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第一财经:陕西法士特:行业"小巨人"的蜕变之路

2009年07月29日20:54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刘霞

  全球最大的重型变速器制造商、中国第一个重型变速器产品、中国第一家将齿轮产品打入国际OEM配套领域、中国第一家将重型变速器产品批量出口国际市场、中国市场占有率第一、中国齿轮行业各项经营指标第一……

  在中国自主汽车零部件企业散、乱、差的行业背景下,赢得如此多的“第一”头衔实属不易。

更为难得的是,实现这一成绩的企业,当年曾经是陕西宝鸡蔡家坡一个小山沟里的亏损大户。

  完成企业蜕变,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法士特”)用了不到十年时间:从陕西省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三线企业”,成长为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小巨人”。

  法士特董事长李大开,将企业的巨变归功于不断改革和坚持自主创新。“未来,法士特不仅是一个在重型汽车市场占有优势地位的企业,还要涉足传动系统的其他零部件,成为国际性的、具有很强竞争力的零部件生产企业。”

  在李大开心中,实现这个蓝图并不遥远。

  困难时期高薪留人

  当记者花了一整天时间,逐一在位于西安、宝鸡的四个工厂走访后,颇感惊讶,居然没有发现一条生产线上的工人是在传统锻造、铸造车间那种热、脏、累环境下工作的。

  站在一排排封闭运行的自动化流水线前,谈起企业翻天覆地的变化时,李大开感慨万千。

  法士特前身是始建于1968年的陕西汽车齿轮总厂(下称“陕齿总厂”)。当时主要为军用越野汽车配套生产变速器、分动器、取力器以及各种汽车齿轮和锻件。

  1985年,陕齿总厂划归中国重汽集团公司(下称“重汽集团”)管理,生产从美国引进的双中间轴变速器。在隶属重汽集团的15年期间,经历了“军转民”的生产调整,同时也经历了1993、1994年经济过热时期的繁荣兴旺,以及1995~1999年汽车零部件行业不景气的窘困。

  由于1995~1999年中国重型汽车全行业不景气,重汽集团经营不善亏损几十亿元。唇亡齿寒,法士特同样极为困难。1996年,李大开带领新一届厂领导班子临危受命,接手了这家当时已经困难重重、几乎资不抵债的老国企。

  时年42岁的李大开,面对的陕齿总厂几乎“患有”所有国企的“通病”:缺乏资金、冗员太多、设备老化、人心浮动。

  经过一番调研,李大开毅然决定,取消干部行政级别,中层以上干部全部实行聘任制,并且从1997年开始给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发放津贴,用来留住骨干技术人员。

  “当年,我看到集团企业的技术人员大批流失,说实话我也很紧张。”回忆起往事,李大开向记者坦言。自从决定向厂里60%的技术人员发放特别津贴,并且将月津贴分为三档——分别为200元、100元和50元之后,李大开发现,部分员工的工资比自己还要高很多。

  当时有工人不理解,国家给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一个月的政府津贴是100元,凭什么法士特给技术人员200元?“但现在工人都说,幸亏当时留住了技术人员。”李大开说。

  李大开的“高薪”留人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企业的技术人员一个都没有走掉。即便是现在,法士特技术人员的稳定性也被业界称道。

  “幸好当时我们及时采取了措施,把那些技术人员留住了,现在市场上才没有假冒伪劣、抄袭,没有人掌握我们的核心技术,所以我们才有了今天。”李大开告诉记者。

  资金以及改制机会

  2000年,陕齿总厂又重新回归陕西省管理,成为陕西省国资委下属的企业。脱离了原来重汽集团的体制,法士特有了产品的开发规划权和定价权。

  从十多年前欠银行贷款5亿元甚至资不抵债,到今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32亿元,得益于企业的不断改革。

  回顾十多年来的改革心得,李大开感悟道,任何改革都会有困难,只要积极面对,肯定会有出路,对于改革绕着走、回避的企业,肯定不会长久。

  2001年9月,陕齿总厂以其全部经营性资产跟湘火炬合资,湘火炬占股51%,组建了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公司,向多元化转变。

  当年法士特跟湘火炬合资,并非是企业穷途末路时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事实上,2000年法士特已实现盈利,2001年更在陕西省综合效益指标中名列前茅,企业已经处于发展上升期。

  李大开却发现,中国重型车市场将迎来一波非常好的上升期,而作为上游企业,不可错失良机。但由于当时企业产能有限,要想更快发展就要扩大规模、更新设备。“只有寻找新的投资者。”

  恰巧湘火炬也正在寻找投资项目。由于这家民营控股的上市公司本身具有改造国有企业的经验,双方一拍即合。

  与湘火炬合资,给法士特带来了资金以及企业改制的机会。

  三大改革举措逐一展开。首先,实行全员合同制,近3000名员工放弃了国有职工身份。其次,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原来57个中层单位被打散,分为七部一室一中心。第三,原来论资排辈的分配方式彻底改变,车间一线工人实行“多劳多得”、部门管理人员实行“责任大小不同待遇不同”的原则,技术人员实行按贡献大小的原则分配。

  改革效果立竿见影,市场化企业运营模式下,职工感触最为真切。“改革到第二年,员工工资就翻了一番,到2004年职工年工资达到了四万元。”法士特公司党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连自己都很惊讶

  搞技术出身的李大开,对于自主创新有着近乎偏执的执着。

  “在上世纪90年代,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没有放弃,到了跟湘火炬合资、市场好转时也没有放弃,2003、2004年跟伊顿公司合资合作的时候,我们没有放弃,现在市场占有率达到80%的时候,我们仍然不敢放弃自主创新。”

  在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重型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从国外引进的产品已经明显不适应市场需求。摆在法士特面前有两条路:一是再次面向国外,继续引进;二是走创新之路,自主发展。

  李大开毫不犹豫选择了后者。

  在西安西郊厂区的陈列室里,摆放着一台被漆成醒目红色的变速器。这是一台上世纪80年代从美国引进的双中间轴变速器原装产品。法士特公司党委书记崔维克告诉记者,如果当时没有在引进基础上消化吸收再创新,到现在企业也只能维持在当时国外的那种技术水平上。

  法士特的变速器在大吨位重型车上优势明显。“有汽车企业告诉我们,搭载法士特变速器载重20吨的货车,装上120吨货物居然可以行驶,连我们自己都很惊讶。”崔维克向记者透露。

  截至目前,法士特的变速器在国内8吨以上重型汽车市场占有率超过80%,被国内一汽、东风、重汽、川气、陕汽、北汽福田等50多家主机厂的上千种车型选为定点配套产品。

  李大开对于企业走自主创新之路有一番独到的看法。“除了消化吸收,更重要的是走出创新的发展道路。不走这条道路,企业不会成功。外国人跟我们合资、合作,没有一个不是看中中国市场的,很多汽车企业完全依靠国外的技术,造成了自己企业的被动。”

  放眼整个传动系统

  如今,李大开又提出了“五强”标准,即“技术研发强、装备制造强、销售服务强、金融财务强、基础管理强”。衡量企业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是,产品能否进入欧、美、日市场,与跨国公司同台竞争,并占有一席之地。

  进军国际市场,法士特走在了行业前列。1987年,法士特开始踏入国际市场,十年后进入了对产品质量要求更高的国际OEM配套市场。

  李大开特意强调了其中的门道。“如果某企业说自己对国外出口几千万美元,要分清是OEM配套市场还是国际售后服务市场。国际售后服务市场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跟国内需求差不多,数量再多意义也不大。而OEM配套市场则不同,是要进入主机市场,要求产品技术很高,甚至有些高于国际标准。”

  虽然从2007年开始,美国市场需求出现大幅下滑,但已经果断将主攻方向转向国内的法士特,今年上半年同样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在即将完成的企业“十一五”规划中,投资6亿元兴建的国家级企业研发中心——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工程研究院正逐步完工。

  产品方面,除了牢牢占据重型变速器市场之外,法士特正朝大客车、中巴车、低速载货车、工程车、专用车等市场配套领域进军。除此之外,还将加快电控汽车自动变速器(AMT)的研发。再过五年、十年,卡车驾驶者对减轻劳动强度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商用车的自动化是大势所趋。这是李大开的判断。

  “我们现在没有理由因为卖几万台设备到东欧去就沾沾自喜。未来的路更长、更远。接下来我们将大力出击,产品能大批量卖到欧洲、美国去,才能说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跻身了国际前列。”李大开强调。

  对于长远目标,法士特将目光放在整个传动系统各种零部件上。“不仅是重型卡车,中轻型卡车、微型卡车、轿车也要覆盖,不仅仅是变速箱,也包括其他传动器系统,只要市场需要,符合法士特发展规划就会去做。”李大开展望着。

  对话法士特董事长李大开

  企业改革应契合各自特点

  刘霞

  从一个山沟里的小企业,发展到拥有宝鸡、西安两地的四大生产基地;销售收入十年间从1亿元猛增到60多亿元。在跟法士特有过接触的外国企业看来,法士特这种不靠政府划拨、自力更生的蜕变简直不可思议。

  作为一家有着四十多年历史的老国企,法士特走出了一条现代企业制度的国企创新之路。近日,在法士特担任15年“一把手”的李大开,接受了包括CBN在内的各媒体采访。

  李大开坦言,法士特成功改革的经验也许并不适合其他企业。“法士特在改革之初没有以任何一个搞得好的企业作为范本,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有职工的承受能力问题,有企业历史问题,有地区情况的不同等。一厂一策,不能照搬照抄。应该根据自己企业的情况、职工的情况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

  记者:在法士特的发展过程中,除了跟湘火炬合资,也曾经有过跟美国伊顿公司合资的短暂经历,能否介绍一下跟伊顿合资的收获?

  李大开:2003年,我们跟伊顿公司建立合资厂,美方占股55%,我们仅占45%,但由于经营不善,不适应中国国情,每年亏损几千万元,合资三年后关闭了。现在这个合资厂完全收归法士特集团公司,我们把当年从他那里引进的3个产品发展成现在几十个系列数百个有我们自主知识产权、符合中国市场的产品,不仅在国内赢得很大市场,而且在国外也取得了不错的销量。

  合资公司虽然关闭了,但是与伊顿的合作还在继续,并且处于非常好的状态,最主要的是,我们每年还给伊顿提供大量的OEM齿轮产品。

  记者:法士特在重型汽车零部件行业自主创新的优势和不足有哪些?

  李大开:在机械变速器上,确实做到了产量世界第一,并且在质量性能上做到了和国外先进企业一样,甚至超过他们。我们有很多的产品他们没有,比如三中间轴变速器及全同步器12挡、16挡变速器等。所以,在机械变速器上,我们基本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是,在更加先进的AMT自动变速器、汽车混合动力方面,我们还有着不小的差距。

  我们必须客观地承认这一点。只有看到了差距才能更快地发展。而且,我们正在加速追赶。今年年底,法士特将推出自动变速器。现在,已经着手汽车混合动力自动变速器的技术研发。

  记者:重型车产业格局不断变化,作为上游零部件供应商,如何应对这种变化?

  李大开:近年来,国内外重型汽车的竞争格局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包括沃尔沃兼并日本尼桑柴油车公司、川汽和依维柯合作、福田与奔驰合作、中国重汽与曼的合作等,过去有、今后必然还会有。

  成功的例子不少,但是失败的例子也不少。要能够适应世界发展大局、适应中国的发展大局,才能成功。

  法士特要想在变动下生存和发展,只有使自己不断进步,使产品有更强的竞争力,不仅仅是来自于成本、价格的竞争力,更重要的是来自技术、性能方面,不仅能够满足客户需求,还要能超出用户期望。这样,才能在大格局变化中取得成功。

  记者:金融危机,企业是否受影响?如何应对这种冲击?今年销售的目标多少?

  李大开:金融危机中,卡车行业尤其是重型卡车受影响极其明显,法士特也不例外。从去年十月以来企业进入低谷,去年上半年月均5万台,到了下半年下滑十分明显。今年元月份才1万台,到了2月份恢复到3万台,3月份就超过了6万台,达到法士特最火爆的时期。

  逆势上扬有两个原因:一是,国家4万亿元经济刺激政策的拉动,以及7.37万亿元信贷创新高,重型汽车行业尤其受益。二是,新产品发挥作用,年初推出小8挡、小小8挡产品,刚好迎合了用户对节油的需求。在油价没上涨之前,我们敏锐地观察到这一点,用新产品占有了一块本来不属于我们的市场。

  今年收入目标是同比增长超过13%,达到72亿元,销量超过50万台。值得欣喜的是,最近高附加值产品增速很快,12、16挡变速器可以替代市场上国外进口产品,7、8月份产销量均超过1万台。

  记者:近期是否在考虑增加国际合作?

  李大开:对于兼并国外企业,我们不是没有考虑,不愿意在时机不成熟的时候盲目扩大。不少跨国集团向我们推荐企业,我们也考察了一些,但截至目前,还没有真正决定收购哪家企业。不过我们在观察,真正有符合企业长期发展规划的,我们会考虑。

  记者:中国重型变速器企业在世界上处于怎样的地位?

  李大开:目前,世界重型变速器领域有两家最大的跨国公司:一家是德国采埃孚公司,去年产量30多万台;二是美国伊顿公司,去年产量20多万台。我们公司去年产量46.75万台,就产量来说我们是第一,就质量来说,与国外企业还有差距。

  我国齿轮行业整体实力在不断增强,生产能力、产品质量及服务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但是离齿轮制造强国还有很大差距。

  第一,产业竞争能力不强、技术创新能力薄弱,设计平台落后,特别是自动变速器、高精度高强度齿轮、高强度轴承及气密件等关键技术尚不能完全掌握。第二,齿轮加工企业集群小而散,专业化程度低,发展不平衡。第三,齿轮制造技术差异化较大,工序能力不稳定。第四,解决现代管理和人才培养问题,仍是行业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当务之急。另外,企业投入资金短缺及企业间没有形成合力等问题突出。

  记者:对于企业下一步发展,需要国家给予哪方面支持?

  李大开:希望保持稳定的货币政策、汇率政策。另外,希望国家对于坚持自主创新的企业给予支持,包括引进国外人才、设备等方面增加鼓励政策,减免进口增值税。

(责任编辑:马丁)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