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平 制图
核心提示
早在2008年6月24日的全国政协专题协商会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厉以宁就提出,应该把6.8∶1作为保持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稳定的第一阶段目标。
在2008年年底展望2009年经济时,厉以宁再度建议,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应维持在6.8∶1。厉以宁当时说,一定要保国外市场,除出口退税率上调外,汇率调整也应有阶段性的目标。
今天,建议已成为现实。
过去12个月中,人民币汇率显现出异乎寻常的超稳定状态,其走势仿佛是“冻结”在6.8附近的一条直线。
回顾过去12个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图表,起点是2008年7月11日,当天人民币汇率首次升值至6.8337关口;一年后的7月20日,人民币兑美元报6.8321。
危机风暴期的“冻结”状态会延续多久,其对企业、对个人又将产生何种影响?早报为你一一道来。
早报记者罗晟发自北京
针对“冻结”的人民币,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助理、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帆和该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博士徐奇渊给出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根据他们的统计,2008年后期开始,人民币又重新回复到了严格钉住美元的状态,人民币汇率制度在事实上回到了过去,重返2005年7月21日汇改前的固定汇率时代。
根据何帆和徐奇渊的测算,2008年后期至今,在人民币的货币篮子体系中:美元的比重再次回到了1附近,同时日元、韩元和欧元的比重再次回复到零的状态。也就是说,此时整个篮子内的货币又退化为单一货币——美元,人民币汇率停止了对整个货币篮子的升值状态。
何帆和徐奇渊还比较了1998年和2008年人民币汇率的两次“冻结”的异同。结论是,人民币汇率制度仍将在经济复苏的过程中保持高度的稳定。不过,目前出现的人民币“冻结”状态将会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被解除,而不会像上一次“冻结”那样具有很强的惯性。
神秘的篮子货币
东方早报:为何汇改时官方未公布一揽子货币的详细比例?
何帆:不论是否合理,中国政府的政策向来都有两个特点:其一是渐进性,这意味着任何改变都是逐渐发生的,即便是真的突然发生了什么,其程度也是较为温和的;其二是政策执行的模糊艺术,中国政府的政策行文中通常不乏形容词和副词,没有很高政治素养的人,难以彻悟其中道理。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也向人们展示了这两个特点。
自2005年7月21日宣布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汇率水平的变化是较为温和的。其后,由于官方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人们一直在绞尽脑汁解读央行给出的人民币汇改关键词——“参考”、“货币篮子”。
对“货币篮子”,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2005年8月曾这样表述:美元、欧元、日元、韩元等是主要的篮子货币,新加坡、马来西亚、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泰国等国家的货币对人民币汇率也很重要。但这一回答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权重确定方式,也没有说明“参考”是如何具体操作的。
东方早报:汇改以来,许多研究者都对人民币汇率到底参考一个什么样的“货币篮子”,以及如何“参考”这个货币篮子进行了揣测。你们的看法是什么?
何帆:从2005年7月,一直到2008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之前,人民币兑美元实现了渐进升值,累计升值幅度接近20%。但由于美元对其他货币在总体上走势趋软,同期人民币的名义有效汇率仅升值10%;即便是考虑到价格因素,人民币的实际升值幅度也只有15%。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人民币的升值趋势突然停止,并显现出钉住美元的倾向。人民币升值趋势停止的时间更像是在2008年7月,早于次贷危机全面爆发。
我们的分析表明,自2005年7月21日汇改至今,人民币的篮子货币变化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汇改之后的一小段时间内,货币篮子中主要是增加了日元和韩元的比重,由此导致人民币相对美元的升值。
第二阶段是2005年汇改之后至2006年中期,人民币汇率制度又回复到了钉住美元的状态,日元、韩元和欧元的比重都偶尔表现出显著性,但比重都很小。
第三阶段是2006年后期至2008年中期,尽管货币篮子中增加了当时走软货币——欧元的比重,但人民币汇率制度仍然是相对富有弹性的。在这一段时间,人民币对美元、日元、韩元、欧元四种货币组成的篮子体系存在显著的升值趋势,同期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升值幅度达到16%左右。
第四阶段是2008年后期至今,人民币汇率被“冻结”,人民币汇率制度在事实上回到了过去。我们发现这一时期的货币篮子体系中:美元的比重再次回到了1附近,整个货币篮子又退化为单一货币——美元。同时,人民币停止了对整个货币篮子(美元)的升值状态。这一时期的人民币汇率又重新回复到了严格钉住美元的状态。
可见,在上述几个阶段,人民币汇率在某种程度上显示出了弹性增强的倾向,但人民币汇率制度还是回到了过去!
人民币为何被冻?
东方早报: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人民币汇率制度回到了过去”?
徐奇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超稳定状态,是货币当局的一种无奈选择。
在当前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像中国这样的出口贸易大国,如果人民币搞贬值,不但会被视为一种贸易保护主义行为,而且也会削弱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况且,我们的贸易顺差已然很严重了。
另一方面,如果人民币兑换美元升值,在目前的情况下,对于企业、劳动力市场来讲更是雪上加霜,这是政府不愿意看到的。因此人民币汇率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所以我们看到了人民币汇率的超稳定状态。不过,我们也注意到,去年底以来,财政部七次提高了出口退税,这也可以看作是人民币出口贸易汇率的暗中贬值。
东方早报:对汇率政策,企业层面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稳定汇率,可以让企业获得出口订单,稳定出口。另一种看法是,更加市场化的汇率,能够让企业更加具有竞争力,促进产业链的延长。如何看待这两种看法的利弊?
徐奇渊:外部需求下降,可能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收入减少或财富蒸发了(财富效应),一种是我们的东西卖得更贵了(价格效应)。
在本轮外需的下滑中,财富效应是最主要原因。此时,我们如果希望通过汇率(价格)渠道来提振外部需求,则有以下因素需要慎重考虑:
第一,根据测算,中国出口贸易的价格弹性非常低,也就是说外部需求对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变化很不敏感;
第二,加工贸易是中国最为重要的贸易形式,由于其原材料和销售市场两头在外,这本身就等于做了一个对冲,因此汇率因素的影响不会像想像的那么大;
第三,根据NDF(编者注:“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常用于衡量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市场的数据,长期以来,人民币汇率总体上处于升值预期之中,也就是说市场认为人民币汇率被低估了。低估的汇率,意味着我们的商品出口在价格上就有优势,这对于企业盈利来说当然是好事。但是,由于价格优势,企业就没有动力去进行质量的提高、技术的创新,因此,在汇率长期低估的背景下,将难以培养出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第四,由于进出口使用的是单一汇率,因此出口的价格偏低,就意味着进口的价格偏高了,我们把这个称为贸易条件恶化。也就是说,为了换到相同数量的外国资源,我们需要使用更多的国内资源。这种状况,长期来看将是不可持续的。
以上四点,即是利弊的考虑。
人民币何时“解冻”?
东方早报:如果说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未来,是更加灵活的浮动汇率制度,那么人民币汇率将在何时解冻、与美元脱钩?
何帆:我们认为,在接下来漫长的经济复苏周期中,人民币升值将是一项在国内阻力很大的政策;而人民币贬值的做法也将使中国面对国际压力。因此,在整个经济复苏、中国出口恢复的过程中,人民币汇率都将保持相当的稳定程度。从贸易的角度来看,人民币的再次解冻,将首先以出口退税的减少和取消为先导,然后才会体现为人民币汇率制度本身的变革。
回想十年前,同样是遭遇外部冲击,人民币汇率制度开始进入僵化状态。这种僵化的钉住状态,先是由政府支撑,然后是由政府压抑着,一直维持了多年。
但与十年前的情况相比,这次危机,中国面临的资本外流问题要相对温和,尤其是在巨额外汇储备的背景下,资本外流并不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在国际收支格局严重失衡的背景下,这次人民币汇率制度面临着更多的中长期升值压力,一旦短期的危机过去,这种长期的升值压力又会重新变为现实。再考虑到中国经济增长相对较好的表现,这些因素都有可能促成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在中长期内逐渐积聚。
不过,去年四季度以来,出口部门面临的压力,则要比十年前大得多。
总体上看,在整个经济复苏的过程中,人民币汇率都将表现出非常稳定的特征。但由于人民币在中长期面临着显著的升值压力,因此人民币汇率的这次冻结时间与十年前的情况相比,会相对较为短暂。人民币汇率制度退出这次“冻结”,将以出口退税的消减为先导,然后才会涉及到人民币汇率制度本身弹性的调整。
东方早报:过去一年,美国官方并没有向中国汇率政策施压,但作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的领导人和央行对中国汇率政策先后作出批评,要求不能只钉住美元。如何看待欧盟的这种要求?
徐奇渊:金融危机中,美国居民财富缩水幅度曾一度达到13%。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再逼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则意味着不但美国居民口袋中的钱少了,而且东西也将更贵了。所以,此时美国政府没有动力继续再提人民币升值的话题。
而欧盟的情况则有很多不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人民币虽然实现了对美元的稳定,但由于美元在今年3月以来持续走软,因此人民币兑欧元的汇率也相应走软了。欧元区国家包括英国的货币都承受着相应的升值压力。在这一背景下,他们的诉求就表现得更强烈了。
个人认为,人民币汇率制度在可预见的将来,仍将维持现状,不会因此改变。首先,欧盟不是一个主权国家,其建议的力度会有所削弱;其次,欧盟内部对同一件事情的观点也是有分歧的,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也会因为与中国双边贸易状况的不同而态度各异;其三,如果欧盟之中有某国单独就人民币汇率提出批评,则有可能承担政治风险,并且即便有实惠也将被其他成员国搭便车。因此,来自欧盟的对人民币汇率政策的压力不会太大。
就中国自身而言,在目前的经济条件下,伴随着美元趋软,人民币钉住美元的状态更是难以改变。从财政补贴力度上来讲,今年出口退税的预算是6700亿元,实际情况是将突破8000亿元。如果人民币在这段时期不是钉住美元,而是同时参考欧元和美元,那么这一补贴力度需再度加大,才能实现当前相同的政策效果。这也是中国官方不愿进行调整的重要原因。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