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资产价格在充裕的流动性潮水推动下节节上升而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游走负增长区间之际,人们开始担心新一轮资产价格泡沫正在酝酿及随后可能将至的实体经济通胀。近期几位央行官员的言论表明,央行正在关注资产价格这一“老话题”。
上周五,央行副行长苏宁在出席三部委宏观形势新闻发布会时表示,央行非常关注资产价格变化及其成因,特别是宏观层面的原因,但央行不以资产价格作为货币政策直接调控目标。
多次提及资产价格
早在2007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便开辟专栏,围绕资产价格是否应成为货币政策目标的话题,归纳各国主要央行支持、反对的观点、理由。央行未在报告中对此作出明确表态。
今年7月下旬,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张晓慧以个人名义公开发表题为《关于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的文章,引起市场关注。这位极少公开露面和发表言论的央行部门负责人在文中提出,鉴于当前全球通胀机理所发生的变化,中央银行需要重新思考货币政策如何应对资产价格。
文章结尾称,将资产价格更多纳入货币政策视野,在顺应全球经济周期和通胀机理变化、促进金融经济稳定上有积极的一面。
显然,短期内将资产价格纳入货币政策直接调控视野并不现实,但至少央行已在“关注”资产价格,并考虑如何更合理地衡量价格水平。
“资产价格尚未纳入货币政策调控框架,但央行在具体操作上会作考虑,尤其是在2007年大牛市时,央行曾对泡沫有所担心。”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研究室主任彭兴韵对CBN表示。
传统价格偏离准绳?
近年来,通胀显现出一些传统经济学理论难以解释的新特征,其在实体经济层面的波动性降低,而金融特性愈加明显。这导致部分国家现行通胀目标制受到质疑。
张晓慧在上述文章中称,一方面,全球化大大增强工业生产和供给能力,抑制一般性商品价格上涨;另一方面,全球化带来的经济发展,大大增加对初级产品和资产的需求;加上金融投机推动,初级产品和资产价格更易大幅上涨。
在上述因素共同作用下,近年来通胀主要表现为“结构性”物价上涨,等到CPI明显全面上涨时,往往已到经济金融泡沫破裂前夜。
“资产价格往往和宏观经济具有相关性,也反映出对未来宏观经济的预期。”彭兴韵指出,从技术上讲,目前以CPI考察实体经济价格,且往往采用同比增速,但CPI存在一定缺陷,如易受翘尾因素影响。而谈论资产价格时往往采用环比数据,资产价格波动性更大。由此考虑,两者比较的基础不同。
对于具体技术层面的问题,张晓慧在上述文章中表示,实践中如何妥善考虑资产价格因素,仍是货币政策面临的一个复杂和深刻的问题,值得深入探讨与研究。
文章还指出,从操作可行性上看,考虑到房地产价格变动趋势相对稳定,且与经济周期变化较为吻合,可首先探索将房地产价格变动纳入整体物价指数加以监测。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认为,在谈论是否将资产价格纳入货币政策框架时,需注意各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差异。美国利用公开市场利率调整货币政策,并依靠其资产市场和货币市场联动性。我国则更多通过信贷市场,并不直接影响资本市场。我国金融市场规模不算很大,且与实体经济联系存在分化,而美国的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关联性非常大。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