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1.1万亿待投保险资金将向何方?

2009年08月13日08:47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北京商报
  “今年全年有1.1万亿保险资金需要配置。”这是7月末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披露的信息,这也道出了保险机构面临较大投资压力的现状。1.1万亿元,接近保险资产存量的30%,与央行上半年月均放贷量相当。
面对如此宠大的资金量,如何合理配置资产是保险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依据保监会对保险资金规定的各项投资上限,保险资金在股市、无担保债、债权投资等方面尚存有较大投资空间。若投资不动产、未上市公司股权等新政推出,可进一步分散保险投资风险并优化保险资产配置。

  债券投资仍是重头戏

  截至6月末,保险资金投资债券达16923.8亿元,占全部保险投资金额的50.2%。众多研究机构认为,今后中长期债券依然是保险资金投资的重头戏。

  东北证券发布报告指出,通胀预期到来,利率可能提前回升,债券收益率逐渐上升,尤其是长债收益率上升速度会较快。目前,短期债券与长期债券收益率进一步拉大。与年初相比,今年6月份1年期国债与10年期国债的利差已从163个基点扩大到216个基点。在短期债券收益下跌的同时,10年期、30年期国债分别比年初收益率提高44个基点和34个基点。“长期债券的收益率上升,有利于保险资金的配置。”东北证券分析师赵新安指出。

  目前,保险资金在3-4月阶段性流出债市4740亿元之后,5月后又明显有大量资金回流债市,增持的品种以收益率较高的中长期企业债为主,反映出保险公司固定收益类产品总体配置策略仍在延续。

  在保险资金重仓固定收益的长期债时,无担保债也对其开启“绿灯”。4月7日,保监会下发《关于增加保险机构债券投资品种的通知》,允许保险机构投资无担保债,不过投资无担保债的余额不得超过其上季末总资产的15%。以二季度保险业总资产3.71万亿元计算,保险资金有可能流入无担保债市达5500亿元。

  权益类投资尚可容纳2800亿元

  债券投资收益率决定保险机构的长期盈利水平,权益类投资可明显推动短期业绩。

  上半年股市明显回暖,涨幅达60.9%,保险资金不失时机地大幅加仓,权益类投资占比16.6%,较年初提高3.3个百分点,并实现投资收益525.7亿元。若以保险资金权益类投资上限25%计,股市还可为保险资金放量占总资产8.6%的资金,高达2830.8亿元。不过,业内人士表示,由于股市风险大,保险公司投资时不敢轻易大幅加仓。

  在投资股市上,保险资金购大盘蓝筹股定向增发股,不失为分流资金寻求获利机会的好方法。中金公司披露,今年已公布预案但尚未完成定向增发的大盘蓝筹股中,面向机构投资者的定向增发共有66笔,涉及资金达1083亿元(剔除大股东或已确定认购对象部分)。多数蓝筹股增发价格相对当前价格的折扣大都在20%以上,对保险资金具有比较明显的吸引力。

  此外,IPO重启也可吸纳部分保险资金。如在新股网下配售时,保险资金仅中国建筑一只股票就成功实现配额119.2亿元。

  基础设施投资能分流1106亿元

  投资基础设施是保险资金分流的新渠道。截至6月底,保险机构投资基础设施达749.5亿元,较年初增加210亿元。基础设施债权投资收益普遍被市场看好。申银万国预策,基础设施计划的预期投资收益为6%-8%,且投资周期较长,可与保险公司15-20年期的保单负债相匹配。

  如此新兴的投资渠道,还能容纳多少保险资金?从保监会于4月初下发《关于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的通知》获悉,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债权的余额,寿险公司与财险公司一般不超过上季末总资产的6%和4%。若以平均上限5%计,基金设施债权投资上限为1855亿元。

  依此计算,仍有1106亿元保险资金可进入基础设施投资领域。

  保监会也表态,基础设施投资对目前金融产品不足、投资渠道狭窄、投资收益率较低的保险投资资金发挥了积极作用,并预计将有更多资金流入基础设施投资中。

  不动产及PE投资新政亟待推出

  与国际保险机构相比,国内保险机构的投资收益率波动会更大。申银万国分析师孙婷指出,这主要是因为国内保险公司投资渠道有限,不能有效分散风险。更多风险可控的投资渠道亟待开拓。

  据悉,保险资金关于未上市公司股权(PE)投资及不动产投资的新政有望年内出台。中信证券认为这些新政推出不一定能在短期内增加保险公司的利润,但从长远来看对行业资产的优化配置、投资风险的分散等均具有积极意义。

  “与市场其他资金相比,保险公司开展PE投资的优势更为明显。”中投证券指出,保险公司的企业客户资源丰富,一旦这些客户有PE需求,保险公司可先入为主,还可能节约不少调查成本。此外,PE投资单一项目的资金规模不大,保险公司可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控制单一项目,并做大项目数量,从而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
(责任编辑:马丁)
[我来说两句]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