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海外股市大幅反弹,QDII迎来了转机。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攀上净值的QDII产品增多,部分投资者告别了负收益。以普益财富7月23日公布的统计为例,渣打银行有7款QDII产品实现了正收益,而在3月26日公布时为3款。
与A股市场去年10月由1664点掀起的反弹行情相比,海外股市的反弹启动滞后。一季度海外股市仍处于震荡调整中,道琼斯指数见底于3月初。到上周末,上证指数反弹了102%。相比之下,海外股市的反弹力度也稍嫌逊色。上周五,道琼斯指数收于9093.24点,较3月最低的6469.95点反弹了40.5%。再看恒生指数,上周五收于19982.79点,较去年10月27日最低的10676.29点反弹了87.2%。
国内QDII多数投资于港股,但港股走势强于美股,不等于QDII的表现让人满意。去年股市低迷时,QDII普遍降低仓位,且在反弹初期较为谨慎,所以,QDII的同期收益率不及港股涨幅。从3月9日收盘的11344.58点算起,恒生指数到上周五收盘共反弹了76.14%。再看QDII的变化,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被公认为持仓较重,权益投资占比由一季度末的84.19%升至二季度末的87.22%,该基金3月9日至7月23日的单位净值,由0.3280元升至0.535元,涨幅为63.11%。中银稳健增长(R)的仓位较轻,持有股票基金的比例由3月底的59.52%降至6月底的47.43%。该基金3月9日至7月23日的单位净值,由0.6608元升至0.8336元,涨幅为26.15%。
透过仓位“一重一轻”的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和中银稳健增长(R),可发现QDII不及指数基金强势。3月9日至7月23日,恒生指数ETF的涨幅为72.5%。主动投资不敌被动投资,与基金经理的操作有很大关系,在今年以来的反弹行情中,A股市场上的股票基金之所以赚得“盆满钵满”,得益于对后市的看好,迅速提高持仓比例。二季度以来的海外股市反弹,与A股市场一样缘于经济回暖预期,不少QDII也采取了加仓策略。例如,二季度末,工银瑞信全球基金和嘉实海外中国基金的股票仓位超过90%。
应该说,港股的走势如同“双轮驱动”,一方面受到隔夜美股的影响,另一方面含有较大的中国因素。去年底及今年前两个月,恒生指数之所以没有像美股那样“再下一个台阶”,是被中国经济的良好表现缓冲了下跌压力。假如在二季度没有抓住机会,QDII重整旗鼓势必更加路漫漫兮。中银稳健增长(R)二季度的股票基金持有比例下降了12.09个百分点。如此对市场谨慎,其净值回升似“蜗牛”的速度也就不足为奇了。
就未来而言,QDII虽与A股基金不具有可比性,但被认为市场的机会不一定差于A股市场。在QDII阵营中,投资风格会有所不同,银行系QDII将更注重投资风格的稳健。2007年发行之时正逢牛市火爆,银行QDII尽力展现股票投资的属性,中银稳健增长(R)的股票基金持仓比例上限定为75%。这种状况恐怕不会再出现,银行系QDII将以求稳来作为卖点。中银稳健增长(R)二季度末的股票基金持仓不到50%,或许能反映出其投资风格已经出现转变。
二季度,QDII发行没有随股市回暖而升温,几家大型中资银行都没有新品问世。近期“重出江湖”的银行QDII,产品风险不大,更加开始注重保证收益了。汇丰中国近日发行了一款QDII理财产品,预期年收益率为2.10%。可见,海外股市回暖给QDII带来的“咸鱼翻身”效应还十分有限。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