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政策取向不变,以货币、财政政策为主,保持经济增长势头。
投资者等到了期盼已久的好消息,货币与财政政策不变,既意味着短期内资本市场仍然有操作空间,也意味着实体经济尚未企稳,中国的货币政策将仍然沿用以往与美元挂钩的政策,在人民币国际化之前,大牛市不会到来。
从建设部对楼市的表态、证监会以加快新股IPO稳定股指,可以看出,我们在以中国特色的手段抑制资本市场泡沫。以口头警告与发行新股的方式保持资本市场的稳定,下半年采取利率调控手段的可能性比较小。由此可以推测,由于民间投资尚未发力,产能过剩继续存在,保持房地产与股市的温度有助于宏观经济形势回暖,只要传统衡量通胀的指标继续在低位徘徊,货币与财政政策就不可能出现大变化。
对于市场而言,最重要的风向标是货币政策。正是在这方面,为了保证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稳定,我国的利率与汇率不可能出现大的变动。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人民币一改以往的小幅快速升值态势,与美元之间一直保持在狭小的区间,较为稳定。
日前在长春召开的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行长座谈会印证了这点,座谈会的第一条就是,“认真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和市场流动性变化,适时适度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加强对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监测分析,保持市场利率基本平稳,稳定市场预期。完善再贷款管理,改进和加强宏观信贷政策指导,调整优化信贷结构,积极落实中央有关稳定出口的部署”。为了企业的生存,利率不会发生变化;为了稳定出口,人民币不可能升值。因此,要消化流入的国际资金,在政策层面上,影响较小的惟一的微调办法就是实行央行正回购,进行对冲。在市场层面上,是维持资本市场的微小泡沫,以适度的资产泡沫和另类通胀来抵御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对于实体经济体处于上升期的主要资本市场,货币的自由兑换都是出现大牛市的必备条件,这样才能造成巨量国际资金追逐少量资产品的态势,形成新兴市场的极端溢价,资本市场上升将引发更加凶猛的投资潮,直至泡沫破裂。反观日本和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前的泰国等国,莫不如此。
一旦彻底放开货币市场,仅我国台湾地区就会有数十亿美元资金流入大陆市场。与此同时,也有无数的人民币流入台湾地区。而全球则有上万亿美元的储备资金等待进入新投资热点。
人民币国际化的脚步如惊涛拍岸,势不可挡。2008年年中,中美第4次战略谈话,我国确认放宽外资行本地注册子公司发行人民币债的限制,将子银行注册后须有3年赢利纪录的要求,改为外资行注册前在国内设立的首间分行起计。与此同时,合资券商、合资基金、产权基金等继续破冰之旅。尽管外管局穷尽手段,但战略形势决定了,这两年从境外流入的资金会越来越多。据《上海证券报》披露,监管层有意在上述问题上对基金海外子公司实施豁免条款,这有可能给基金公司的QFII之路带来转机。目前中国内地基金公司的香港子公司普遍对申请QFII牌照充满兴趣,不少基金公司已经和监管部门协商QFII的申请问题。这意味着,很多内地的外储转个弯,继续追逐内地市场。
问题不是有没有大牛市,而是中国股市没有准备充分。如果现在放开货币和资本市场,那么中国的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都将成为外资的天下。对这一点,恐怕被力拓所扰、被蒙牛的对赌协议惊心的人都难以忘怀。更重要的是,一旦中国放任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中国目前所有的汇率与利率都将失去控制,人民币的基础货币发行也将失去锚定之物。所以,人民币不可能自由兑换,资本市场从理论、从市场来说,都操作在货币的最后掌握者手中。也就不可能出现什么十年大牛市。
未来中国的两大牛市,一在本轮泡沫破灭之后,二在人民币国际化之际,绝对不是现在这样乍暖还寒的时候。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