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光大证券上市11暴富家族调查

2009年08月01日07:56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罗诺

  光大证券IPO的顺利放行,一夜之间暴增的财富将装满谁的口袋?

  这个问题已经不用你来回答。7月27日发布的光大证券《招股说明书》中,答案已经一目了然:2007年借增资扩股之机,进入光大证券股东行列的8家民营企业,将成为光大证券上市后财富分配活动中的最大赢家,同样要弹冠相庆的还有光大证券第一次增资扩股中,先行进入的另外几家民营企业,他们也将参与分享这场盛宴。

  中国股市从来不缺传奇,每次的IPO都会有亿万级富豪批量产生,光大证券也不例外,而这参股其中的11家公司即将成为这一传奇的主角。

  《招股说明书》显示,2005年,光大证券进行了第一次增资扩股,厦门新世基、东莞市联景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南京鑫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三家企业以1元1股的价格,共认购了12000万股。2007年4月,光大证券启动第2次增资扩股,11个战略投资者以2.75元的价格认购4.53亿股,共动用资金9.5亿元。第一次参加增资扩股的三家企业,再次出现在认购名单中。

  7月30日,有关机构询价结果显示,抛去光大证券上市后市场炒作的因素外,其上市后,合理价值则约在25元左右,这也意味着上述11家参股光大证券的股东至少都将获得近十倍的收益,分别在2年和4年前投入的总计不到11亿元的资金,将骤升至100亿元以上或者更高。

  这一批公司中,除了背景深厚的国企控股的子公司外,既有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也有纵横资本市场的沙场老手,更有藏头露尾、充满争议的隐形富豪。我们无意对他们投资光大证券的行为进行臧否,也无意瞩目于他们一夜暴增的财富数值,而是推出记者调查的这些公司显迹前的一组投资故事,尽管距离真相还有距离,但相信也会给市场带来一定的启迪。

  1.厦门新世基:古稀老人的“先见之明”

  不得不承认,在这一场造富传奇中,之前在市场中名不见经传的厦门新世基集团有限公司成为了仅次于大股东光大集团和光大控股外最为引人注目的主角。

  2005年,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由原光大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中外合资股份有限公司。光大集团和中国光控以光大有限经审计的净资产232500万元作为出资,同时引入三家新股东,在此基础上,设立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其中,厦门新世基以货币资金1亿元认购其中1亿股。

  “不得不佩服当时厦门新世基的眼光。”重庆当地一位券商人士告诉记者,在2004年时,国内资本市场远不如现在红火,光大证券在当时准备第一次增资扩股时,曾把重庆当地的企业作为一个重点考察区域,但当光大证券的有关负责人士拿着精美的招股说明书找到部分当地企业时,被这些企业纷纷以风险过大、需求资金太大而拒之门外。“而这个时候,厦门新世基能有这个魄力,拿出1亿资金投入光大证券,是一个相当有远见的决定。”

  据光大证券IPO招股说明书显示,在2007年4月,光大证券又进行了第二次增资扩股,向11个策略投资者以2.75元的价格发行4.53亿股新股,而厦门新世基又再度认购其中的2000万股,最终使其以1.13亿股成为了光大证券IPO之前的第四大股东,而该1.13亿股的锁定期皆在光大证券上市后的一年。

  若按光大证券上市后合理价值约25元左右计算,厦门新世基在经过4年等待后,其在光大证券中的投资则将增值近20倍达到近30亿元。

  厦门新世基到底是何等人物?为何会有如此敏锐的投资眼光能在沙砾之中寻得真金?

  “目前公司下了命令,要求谢绝一切有关光大证券一事的任何采访。”7月31日下午,记者拨通厦门新世基在工商登记资料中留下的电话后,一位女士礼貌地拒绝了记者的要求,这又为这家低调的公司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

  在光大证券日前发布的招股说明书中,有关厦门新世基的描述也只是寥寥数笔:厦门新世基是一家从事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进料加工“三来一补”业务、对销贸易和转口贸易为主业的贸易公司,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其中陈碧云出资90%、胡志勇出资10%。

  但据记者从有关渠道获得的一份厦门新世基的工商资料的情况,却让人大吃一惊——被市场纷纷认为颇具“先见之明”的厦门新世基的掌舵人陈碧云竟然是一位已年逾古稀的老人。

  据厦门新世基的工商资料显示,厦门新世基成立于1999年5月27日,最初由自然人新颖、金卫东共出资500万成立,由新颖担任法定代表人。2001年2月27日,新颖把自己80%的股权分别转让给了陈幼弟、胡志勇、金卫东三人。在经过两次增资后,至2002年7月8日,厦门新世基注册资本变更为5000万。2003年7月,陈碧云则第一次出现在了厦门新世基的工商资料中,并通过受让胡志勇、金卫东等人的股份,以90%的持股数,一举成为厦门新世基的实际控制人,并开始担任厦门新世基的法定代表人至今。

  据记者获得的一份资料显示,陈碧云,女,出生于1938年,现年71岁,福建福州市鼓楼区洋下新村人士。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金卫东早在2003年就已经转让出了自己在厦门新世基中的所有股权,但至今仍然担任其监事,而在2001年就早已卸任的前董事长新颖,其在工商资料中登记的住所则与陈碧云资料中显示的住所却惊人的一致。

  对于其中是否有何种关联,仍还难以窥究,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不得不承认,陈碧云这个已经年逾古稀的老人,对于中国资本市场投资的独到眼光,的确已经让众多资本市场中的精壮老手们汗颜。

  2.东莞联景、上海良能:资本老手的套利平台?

  2005年,作为光大证券第一次增资扩股时引入的三家民营企业投资者之一,东莞市联景实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莞联景)也开始进入资本市场的视野之中。

  2005年,东莞联景以1000万现金认购光大证券1000万股,而在2007年4月,光大证券上市前,东莞联景再次以2.75元/股的价格,认购光大证券股份7000万股,至光大证券IPO前,东莞联景持有其8000万股股份,占发行前公司总股本的2.76%。

  同样,若以光大证券上市后每股价值25元计算,东莞联景在光大证券上则将获利近18亿,而其入股成本仅为2亿元。

  据光大证券招股说明书显示,东莞联景成立于2001年7月20日,法定代表人袁德宗,注册资本为1亿元,其中分别由自然人袁德宗出资68%、自然人姚爱棠出资32%。

  据记者获得的一份资料显示,1986年受当地政府委派,袁德宗组建广汇集团,2002年5月,广汇集团完成改制,全部资产交由政府收回,而刚刚成立不久的东莞联景则承继了广汇集团公司的所有业务和人员。

  或许东莞联景在资本市场中并不为外人所熟知,但实际上袁德宗在东莞金融圈中却早已拥有不小的声誉,而其在资本市场中,早就可谓是老将一员。

  除去袁德宗个人曾现身于数家上市公司十大流通股股东之列外,袁德宗和姚爱棠这东莞联景的两大股东还频频共同出现在多家上市公司的十大流通股股东之列,而其介入的时机都几乎可谓是节奏精准。

  2006年山东海化(000822,SZ)中报显示,在当年一季度还未见其名的袁德宗和姚爱棠两人,在当年二季度双双大量介入山东海化,其中袁德宗以359.36万股、姚爱棠以143万股分列山东海化十大流通股股东第二和第六位。

  就在其双双出现在山东海化的同时,袁德宗也出现在了东莞控股(000828,SZ)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之列,并持有东莞控股406万股,位列第四大流通股股东。

  2006年第三季度,姚爱棠紧随其后,持有东莞控股126万股,位列第八大流通股股东,而袁德宗也再度增持30万股,以436万股仍然位列其第四大流通股股东。第四季度,袁德宗和姚爱棠则纷纷开始减持,而至2007年一季度,其两人的身影同时在东莞控股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消失。

  而在其双双入主上述两家公司的同时,有关上述两家公司将资产重组的消息则“巧合”地在市场中开始流传,而在重组传闻澄清之前,袁德宗和姚爱棠则早已从该股中消失不知所踪。

  袁德宗的另一个身份则是广汇科技投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该公司于2004年2月由6家民营科技企业联合创办。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3月25日,东莞首家也是广东省内首批挂牌营业的小额贷款公司——东莞市广汇科技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而这家小额贷款公司的董事长不是别人,正是东莞联景的董事长袁德宗。

  实际上,除东莞联景外,在光大证券2007年的增资扩股中,引入的另一家新股东也可谓是久经资本沙场的老手,那就是持有光大证券3300万股的上海良能建筑有限公司(下称上海良能)。

  据记者获得的一份工商资料显示,上海良能成立于2001年11月,成立之初,注册资金为1500万元,由自然人张瑾和邓振洲分别出资1425万、75万元。

  2005年6月,上海良能进行增资,同时张瑾将自己所持股份悉数转让给了邓振国,至此,上海良能注册资本增加至2500万元,其中邓振国出资2250万元,邓振洲出资250万元,邓振国为企业的法定代表人。

  和东莞联景一样,早在几年前,邓氏兄弟和上海良能就已经在资本市场中攻城掠池,在多只股票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榜上有名。

  2006年第四季度,邓氏兄弟同时出现在世荣兆业(002016,SZ)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邓振洲以43万股位列其第六大流通股股东,邓振国以31万股位列前十大流通股股东第十。

  2007年一季度,邓氏兄弟持股数都同时增加,邓振洲以60万股邓振国以48万股分别位列前十大流通股股东第七、八位。

  而在2006年的第四季度,邓氏兄弟也同时介入沧州大化(600230,SH)中,邓振洲以36万股位列其第四大流通股股东,邓振国以28万股位列前十大流通股股东第七。

  而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上海良能也同时出现在了沧州大化的十大流通股股东行列中,以43万股的持股数,成为沧州大化的第二大流通股股东。

  其后的2007年一季度,邓氏兄弟纷纷减持,而上海良能则以92.8万股的持股数,仍然位列沧州大化十大流通股股东前列。

  而在2009年一季度,上海良能再度出手锦江投资,以218万的持股数,成为其第9大流通股股东。

  而光大证券似乎目前已经成为了东莞联景、上海良能又一资本操作的平台。

  3.宏普实业:最烂A股上市公司制造者潜伏

  在2007年4月,在即将上报IPO材料的前几个月,光大证券进行的这一轮增资扩股中,除了在2005年时引入的三家民间股东外,又再次引入了8家新的战略投资者。

  而值得注意的是,排在上述光大证券2007年增发对象的8家新进股东之列的,还有一家名为上海宏普实业投资有限公司。

  据光大证券公布的IPO招股意向书显示,上海宏普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在2007年4月,以2.75元每股的价格认购光大证券原始股共1200万股,若以“光大证券上市后合理定价应在21.4-23.2元之间”计算,该笔投资短短两年时间将给其至少带来超过2.2亿元的收益,其投资眼光不可谓不独到,但和其敏锐的投资“触角”并不相符的却是其另一个名号却是最烂A股上市公司缔造者。

  虽然市场对于上海宏普实业投资有限公司鲜有耳闻,但提到有A股最烂的上市公司之称得*ST宏盛(600817,SH)恐怕就无人不晓。

  据公开资料显示,上海宏普实业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9月,法定代表人鞠淑芝,实际控制人为鞠淑芝、龙长虹,而鞠淑芝与龙长虹为母女。

  在沪深A股全部1608家上市公司披露的2008年的年度财报中,*ST宏盛以每股收益为-21.86元;每股净资产为-21.18元;每股未分配利润为-22.42元,成为A股历史上最烂上市公司。

  而这一“A股历史上最烂上市公司”的缔造者也就是*ST宏盛的大股东——上海宏普实业投资有限公司以及其实际控制人龙氏家族,而*ST宏盛董事长兼总经理龙长生,正是鞠淑芝之子。

  但现在,龙氏家族恐怕再难以安心地坐享投资光大证券而带来的巨额回报,

  因涉嫌逃汇、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2008年3月龙长生被上海市公安局执行逮捕。

  而实际上,上海宏普实业投资有限公司更像是龙氏家族为了收购*ST宏盛而创立的资本运作平台。

  1998年9月4日,年满60周岁的龙长生母亲、时任农业部干部鞠淑芝出资1.5亿元,创立了上海宏普实业投资有限公司,鞠淑芝担任董事长。宏普实业成立两个月后,立即介入*ST宏盛的前身——上海良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重组。

  而就在龙长生因合同诈骗案曝光被拘消息披露之前,作为*ST宏盛的大股东的上海宏普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则已紧急密集套现,2008年2月16日,宏盛科技发布公告,公司接到其第一大股东上海宏普实业投资有限公司通知,2月13日至2月14日期间,上海宏普通过上证所交易系统售出公司股票1045.2万股,占交易总量的50%,占公司总股本的8.12%。

  就在光大证券获得上市批文前1个多月前的2009年6月3日,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正式对龙长生一案进行庭审。

  4.宏丰实业:股权频繁变动背后

  2007年,光大证券的第二次增持扩股中,嘉峪关宏丰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以3.5亿人民币认购光大证券1.28亿股,则因光大证券的上市而将获利超过25亿。

  据公开资料显示,嘉峪关宏丰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是由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于2002年投资组建的全资子公司。

  2004年嘉峪关宏丰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股权改制,改制后,嘉峪关宏丰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则成为酒钢集团控股、酒钢职工持股的股份制企业。

  2007年嘉峪关宏丰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的产权结构再度发生调整,其调整后,成为酒钢职工持股会控股持有其85.96%股份、酒钢集团参股的股份制企业持有其11.25%、上海天昱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其2.79%的股份。

  而此时,嘉峪关宏丰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则正式介入光大证券的增资扩股中。

  随着2009年7月24日,光大证券上市获批后,就在市场纷纷认为酒钢职工持股会因为控股嘉峪关宏丰实业有限责任公司间接参股光大证券而获得巨大的利益时,这部分股权却早已从酒钢职工持股会手中转至他人名下。

  这不得不让人愈加觉得蹊跷。

  据记者获得的一份工商资料却赫然显示,就在嘉峪关宏丰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参股光大证券后不久,2008年嘉峪关宏丰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结构进行了再一次大调,而酒钢职工持股会持股部分便被悄然转至信托公司和上海某投资公司名下。

  据嘉峪关市经济委员会官方网站对嘉峪关宏丰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的一篇介绍文章指出,至2008年,嘉峪关宏丰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金8亿元,其中,甘肃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拥有其85.96%的股份,上海天昱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其2.79%的股份,而酒钢集团经持有其11.25%。

  从参股光大证券时的控股地位,到光大证券上市时的毫无干系,酒钢职工持股会所持的嘉峪关宏丰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控股股权为何会神秘地转至信托公司名下?而该信托公司又是受谁人所托呢?

  似乎唯一可以肯定的,这来自于光大证券上市而带来的至少20多亿的收入,在经过两年的等待后,酒钢职工持股会的美梦落空。

  5.亿阳、宏普、宏丰:上市公司大股东握巨富

  参股光大证券的数家投资者中,仅有大众交通(600611,SH)为A股上市公司。

  作为唯一参股光大证券中的上市公司大众交通,2007年4月出资1.65亿元持有光大证券6000万股,占比1.72%。

  若以光大证券每股市场价值25元计算,大众交通在此项目上获利则将超过13亿,若以大众交通目前约15亿股本计算,其在光大证券上的投资收益则将使得每股收益增厚0.87元。

  而大众交通2008年全年每股收益仅为0.24元,按此计算,大众交通在光大证券上的投资收益则将达到其2008年全年净利润的3.6倍。

  不难看出,参股券商对于公司的盈利能力的提高所带来的飞跃,但似乎除了大众交通外,其他上市公司却没有如此“远见之明”。

  但实际上,据记者了解,其中除了大众交通之外,至少还有三家公司与上市公司之间有着难以回避的联系,几乎都为上市公司大股东或是大股东的子公司。

  除上述上海宏普实业投资有限公司为*ST宏盛的大股东外。虽然嘉峪关宏丰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已经把控股权拱手相让于信托,但嘉峪关宏丰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前大股东,而现仍然持有其11.25%股份的正是酒钢集团,而酒钢集团同时也是上市公司酒钢宏盛的大股东。

  而在上述2007年的增发中,持有光大证券4000万股的亿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则同样是另一家上市公司——亿阳信通(600289,SH)的大股东。

  就亿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而言,以光大证券上市后价值25元计算,其获得的收益达9亿,若该部分收益折算至其控股的上市公司亿阳信通中,则或将使其每股收益增厚2.57元,而2008年,亿阳信通每股收益仅为0.03元。

  而早在2008年4月,大股东亿阳集团却把其所称的优质资产——所持的另一公司南京长江三桥10%的股权卖给上市公司亿阳信通,而备受投资者质疑。

  2008年4月10日,亿阳信通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5.4亿元收购控股股东亿阳集团所持有的南京长江三桥10%的股权。

  然而,该消息引发亿阳信通股价一路下跌,投资者对此收购心存疑问,原因是,亿阳信通斥巨资收购的长江三桥目前仍处于亏损。

  虽然亿阳集团坚称长江三桥后市可期,称底价转让给上市公司层面。

  亿阳信通与亿阳集团于2008 年4月8日在北京签订了《股权收购协议书》,收购亿阳集团持有的南京长江三桥10800万股股权,占其注册资本的10%,依评估价值约定的收购金额为54000万元。亿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公司法人股14814.8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2.09%,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而对于原属大股东资产的长江三桥收购价比初始投资成本高5倍之多。

  但在事隔一年后的2009年6月5日的股东大会上,有消息称,亿阳信通已经准备把长江三桥处理出去,现在已经找到合作对方,只是在谈细节,但是具体落实时间还不好定。

  一边是亏损三年的长江三桥的10%的股份,一边是4000万股的光大证券。亿阳集团似乎很明白其中的价值所在。

(责任编辑:黄珂)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