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内上海本地银行要超过四大商业银行中的任何一家都是非常困难的,在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的过程中,不仅是本地银行要整合资源迅速做强,吸引更多的海内外大型银行把总部或分总部设置在上海,也是更现实的选择。
上海本地银行短期难超四大行
从本月1日起,《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将正式实施,而关于推进上海金融国资和市属金融企业改革发展的具体措施也有望近期出台。
作为金融体系最重要的产业之一——银行板块,在以打造国际金融中心为目标的上海,这不仅需要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上海银行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依靠自身实力做大做强,“引资引力”也是最为核心的步骤。
根据 《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金融国资和市属金融企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关于部署优化上海金融国资发展的战略布局相关内容,未来上海将着重推动本地金融国资布局朝着两个方面优化:一方面,通过与处于行业前列的国内外著名金融机构重组,吸引更多的金融资源聚集上海;另一方面,培育少数几家主业突出、具有较强全国影响力的市属骨干金融企业。
目前,传统意义上的上海本地商业银行包括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上海银行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截至2008年年底,这三家商业银行的总资产为18431亿人民币。从这一量化指标看,较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相去甚远。
“现在上海金融市场面临几个问题,比如不少金融机构的总部不在上海,像国内四大银行总部都在北京。从机构的规模来说,上海缺少一些特大型、特别有影响力的骨干型金融企业,”上海国际金融学院院长陆红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而缺少规模庞大、影响力大的银行机构,一直也是上海本地银行板块的劣势。
资产分散成短板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是否是国际大型银行机构的总部所在地也是一项重要指标”,业内人士认为。但从目前来看,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在全球银行业总资产排名中非常靠前,由于历史原因等,从规模上看,上海本地银行短期内恐难以超越任何一家国有大型银行。
“上海金融国资布局分散,难以形成合力”一度成为外界诟病上海金融资产的一项重要内容。此前,上海一度希望以上海国际集团为核心,对上海本地国有金融资产进行整合,基本计划是将浦发银行、上海银行、上海农商行等进行股权梳理,组建一个超大型金融控股集团。期间,上海国际甚至还将中国银联原总裁万建华引入担任总裁。但由于资产分散、股权结构复杂,上海本地的金融国资整合一直未见实质性动作。
“目前,上海银行的上市工作还在积极的准备过程中。”昨日,一位接近上海银行董事会的人士对记者表示,上海作为一个大型城市,拥有三家独立的商业银行并不算多。“虽然在上市时间上落后于北京等城商行,但通过IPO完成股权扩大、资本充足率提高后,上海银行的规模化发展将有跨越式的进步。”
根据媒体披露的上海金融国资战略布局第二层次内容,上海将支持市属骨干金融企业通过IPO或资产置换的方式尽快上市。
“开放性重组”需提高本地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单凭银行机构本身的积累,恐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银行机构的做强做大,在上海金融国资加强内部整合的同时,一条更现实的途径在于“引进”。
根据上海金融国资战略布局的发展步骤,“对非骨干企业进行内部整合,或是引入国内外著名金融机构进行战略重组”也被决策者提上日程。
“交行把总部放在上海之后发展得也非常好,而央行也成立了上海总部。”业内人士认为,要吸引更多大型银行把总部或者分总部设立于上海,取决于上海地方经济及政策环境。而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税收、信息等方面的竞争力。
“税收对金融机构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但这需要政策方面的进一步清晰”,上述银行人士认为。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和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密切相关的行业,机构获取政策信息的敏捷度也是其选择总部所在地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在上海对宏观经济政策的把握总是慢于北京,那么把总部放在上海就有欠缺。”
除吸引中外资金融机构将总部或者分总部设立于上海之外,在上海金融国资改革过程中,引进外资、外地企业和民企加入上海金融国资整合也需要同时进行。
在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看来,上海需要对本地的银行资产进行 “开放性重组”。即对国内外金融机构“一碗水端平”,因为上海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吸引的不光是国内的金融机构,同时也要吸引国外的一些资本进入。“在保证政策底线的基础上,上海要用国际化的思维方式,使得国内、国外各方的资本都能平稳进入”,郭田勇表示。
光大证券认为,开放式重组将引发丰富想像空间,既意味着主体多元化,体系外的金融企业也有望参与;同时也意味着重组方式多元化,尤其是结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综合经营平台,应该采用不同的重组方式来实现产能的优化和集中化。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