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供应量短缺的谜团
唐文祺
“面粉贵过面包”的现象正在重现。在房价不断上涨的过程中,供小于求已成为运用最多的托辞。可是,供应量与需求量的无法匹配,果真是由市场促成的吗?
CBN记者掌握到的内部数据显示,在上海2006年出让的30幅住宅用地中,尚有16幅土地处于闲置状态;2007年出让的46块住宅用地中,则有近八成的土地仍然项目“空白”。
闲置土地面积已超可售新房面积
针对闲置土地的管理,国家相关部门始终不遗余力。即使是在信贷政策全面紧缩的2008年初,在下发的《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中仍然再次强调,土地闲置满2年的,应当坚决执行无偿收回。
但是,经CBN记者调查之后发现,2007年公开出让的46幅住宅用地之中,有36块土地还在闲置状态,占比超过78%,总计占地面积为358公顷,可建建筑面积478万平方米。不仅如此,更加耐人寻味的一个现象是,虽然时隔三年之久,2006年出让的30块住宅土地中,仍然有占比过半的用地还未推出项目。16幅用地的占地总面积共计219公顷,预计可建建筑面积为309万平方米。
根据中原研究咨询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截止到今年6月底,上海全市商品住宅可售面积为1535万平方米,剔除配套商品住宅的部分,可售新房面积已减少至769万平方米。而2006~2007年间闲置用地的建筑面积相加起来,居然已超出目前市场上的可售新房面积。
开工计划随市场调整
上海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表明,在关于“房地产开发经营”的统计中,5月份上海住宅施工面积为151.29万平方米,住宅开工面积为81.0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为91.26万平方米。而销售面积却是245.39万平方米。6月份,各项数据虽然有所增长,但仍然远远赶不上市场的消化速度。当月住宅施工面积为235.67万平方米,住宅新开工210.7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27.42万平方米,但销售面积同时上升至367.69万平方米。
“2006年、2007年的土地价格是属于高峰时期,2008年的房价下跌,使得开发商都不敢轻易开工或者拿地。就算是今年年初时期,土地市场还是很冷清,只是在近几个月才突然爆发出来。”一位国有房企负责人告诉CBN记者。
中原地产研究咨询部研究经理龚敏对此持有相同观点。她认为,从时间性上来讲,投入开工的实施会有一个滞后期。“房企的开工进度会有一个相应计划,而今年的发展策略通常是在去年的市场情况下做出的。在经历了去年楼市的一轮调整之后,许多开发商会减缓开工进度。即使会根据现今市场情况做出调整,也是需要等待一段时间的。”
万科在最近公布的上半年业绩公告中称,鉴于市场形势的快速好转,万科对本年度的新开工计划进行了相应调整,全年新工开面积由年初计划的403万平方米,增加到585万平方米,提高45%。
囤地热情持续高涨
一边是土地处于消化不良状态,一边却是房企在继续加速囤积土地,市场呈现出一种奇特的现象。中国指数研究院最新公布的土地交易信息显示,5月份,全国60个重点城市共成交土地553宗,同比增加73%;成交土地面积2686万平方米,同比增加89%。
“土地囤积对于房企来说是影响到发展前景的根本大事,在资金宽松的情况下,上市企业需要土地囤积量来作为财报卖点。”上海北孚地产研究所副所长刘光东表示。以保利地产为例,5月7日,公司发行总额13亿元、年利率为4.72%的5年期企业债券。在此之前的4个月中,该企业实现签约金额105.16亿元,同比增长212.80%。自5月份起,保利地产频频发力土地市场,其志在必得的强硬作风引人注目。
龚敏表示,在房地产的销售过程中,开发商的定价及控制价格能力处于强势状态。如果市场供应产生短缺,本身便具备不可复制性的房产物业,很容易发生提价现象。从中原地产研究部提供的数据看出,自今年3月份楼市出现回暖以来,住宅市场的供求比例便持续高居不下。5月份的供求之比达到1.88,与高峰时期的2007年6月相比,相去不远。6月份,下降至1.27,7月份则为1.46,连续多月呈现明显的供不应求态势。
“不排除有开发商采取捂盘策略。”她说道。一个明显变化是,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发布的《上海市商品房销售方案备案管理暂行规定》出台之后,市场供应量的提升比较明显。另一个众所周知的理由是,房企拿地之初,通常是按照若干年后的重置成本进行测算。捂地闲置多年之后,项目销售价格将远超最初拿地时的市场售价。从这一点来看,似乎更易理解这些闲置土地所属者的心态。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