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以来,金融市场动荡不安,巨大的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考验着全球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全球金融人才中投行人才需求下降,金融风险管理人才需求上升,管理风险、控制风险正成为金融机构运营的重中之重。
本届论坛与会议由上海国际金融学院、国际金融中心协会、国际人力资源发展跨文化研究协会主办,上海太平洋人力资源发展中心承办,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上海市证券同业公会、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得到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国资委以及我国金融监管机构的支持。会议还将邀请国际国内著名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期货公司、 “FRM中国俱乐部”成员,及重要的金融中介机构总裁出席。
国际金融中心协会主席陆红军教授、全球风险管理者协会(GARP)总裁里奇•安波斯特里克、上海市银监局局长阎庆民、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统计调查研究部副主任刘明志、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风险监管总部总经理王政等著名专家将出席会议并作演讲。
国际金融中心协会主席、上海国际金融学院院长陆红军教授,发表了“经济复苏中的七大警惕—我国急需加强战略型风险管理能力建设”的研究报告。陆院长认为风险是中性的一种客观存在,风险是成本也是利润,可以成为资产也会成为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它既可以带来利润也可能带来亏损。因此,对待风险应该像对待资产、货币一样进行管理,首先介绍了值得警惕的后危机时期。他认为在美国经济尚未触底的时候,中国领先全球进入复苏。无论是全球或是中国,企业界、思想界和决策层均在格外小心地探测深浅,此时,要审慎地关注以下七大风险管理新趋向:风险的重心由微观领域向宏观领域转移,财富风险由富裕人群向中产阶级、低收入人群转移,风险的形态从信用市场向资本市场转移,风险的空间从外贸出口转向收购兼并,风险管理从内部运作转向外包服务,风险的传导从楼市倒灌至银行业,风险焦点从公司治理聚集到董事会治理。
陆院长对风险管理市场的周期及特征作了分析,他针对后金融危机时期全球风险管理业市场的特点,全球金融风险管理人才出现新的需求增长周期和以下四个特征:
1. 每次重大危机后会出现一个风险管理市场业务和风管人才需求激增的时期,一般为5-10年。
2. 从亚洲危机与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中,我们预测,随着危机周期发生频率增加,未来全球风险管理市场业务与风管人才需求高峰期将提前,持续时间将缩短。
3. 风险管理人才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尤其是我们将面临的多重危机形成的集合风险时代,迫切需要整体型、全球化的风险管理领导人才与复杂风险解决方案专家。上海国际金融学院的研究表明,高级别综合型的风险管理人才、跨行业的金融风险管理专才、央行风险管理人才、中国式的风险管理专业人才、能源与环境风险管理人才、中小企业风险管理人才,这六类人才将成为后金融危机时期全球风险管理领域最为紧缺的人才。
4. 由于经济低迷到复苏过程中商业伦理缺失与欺诈行为的频发,信息安全与风险管理将成为后危机时期风险管理的重点和新的难点。
同时陆院长提出我国急需加强高级别综合型风险管理的能力建设,预测了2009-2020年风险管理人才未来11年增长情况,保守预测2009--2012年为33%,2013-2015年为30%,2016-2018年为25%,2019-2020年为10%,年复累积率25.8%,考生数目18322人,专业型风险管理人才(通过率50%计)9161人,战略型风险管理人才458人;积极预测2009-012年为40%,2013-2015年为35%,2016-2018年为30%,2019-2020年为25%,年复累积率33%,考生数目34763人,专业型风险管理人才(通过率50%计)17381人,战略型风险管理人才869人。
陆红军指出,在我国金融创新中,高级别的综合型风险管理的能力建设尤为迫切。以金融衍生品为例,提出高级别风险管理能力结构模型,作为上海发展债券市场与衍生品市场的标杆。陆院长专门提出了金融创新的高级别风险管理能力结构模型。
金融创新的高级别风险管理能力结构
序号 风险类型 金融产品 风控类别
1 原创型 掉期 常规管理
2 功能型 期权、期货等套期保值产品 场内规范+场外监控
3 结构型 信用违约互换 CDS 合并监管+ 防火墙制
4 交易型 债务抵押凭证CDO 例外监管+限定范围
5 杠杆型 如累计期权等 允许实验 禁止交易
上海市银监局阎庆民局长认为及时总结梳理风险管理方面的实践做法,是后危机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以便为进一步改善银行业机构风险管理及监管提供依据和基础。尤其要做到五个方面:
第一是强化宏观审慎监管,注重系统性风险的预防与管理;
第二要重视并持续完善并表监管,正视体系内风险管理文化的冲突;
第三是立足于表内外均衡发展,避免风险创造与风险承担的过度分离;
第四要坚持稳定与效率并举原则,关注高杠杆风险处置
第五是与时俱进实施简约化战略,加强风险管理的创新。
接着,全球风险管理专业人士协会主席/CEO里奇.阿波斯多利克(Richard Apostolik)就“后金融危机的风险管理”发表了讲演。他认为将世界引向这场危机的不是简单的风险管理的失误,而是一系列事件的累积效应,许多事件都与风险无关,而且其中一些都是常理不能预料的。
风险管理的确有其失误之处;风险管理者和业务经理对所发生的危机要承担一些责任。但是风险管理者失误造成的影响和风险管理失误造成的影响一定要被区分清楚。
当市场恢复以及各种后续研究完成之后,会发现大部分风险管理者尽到了职责,而引起危机的根源是一系列起初并无关联的事件。这些事件本身并无大碍,但是当他们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场“完美风暴”袭击全球市场,使得全球的金融系统失去了应对能力。综合这些宏观因素导致了经济泡沫,因为资本价格过于便宜,引起了雇佣、投资和生产过盛。决策者认为这些现象是经济正常的增长趋势,而并非泡沫。
从微观角度来看,用来计量、定价和管理风险的方法,以及用来监视它们的公司治理结构出现不少瑕疵。由于在回报率和竞争压力的影响下,银行刻意忽略了长期以来使用的信用分析,摒弃了“了解你们的客户”的规则。
越来越严重的对信用代理商和评级机构的依赖,以及与发行的证券化工具相关的安全问题,因为用来评级的模型和方法几乎没有被验证过。
信用强化使得各种证券化工具获得更高的信用评级,促成了评级高的证券很安全的信条。只要担保者能提供让投资者感觉满意的违约担保,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按揭贷款的证券化,而且不会产生很多对担保者本身以及在压力下他们是否能真正履行它们的的义务的分析。
人们不断发明新的模型并依赖它们作决定,可是却并没有正确理解模型所使用的数据,很多时候那些数据甚至都未必正确。
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成员没有提出正确的问题,也没有听取正确的意见。很多情况下,由于风险官的职位不够高,导致他们和最高决策者不能充分交流。在缺乏高级管理层支持的情况下,风险官的作用非常有限。尤其是当他们怀疑一项利润率很高的活动时,没有人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实事上需要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与业绩管理之间的关系,以协助管理层决策和提高股东收益。
目前全球范围内对合格的金融风险管理师的需求正在戏剧性的、快速的增长。GARP 为准备迎接这一挑战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的全球风险管理师资格认证项目就是对这一需求做出的反应。FRM项目自1997 年建立开始每年都在发展。在2002 到2008 年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0%。今年,我们已经看到,注册考生总数比2008年增加了72%;到十月十五号注册截止时,我们期待总注册人数将达到23,000 人。FRM 项目已经成为行业基准,是唯一全球公认的培养专业金融风险师的项目。
建设全球金融中心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中国具有足够的资源和耐力来达成这一目标。但是,首先要确保金融专业人才拥有达成这个目标所需的技能。GARP于2002年进入中国,我们旨在同中国金融社区建立长期的关系,使他们可以享受我们的全球性资源以及分享我们从全球其他国家得到的经验教训。2008年1月,我们有幸成为第一个可以在中国以中文提供风险管理认证考试的外国组织。
参会者同时对陆红军院长和里奇总裁就金融趋势、风险管理等问题进行积极的讨论提问。
接着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统计调查研究部刘明志副主任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风险管理”发表了看法。
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风险监管总部总经理王政从“风险管理创造价值”的角度出发,认为危机是常态,新兴市场3-5年,发达市场8-10年会发生一次,虽然金融海啸中倒掉了很多大的投行,但实际上危机后投行业务竞争更加激烈。而金融业的竞争是风险管理能力的竞争,风险管理能够创造价值,而主要领导决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同时介绍了风险管理的宏观瓶颈和国泰君安的风险管理体系。
• 最后,上海国际金融学院金融国家队课题组发表了题为“风险管理:金融国家队的必修课”的2009年上海国际金融学院金融国家队课题阶段成果。FRM项目已经成为风险管控的行业基准,是国际唯一公认的培养专业风险管理人才的项目,国内达到公司有五人持证标准的有交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上海银行。目前,中国缺失专照持有者的行业,共13大类:咨询 石油能源类 电子制造 通信技术 化工制药 农业 娱乐 医疗 工业生产 食品 造纸 建材 建筑
论坛在对全球风险的积极关注与热切的讨论中落下帷幕。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