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市流通市值从去年年末的4.5万亿元起步,今年来的7个月中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目前已逼近12万亿元。今年以来,两市流通市值累计增长166%。值得注意的是,下半年限售股的解禁规模较上半年激增4.6倍,截至今年末,A股市场可流通股比例将达74%。
A股全流通走过半程
沪深两市总市值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着,继一季度两市流通市值突破6万亿大关之后,7月9日A股流通市值重回10万亿元之上,累计增长122%。而截至3日,两市流通市值已逼近12万亿,首度超过非流通股市值,这一数据的变化意味着全流通已经走过半程。流通市值突破10万亿元上一次还是在2008年的1月11日,当时正值大盘从6124点下跌后,再度反弹至5700点。此后10个月上证综指从5700点一路杀跌至1664点,两市流通市值也由10万亿元减少至3.6万亿元。
数据显示,A股市场下半年将迎来解禁高峰,限售股解禁量高达5000多亿股,约为今年上半年的5倍,解禁之后,至今年底可流通股比例将达到74%。不过其中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石化等三个巨无霸,合计解禁量占下半年解禁总量的84%。若剔除这三大超级“大非”,则今年下半年的限售股解禁量少于上半年的1118亿股。
上半年小非减持凶猛
去年还让投资者“心痛”的大小非解禁、减持,随着市场的好转,已经逐渐被市场淡忘。不过,尽管市场的大幅上涨让投资者对限售股解禁视而不见,但是“大小非”减持力度却在静悄悄地上升。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披露的6月底“大小非”减持情况统计显示,6月底累计解禁的“大小非”数量已经占到了累计产生的“大小非”数量的47.5%。根据Wind统计,随着7月份140.85亿股“大小非”解禁,已经解禁的“大小非”数量也将超过未解禁的数量。
平安证券认为,小非的减持意愿随市场估值水平升高在逐步增加,不过与历史相比,“大非”减持力度并不大。
广州证券的袁季表示,在宏观经济持续向好和投资者对于市场可能预期继续上涨的背景下,限售股解禁的欲望可能并不会很强烈。而目前限售股中很大部分是国有股东持有,为了保持一定的持股比例,减持的可能性也不会很大。
据Wind资讯统计, 240家国家国资委实际控制的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有的股份合计达到了6707.16亿股,占到了全部A股上市公司总股本的26.52%。
分析
临近全流通资金面吃紧?
全流通走过半程,意味着限售股的解禁数量越来越大,一旦解禁股抛售增多,则资金面面临一定的压力。而由于今年上半年我国新增信贷高达7.37万亿元,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任何一年的信贷投放总量,因此业界预计随着随着实体经济的好转,新增信贷的速度在下半年将有所放缓。信贷放缓加上解禁股数量激增,资金面是否能跟上股市的上涨步伐,引发了不少投资者的担心。
正方
实体经济支撑 无碍市场趋势
渤海证券的策略分析师厚峻认为,下半年信贷有所收紧,应该是预料之中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信贷的收紧并不会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应该是根据市场的承受能力循序渐进的推进。对于大小非的逐步解禁,这也是市场的必然。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多数解禁后套现的都是小非,而今年下半年解禁的大非占到90%左右,所以对市场的压力并不大。特别是实体经济如果在下半年有了显著的好转,小非减持的意愿也有可能降低。所以他认为虽然有信贷以及全流通的逐步到来,但是对于今年下半年的市场来说,更为紧要的是实体经济的好转,这两个因素只会让指数波动,但是并不会改变股市的趋势。
有分析机构认为,虽然A股市场下半年限售股解禁量高达5000多亿股,但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石化等超级“大非”为维护市场稳定,非但不会减持,甚至还可能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适时增持。如7月6日有高达1713.25亿股限售股解禁的中国银行,尽管解禁实现全流通,但是解禁的限售股全部由汇金公司持有。
反方
逐利本性难改 小非出货势在必行
广州证券的分析师张广文表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上市公司基本上已经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经过上半年的去库存化,下半年已经开始逐步进入真正的生产周期,该贷的款也已经贷了,所以暂时“不差钱”。如果下半年经济情况继续好转,现金回流,就算信贷收紧,上市公司也不会有太大的压力。因此即使下半年企业真的从银行内贷不到款,企业也应该会通过成本较低的“增发”来实现。
不过张广文同时表示,对信贷收紧以及下半年的大小非解禁仍然表示要保持一份清醒,“根据成熟市场的经验,大小非是否兑现是根据股权利益最大化来判断的,它始终是一把悬在投资者头顶上的剑,特别是小非,多数都是为利而逐,一旦他们认为股价到达目标价位,那么大举出货势在必行”。另外,一旦增发过多、过频,也会间接对市场形成压力,多种因素累加,股市也可能会出现深幅调整。
财经观察
全流通将拉低
A股价值中枢
伴随着全流通“过半”,A股市场的全流通格局终于开始落定。由此,中国股市的交易规则与市场逻辑都将发生真正的变化。
从股权分置改革伊始,人们就在不断地分析判断全流通时代所引发的市场变化。而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当全流通真的来了,市场股权结构、投资话语权开始发生实质性变化之时,类似的讨论却几乎销声匿迹。或许近期看似火爆的市场交易行情让人们过度沉迷,由此忽视了对市场深层次变化的研讨。而在笔者看来,这属于典型的本末倒置。
全流通之后市场的最大变化,可以用一个并不精确的计算公式来描述。在市场股权分置状态之下,曾经创出历史最高的指数点位6124点。有观点认为,6124点对应的流通股份比例不过30%左右,因此这一指数点位因流通股数不足而被放大。在市场实现全流通之后,对应的指数点位也应该进行“除权”,据此测算所对应的指数顶点大约在4500点一线。随着全流通时代的来临,最大的变化就是让资本市场的价值中枢下移,同时抑制了波动幅度。换句话说,全流通时代指数再创历史新高的难度将会加大,而投资市场的运行也将逐步告别大起大落的历史。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