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宣布,从29日零时起,汽、柴油价格每吨均降低220元,相当于每升分别降低0.16元和0.19元,兑现了依据新的成品油形成机制调整油价的承诺。
国家发改委6月30日刚上调成品油价格,国际油价便从7月1日的每桶70美元左右,一路下滑到7月13日的59.69美元。
这给国家发改委出了一个大难题。难题来自于国际油价反复无常的瞬息变化,来自社会舆论压力,来自垄断企业的逼宫。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目前成品油价格机制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22天计价期是否太长,不能及时反映国际油价的变动情况。从本次油价下调看,前期国际油价下跌幅度很大,但后期油价又急速反弹,下调时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最为恰当的调整时机。假如缩短调整时间为10个工作日,也许发改委就不会左右为难了。
有消费者表示,感觉降幅总是没有涨幅高,涨价总在4角多,降价只有1角多。先说降价:今年1月14日汽油价格每吨降低140元,本次每吨降低220元。再看涨价:3月25日汽油价格每吨提高290元,6月1日每吨提高400元,6月30日每吨提高600元。从五次调整看,下调金额与上调金额汽油每吨相差930元,相对应的国际原油价格涨跌差别却没有这么大。看来,具体上调和下调的幅度和金额还需要与国际对接,才更有说服力。
除了油价调整,相关部门还必须监督中石化、中石油执行好新价格,防止出现以断货相威胁,造成油荒和有价无油的情况,以此逼宫国家调高油价。这个担心绝不是多余的。现在国际油价已经回升至每桶70美元,给石油巨头们要求提高油价提供了说辞。一些人打着节能减排和改革能源资源价格的幌子,要求实行高油价的声音就没有停止过,石油垄断集团们极有可能消极对待油价下调。发改委还需加强监督管理。
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虽然已经具有市场化的成分,但是还类似一个既不像市场又不像计划的四不像,还需要完善和改革,最终向完全市场化机制过渡。商务部已赋予中海油总公司成品油批发经营资格,此举意味着石化双雄主导成品油批发市场的局面可能面临破局,在打破成品油批发垄断上迈出了第一步。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