初步设计概算近7亿元。

  由于概算调整需要在项目结束时候才能进行等因素,在项目建设后期,建设资金缺口较大,海星高速公司很难按照政府要求提前完工。为确保提前通车目标,河南省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协调河南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高发公司)在项目建设的后三个月介入项目,通过借款方式投入部分资金和人力,并约定了借贷资金的偿还期限和方式,于2006年11月28日完成了提前8个月建成通车的目标。由于项目至今未能取得调整概算的批复,同时巨额超预算投资超出了股东方的投资能力,海星高速未能按约定在项目建成通车后的规定时间内偿还高发公司的借贷投入。海星高速提出了按照评估方式将特许经营权出让给高发公司或按照协议约定组建合资公司。双方协商未果,2007年8月河南省政府和交通部门在未征得海星高速等相关方同意的情况下,做出了变更项目业主的安排,并要求海星高速向高发公司成立的河南开通高速有限公司移交项目经营权。

  公告表明,目前海星集团和*ST海星散失了对高速公路经营收费的控制。

  而在7月4日的公告中,*ST海星表示,作为持有海星高速35%股份的股东,已就该公司的现状责成海星高速采取有效措施,向相关政府部门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这项拖了一年有余的棋局,不只是对投资者们的“折磨”,也带给社会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海星这种民营企业,在投资高速公路时,会遇到这样的障碍,以至于把一个西北最大的民营企业拖到这种困境?为什么国企的这种困境往往可以顺利解决,而海星重组却走得这么艰难?整个棋局中的种种细节显示,这不是海星一家企业的问题。

  5月,*ST海星董秘周云龙公开表示,这4亿委托贷款中已有2.2亿到位,但他也说明了这部分贷款用途和两起诉讼无关。

  海星集团还是需要另找其他资金来解决这两个拦路虎。格力集团是否会在批文的有效期内代为解决*ST海星的债务就成了股民热衷的话题。

  去年12月,*ST海星表示,已经与中天建设达成和解。但原先拟定的“以房抵款”的计划是否彻底执行呢?记者联系了中天建设西安分公司的法务部门,截至发稿前,对方说明不能做任何的表态。

  格力骑虎难下

  对于事件的另一角色格力集团而言,重组成败事关公司的战略。

  长期跟踪*ST海星,并去格力地产作过调研的东北证券行业分析师高建认为,如果格力地产此行借壳不成功,不仅仅损失先前购买*ST海星股份的资金,还会对全国化扩张的战略造成极大影响。他认为,重组的概率非常高,但也强调,凡事皆有例外。

  格力地产不愿意对重组之事透露过多,只对记者表示,事情在积极推进当中。格力地产今年在珠海有60万平方米、两个项目在同时开工,而且还继续在重庆、合肥等地寻找机会。他们希望通过工业来带动地产的发展。但对于有多少土地储备,格力地产新闻发言人没有做具体回答。

  但实际上,和格力地产在珠海地产界同时称霸的华发地产不仅在资本市场早就捷足先登,而且扩张也比格力地产快。华发不仅在珠海,甚至在北京都有多个项目。

  “依照他们管理层的风格,格力集团不会坐视不管的。更何况这是他们的三大主营业务之一。目前澳门和珠海的同城化战略推进那么快,珠海的土地溢价很受期待,格力地产前景是比较被看好的。”了解格力地产的人士告诉记者。

  实际上,已经成为*ST海星第一大股东的格力集团多少有了点骑虎难下的滋味。*ST海星的董事长就是格力地产的老总鲁君驷。5月,*ST海星的法人代表兼总经理也换成了在珠海长期工作过的方荣岳。

  而从格力集团成为大股东之后的一系列动作看,分析人士认为,格力集团对重组一事行动也非常果断。

  在新的总经理上任后,*ST海星就安排专人核实公司债权、债务和担保情况,并从2009年6月1日起,陆续在《中国证券报》及7家分公司所在地的报刊上刊登《西安海星现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债权债务申报登记公告》,以核查公司现有的债权债务及或有事项。而直到此次刊登之后,旋即出现了7月4日的预计损失计提等。

  诸多行动都表明格力方面也面临着时间压力。

  但到截稿前,记者也无法得知,格力集团一方是否会借款给*ST海星以扫清重组障碍。
(责任编辑:田瑛)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