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公布全国上半年经济数据,为确保数据质量,国家统计局已经提前一周发出通知要求对上半年数据的质量开展详尽评估。
六大经济数据将被评估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安排,各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居民收入、价格指数等重要统计数据被列入了评估范围内。
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实际上,国家统计局每个季度季末都要求对各地区的数据质量实施评估。
不过,在此次的数据评估工作中,行政记录成为经济数据实施评估的主要手段。根据记者掌握的信息,国家统计局要求,各地利用发电量、用电量、货运量、税收等重要行政记录和相关资料对主要的统计数据进行了评估。
比如,在GDP方面,按国家统计局要求,各地将要根据税收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纯收入、企业利润、价格指数等评估GDP。
又如,在工业增加值方面,此次国家统计局要求,要根据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的变动和电力消费、货物运输情况实施评估;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将根据信贷规模、建筑业税收、钢材、水泥等主要建筑材料的生产或消耗增长实施评估;第三产业的增加值方面,将通过增值税、营业税等资料实施评估。
我国国民经济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真实、可信、完整的统计数据,是政府部门准确判断经济走势的重要依据。但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后,通过行政手段全面搜集统计资料已经遇到了困难。为强化统计的监测能力,确保数据质量,行政记录正成为统计局补充基础统计数据不足的工具。
透露官方版
行政记录分析框架
在去年全国统计工作会议上,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已经强调,加大对行政记录的应用,积极研究利用行政记录转换、推算统计数据的方法。在今年以来的讲话中,他也一再强调统计部门须重视对行政记录的使用。
不过,以行政记录辅助经济监测和数据评估,如何有针对性地选取行政记录指标一直是核心问题,因为行政记录同特定经济数据有相关关系但并非是一一对应,简单使用单一行政记录可能会凸显数据的分歧。
从3月份开始,关于统计局工业增加值质量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歇,因为工业增加值同用电量出现了方向性的背离,在今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可能还会有媒体对这一现象展开追问。但实际上,除了用电量外,工业增加值指标事实上和工业产品产量的变动、货物运输情况的变化趋势保持吻合。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