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物价指数的变化在意料之中,符合经济规律。总体上看,翘尾因素仍然是主导6月份CPI和PPI继续回落的主要原因,这表明经济企稳回暖正在使物价下行的压力进一步减轻。
由于全球货币条件进一步宽松,也加剧了未来全球出现恶性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因此防范通胀压力抬头必须未雨绸缪。
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经济数据显示,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1.7%,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7.8%;从累计情况来看,上半年CPI总水平同比下降1.1%,PPI同比下降5.9%。
“6月份物价指数的变化在意料之中,符合经济规律。CPI同比增幅延续上月的下降趋势继续回落,且降幅有所扩大,这已经是自今年2月份以来连续第5个月出现负增长;而PPI也继续保持负增长,本月增幅进一步扩大至7.8%,降幅较大。总体上看,翘尾因素仍然是主导6月份CPI和PPI继续回落的主要原因,这表明经济企稳回暖正在使物价下行的压力进一步减轻。”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对本报记者指出了这一特点。
事实上,就在一天前,央行公布的上半年金融运行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56.89万亿元,同比增长28.46%,增幅比上年末高10.64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2.72个百分点。而此次数据的发布,使得央行货币政策应如何着力成为各方热议的焦点。
一种观点认为,2月份以来,我国同比CPI涨幅已进入负值区间,考虑到我国当前仍存在一定的价格下行压力,这种状况可能仍将持续数月,因此下一阶段应着力防范通货紧缩,对通胀问题的担忧“为时尚早”。而更多专家则认为,随着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蔓延,为应对危机、缓解经济衰退,主要经济体央行大幅降息,“量化宽松”等非常规手段开始成为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的新取向,促使全球货币条件进一步宽松,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抑制通货紧缩预期的恶化,但也加剧了未来全球出现恶性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因此防范通胀压力抬头必须未雨绸缪。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分析认为,结合未来CPI走势,今年上半年CPI同比下降1.1%,而其中翘尾因素是主要原因,新增因素的作用相对较弱。因此,通货紧缩的压力并不如想象中的那样大。他预测,下半年翘尾因素将逐步减弱,国内经济回暖将推升物价,国内粮食价格环比已经连续5个月上涨,居住类价格随着房地产市场回暖也将逐渐上行,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将传导至CPI等,这些因素都可能推动CPI在下半年逐步回升。如果不出现突发因素影响,预计三季度国内CPI降幅将趋于收窄,在四季度可能逆转“负增长”趋势,但年内出现物价大幅上升的可能性不大。
而银监会日前紧急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管理的通知》,特别强调了防止月末、季末“冲规模”现象,种种迹象均向市场发出了“近防通缩、远防通胀”
的调控信号。而当前短期通缩压力与长期通胀隐忧交织,无疑将使货币政策操作变得更为复杂。在此背景下,央行应如何继续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何德旭认为,从价格形势看,未来一段时期,价格将受产能过剩、大宗产品价格波动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在当前全球经济处于衰退的背景下,产能过剩及需求不足,仍将会是下一阶段价格下行的主要压力。但考虑到国内经济回暖和货币信贷较快增长,价格连续大幅下降的可能性减小;并且,当前全球货币条件较为宽松,全球经济下行调整也有缓和迹象,一旦信心恢复,初级产品和资产价格也可能较快反弹。但考虑到当前可能存在一部分信贷资金和货币增量未能进入实体经济,从而导致推高资产价格,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货币政策仍须未雨绸缪,应注重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