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我国民营经济抵御危机较快增长 呈良好发展态势

2009年08月08日08:05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中国政府网
  图为四川省华蓥市的民营企业腾扩发制品厂工人在车间内工作。邱海鹰摄(中新社发)

  去年民营经济实现较快增长

  由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组织编写的2009版民营经济蓝皮书《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NO.6(2008—2009)》近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蓝皮书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蓝皮书显示,2008年,民营经济尽管纵向比较多项指标出现回落,但横向比较仍然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截至2008年底,全国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达到657.42万户,较2007年底增加54.37万户,增长9%;注册资金达到11.74万亿元,较2007年底增加2.35万亿元,增长25%。私营企业进出口总额占全国进出口总额比重较2007年增加1.8个百分点,增长率较全国高出10.6个百分点。截至2008年11月,私营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495亿元,同比增长36.6%,高于全国31.7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私营工业企业增加值虽同比增长20.4%,高于全国7.5个百分点,但与2007年相比则出现6.3个百分点的回落,而2008年1月至11月私营工业企业利润增幅较2007年增幅则回落21.8个百分点。说明在国际国内复杂经济形势之下,尽管民营经济抗风险、抗冲击能力较强,但自身也受到较大冲击。

  蓝皮书认为,2008年,民营企业在克服自身发展困难的同时,仍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截至2008年,民营企业兴办有一定规模的光彩项目19188个,到位资金1864亿元,培训人员442万人,安置就业540万人,帮助带动1012万人脱贫,各类公益捐赠总额达到1383亿元。据全国工商联对上报的8000多家会员企业的不完全统计,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不到1个月,累计捐赠款物62.4亿多元,其中捐赠额1亿元及以上的企业就有5家。

  更多民企投入自主创新

  蓝皮书认为,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民营企业依然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态势,表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民营企业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

  报告认为,首先,近几年,从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企业数量看,私营企业数量持续增长,比重逐年上升;从民营科技企业经济类型构成及变化看,个体私营企业依然呈现数量持续增长和比重逐年上升的态势。这充分表明民营企业越来越关注自主创新,越来越多地投入到自主创新的队伍中来。

  其次,民营企业的品牌建设不断推进。据全国工商联最新的上规模民营企业调查显示,截至2007年底,2950家营收总额在3亿元以上的企业中,有78.24%的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认证,有40.37%的企业通过了ISO14000认证,有466家上规模民营企业产品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有413家企业的产品被认定为“中国名牌产品”,有1474家企业拥有自由商标。

  第三,民营企业的组织形式更加优化。截至2008年底,全国私营有限责任公司达535.29万户,较上年增加98.99万户,增长10.38%,占私营企业总户数的比例达到了81.42%;注册资本达10.69万亿元,较上年增加1.95万亿元,增长22.38%,占私营企业注册资本总额的比重达到了91.09%。股份有限公司的投资者人数迅速增长,注册资本迅猛增加。截至2008年底,私营股份有限公司达1.12万户,投资者人数达11.27万;注册资本3131.79亿元,同比增长1.89倍。从上市公司情况看,2008年民营上市公司数量已达562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比重已达35%。

  第四,民营企业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私营企业在第三产业的有441.28万户,占67.13%,注册资本(金)7.2万亿元,占私营企业注册资本(金)总额的61.35%。私营企业在服务业发展迅速,符合三次产业结构优化的总体趋势。

  科学发展是民企未来发展方向

  蓝皮书指出,2009年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是忧中有喜。

  尽管我国遇到外需不足、消费需求增长滞后、政府投资还没能有效撬动民间资本、中小企业融资依然困难等一系列问题,但我国经济总体形势好于预期,“忧中有喜”的局面开始显现。从国内看,虽然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但触底回升态势明显强于预期,中国的刺激经济计划正在逐步见效。

  蓝皮书指出,空前的挑战孕育着新的重大机遇,在机遇之下,民营企业应强化科学发展。

  蓝皮书指出,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为民营经济发展带来新的重大机遇。民营企业要善于抓住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国内产业梯度转移所带来的新机遇,坚持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结构创新,努力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善于抓住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新机遇,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新兴产业、配套服务蕴含的商机,努力占领未来市场。(记者叶晓楠)
(责任编辑:单秀巧)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