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钢铁业兼并重组并非被动

2009年07月18日10:34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王 洁 上海报道

  虽然中国已经意识到,避免不了走重组联合的道路。但目前中国经济建设引发的钢材产品需求,还处在上升期,离市场自动彻底调整还有一段过程。

  对于钢铁业兼并重组在政策制定、实际操作情况,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员李佐军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如是提出,“关键在中央统筹,无非就是制度和政策问题、不同的重组对象利益和权力的分配问题。

要获得更好的效果,就要做到这一点:要有合理的利益补偿、转移机制。这是一系列包括法律、环保、财政、社保、人口政策等的衔接制度。钢铁行业可以作为示范,以解剖麻雀的方式,使这些政策铺开使用。”

  《21世纪》:为何钢铁兼并重组这一“老话题”,却常说常新,始终难见明显成效?

  李佐军:难见成效的深层问题,还是实实在在的体制问题。首先是地方保护,几乎每个省都有钢铁企业作为纳税大户、金饭碗。

  而打破地方利益,不是靠行业号召倡议就能解决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行政区划体制不利于跨区进行整合重组。还有,钢企分国有、民营、股份、外资等很多所有制形式,利益诉求、管理体制都不一,在重组过程难度很大。

  《21世纪》:工信部表示正在研究制定《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条例》,您怎么看现有模式(或案例)的优劣?

  李佐军:以省内外划分是一种模式标准,也可以按体制内外、内外资之间、大小规模上来区分兼并重组的模式。至于好坏,则因时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钢企所处的区域、形势、发展阶段来看,如果整合后竞争力提高、促进行业,那就是好的。就是结果导向。

  重组进展比较快的,是省内、所有制内的重组。原因就是利益矛盾较小,好协调。而跨省、跨所有制形式之间就更复杂。但目前我们仍然鼓励、希望的是更多跨省、跨行业、跨所有制的重组,越多集中度越高。

  《21世纪》:在兼并重组浪潮下,你会否关注地方钢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尤其是民营中小钢企们的“挣扎”?

  李佐军:不同钢铁主体间有博弈是正常的,现在没有解决的问题是:它们之间怎么平等竞争?是否有公平制度保证比赛的共同规则?民营企业肯定是委屈了,因为没有享受到和国企一样的条件;地方企业在资金优势、资源信息方面,也没法和央企比较。

  不要把钢铁业的兼并重组,视作需要被动解决的对象。走向完全竞争环节,本身是个制度变迁、公共博弈、由问题推着走的过程。目前推进钢铁业兼并重组遇到制度障碍,那这本身就是一个突破的利器。

  《21世纪》:我国的钢铁产业眼下看起来有点“乱”——早年盲目上马的产能、对矿石等原材料巨大的渴求、对环境保护构成的压力、不少相关政策被“空置”的尴尬、地方税收就业及民生之所需等等,都纠结在了一起。从为产业长远健康发展的角度,应该怎样理顺这个“结”?

  李佐军:这是多年来很多行业都存在的老问题。如果全球市场是比较顺畅的,按照经济学基本原理,产能过剩时价格应该下跌。为什么我们的市场没有进行这样传导?一是制度造就了信息不对称。当钢企意识到减产的时候,产能已经严重过剩;二是经济周期存在起伏,而企业的预期却特别乐观。一旦经济下滑,产能过剩的问题立马凸显。

  还有个重要原因,钢铁行业有地区分割,地方政府有政绩、GDP的激励,上马项目的时候容易只考虑任内之事。

  另如三大矿石巨头,对于市场高度关注、高度敏感,形成一整套相互协同的机制,通过产量、价格的控制,形成市场合力。而国内那么多企业,很难形成一致力量。

  

(责任编辑:钟慧)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