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8月1日,主题为“新增长点与创投可持续”的搜狐2009·创业投融资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本届论坛为搜狐财经2009年系列大型自主论坛活动之一,观点交锋中商机顿现,运筹对话中影响彰显,搜狐财经将为您打造一个最具传播力、最具影响力的创投界观点交汇平台。 以下是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发展战略处处长高辉清的发言: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发展战略处处长
高辉清
高辉清认为,目前的中国经济进入观察期,应该从激进的疗法进入保守疗法的阶段,就要寻找新的增长点。他非常同意海闻先生说的,中国新的增长点,像刚刚魏先生提到的新产业、新服务、新商业,不应该在这个前提下,应该要有新思路,要有新的模式升级,过去可能靠产业升级应对现在的调整,未来可能要要靠新的增长模式的升级来调整。这个模式的升级从国外来看,现在为了应对低碳经济,为了发展未来新的制高点,发展新能源。
此外,要发展消费。农民消费是唯一能够抵消外息下降带来对中国经济冲击的地方,但是对农民消费从长远角度我相信是城市化,但是在经济危机的时候,如果是强力推进城市化的话,可能城市就会出现贫民窟,所以我觉得现在的情况来看,我们不妨转变一下思路,考虑一下小城镇对农民消费的刺激作用。我们最近也做了一个调查、做了一个研究,发现小城镇可能是对现在最有刺激作用的手段,我们基本上认为,如果给一个农民1万块的补贴,很多农民都会建房,当然前提是不会建在农村、不会建在耕田上,而是建在小城镇上,因为现在有一个背景,现在的农民尤其他们的孩子都是打工的,他们愿意在城市生活,当然城市的成本太高住不起,但是回到老家田间地头,不愿意住,所以小城镇是他们愿意去的地方。如果政府在4万个亿里面,当然中央资源1万个亿,把1万个亿拿出来,带动的基本上是10万个亿,在他所有新的增长点测算里面,这是最大的。
针对大家都谈到低碳经济、新能源对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高辉清发表观点认为,现在显然低碳发达国家毫无疑问把它作为新的增长点,甚至把它作为摆脱经济危机唯一的出路。但是中国在这样的环境下现在也出现这种追风的风气,但是他觉得,第一,有发展的必要,但是要仔细的分析一下是不是该盲目的提高这个问题。
首先要搞清楚为什么西方国家,欧盟和美国把新能源提高到这么高的层次。首先美国是最近转向的,欧洲最早提出这个问题,欧洲已经推动很多年,美国是刚刚转向。但是他们有共同的一个考虑?第一是经济上的考虑,刚才海闻老师也说了,他们这些国家传统的产业已经没法往上走了,而且次贷危机对他们虚拟经济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将来世界经济走出危机了,他们的虚拟经济不可能再恢复过去的状态,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实体经济他们的优势已经不明显了,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要重振实体经济,要找一个借口、要找一个平台,所以这样的情况下他要发展低碳经济,在低碳经济下重振他的实体经济,这是他们经济上的考虑。从政治方面的考虑,很显然低碳经济模式一旦发展起来,发展中国家空间大大受约束,发展中国家不可能这么高速的发展,因为按照碳排放的约束,发展中国家怎么发展由他说了算,真是承诺到我减排多少,很大程度上由他说了算,你的差距就会被固定化,发展中国家跟发达国家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会被固定化。所以从这两个角度考虑发展中国家为什么全力的推这个,为什么全力的压中国、压印度,实际上是有他们自己考虑的。所以这样情况下我们不谈阴谋论,我们只谈现实的问题,这样的情况下不能盲目跟风他。
对中国来说,因为刚摆脱次贷经济,还有大量的物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就是传统的产业发展起来我们的经济就能发展,就能摆脱次贷危机。中国最大的问题要从发展中国家变成发达国家,就解决农民的收入问题,解决农民的消费问题,他一解决了中国整个经济发展就平衡了,外向型转向内向型,什么大的问题都解决了。当然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不要发展新能源、要不要发展低碳经济,当然也需要,但是绝对不能摆在他们的高度,尤其不能叫别人牵着鼻子走。我们看到新能源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泡沫,为什么会出现泡沫?原因就在于,新能源产业在欧美国家是有市场的,它的价格已经能够被承受,但是在中国新能源的价格老百姓承受不了,我们光伏的发电是传统发电厂成本的几倍、十几倍,老百姓怎么能够承受得了,所以这种情况下我们新能源策略就是跟踪,而不是主导型的,而我们跟踪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来迟早纳入到整个低碳经济世界体系里面,这个体系里面不能太被动,作为辅助的发展。对于中国来说发展低碳经济最主要的手段不是新能源,而是循环经济,因为你的目的是减少碳排放,循环经济发展起来减少的碳排放比新能源减少的碳排放还要大。比如再制造业,用过去十分之一的成本、十分之一的能量就能够制造新的产品,什么新技术能够减少90%的碳排放,做不到,循环经济可以做到,所以对这一块我们要有清醒的头脑。
因此,他觉得中国的新增长点应该是来自新的模式、来自新的观念。
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如确需使用稿件或者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6112 。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