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申购“违规” 国泰基金曝出管理漏洞
夏欣
基金公司在参与新股IPO询价和申购过程中的违规行为,一直被监管部门密切关注。
8月4日,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公司会员部陆华肯定地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在中国建筑(601668.SH)、四川成渝(601107.SH)的IPO申购过程中,东吴基金、国泰基金等几家基金公司的行为“属于四种违规行为之一”。
“除非基金公司能够提供相关证据,证明‘申购不成功’不是由于他们自己的过错造成的,否则我们不予采纳。”陆华特别强调。
顶风作案
在IPO重启之后的新股申购过程中,已有数家基金公司涉嫌违规。中国建筑7月24日发布的《首次公开发行A股定价、网下发行结果及网上中签率公告》显示:东吴价值成长双动力基金“由于未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足额缴纳申购款,视作无效申购”。在此前成渝高速的申购中,国泰沪深300指数基金和东方龙混合型基金也出现了无效申购。
到底是基金公司误操作,还是涉嫌违规,监管部门尚未定论。但“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上述基金公司行为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高报不买’,这是监管层严令禁止的”。某基金经理告诉记者。
在IPO重启前夕,为确保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成功,中国证券业协会专门发布了《关于做好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后新股询价工作的通知》,通告中称:若所属配售对象出现高报不买、高报少买等四种违规行为,视情节轻重,可能受到纪律处分,并暂停或取消新股询价资格。
与此同时,沪深两大交易所、中国证券结算公司也先后发文,公示新股发行细则,严惩违规,警告各机构不要重蹈覆辙。
对于“误操作”,国泰基金相关人士给出的解释是:“由于上交所的询价新系统与我们公司内部交易系统在对接上出了点问题,当时也没有及时发现,因此导致未能申购。”国泰基金承认,“这是我们自己的一次失误。已经处罚了交易部相关交易员。”
而东吴基金公司运营总监、信息披露负责人黄忠平则表示:“具体原因不清楚,这是投资上的事情。”让记者转问投资部门。东吴基金投资总监王炯干脆以“不便回答这个问题”为由拒绝了记者的采访。
事态的发展愈演愈烈。在光大证券最新公布的申购公告中,有463家配售对象参与了网下申购,但只有459家配售对象及时足额缴纳了申购款。其中又有3家基金公司未能缴款,理由无外乎还是“在申购平台提交申购但未足额缴款或未缴款”。
风控漏洞
针对上述情况,多家基金公司认为,上述涉嫌违规的基金公司“主观上放弃申购、恶意违规”的可能性并不大。“如果基金公司故意违规,一旦上了监管黑名单代价就太大了,以后对于正常业务的开展、新基金审批、创新业务的开展都会受到影响。”某基金公司研究员表示。
也有业内人士猜测,“可能是资金没有到位,或者是银行没有及时回款。”但是,筹措申购新股的头寸,也是基金经理职责所在。“如果这方面出问题说明存在管理漏洞。”上述研究员表示。
对于“申购平台误操作导致无效”的说辞,也有业内人士提出质疑。“对于新询价系统,交易所曾组织过多次测试,而且也有专门针对新股申购的培训。”某基金公司投资总监告诉记者。“IPO新启以来,公司上上下下都非常重视,盯得特别紧,尤其是IPO第一单(四川成渝)。”
记者注意到,在四川成渝网下发行的股票申购中,国泰基金管理一共有11只基金参与,其中有10只基金都全部成功认购,国泰沪深300指数基金认购失败。同时,国泰管理的三个全国社保基金组合也都成功认购。
“无论哪种原因出现违规问题,本质上讲应该是基金公司在管理上存在很大的漏洞,要么是岗位管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要么是内部管理在哪个环节漏掉了,因此在流程上掉链子。”上述投资总监称,“也可能与国泰基金前期内部人员频繁更换有关系”。
今年7月16日,由于丁昌海辞去公司督察长职务,国泰基金改聘李峰为公司督察长。
全景网今年3月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国基金业12年的发展历程中,共有743位基金经理离职。其中,国泰基金在最为动荡的基金公司排名中名列第二:16只基金共经历43位基金经理,平均每只基金变动2.68个基金经理。
如何善后?
某基金公司投资总监向记者介绍了该公司参与新股IPO询价的流程:新股IPO时,基金公司的行业研究员会审核上市公司的情况,提供一份简单的研究报告。在报告里,研究员会给出新股是否适合申购的建议,并出具相应的报价区间;基金经理则根据基金的情况,以及价格是否合适,最终决定是否参与申购,如果决定申购,则必须要填写报价;然后上报到投资总监,最后公司会将报价提交给承销商。“这一层一层的传递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研究员、基金经理都要签字写明意见,否则是报不出去的。而且在询价申购过程中,每一个指令公司都要落实到人,不容许出半点差错。”
国泰基金相关人士表示,事故发生后,公司非常重视,并开始总结自身的问题:“目前正在进一步完善改进流程,特别是业务跨部门的流程,涉及到各个细节。特别在交易下单后,又增加了一个审核环节,把风险控制做得更好。”
而中国证券业协会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对涉嫌违规的机构,是自律处理还是实施业务处罚措施,最终还要看性质与情节情况而定。“如果是管理问题将责成公司加强内控。”
今年2月份,共有36家询价对象由于发生“只询价不申购”情况而受到中国证券业协会的自律处理。其中,中原证券和景顺长城2家公司违规情况严重,遭到警告处分、责令其整改3个月、整改期间暂停询价资格。
究竟孰是孰非,本报将继续跟踪报道。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