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中国创纪录囤铜或终结 8月沪铜或高位宽幅震荡

2009年08月13日10:43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中国经济网
  五矿海勤期货:8月沪铜或将进入高位宽幅震荡期

  中国上半年铜价走高,大体可分为二部分,第一部分,受到国家收储行为带动,以及国内电力电缆需求大增的影响,带动国内铜实际消费需求的增长,刺激了铜价走高;第二部分,从7月开始,内外盘价格的冲高,已脱离了基本面,受到铜金融属性影响较大。


  因此,从目前的走势看,需要谨慎对待铜价走势,国内消费需求不足以继续支撑铜价持续冲高,铜基本面的支撑需要西方国家的经济复苏承接;因此近期应更多关注国内、国外的货币政策走势,以及经济复苏情况。美国商品交易委员会包括各国政府已经关注到大宗商品的变动,7月间CFTC已试图以原油为焦点,对投机头寸采取限制;而国内,央行已经首次表示用市场手段对未来货币政策进行“微调”,加之下半年的国内新增贷款空间很有限,而年底银行信贷年度结算而回收贷款,都会对铜价造成打压。

  因此8月份内,沪铜会在高位进行一个高位宽幅震荡,建议投资者以短线操作为主,后期走势有待判明。

  从技术图形看,沪铜上阻位为50308元/吨(07年2月9日历史低位),而下支撑位为42302元/吨(7月24日周线开盘价,即原日线密集成交区)

  中国创纪录囤铜或终结 专家反思“抄底”之痛

  “囤铜”,是目前中国商品市场一个热门的词汇。

  日前,海关数据显示,中国7月未锻造铜及铜材进口较6月的纪录高点下滑近15%,结束了连续五个月的创纪录进口。专家表示,由于铜价开始下跌,中国历经大半年的“囤铜浪潮”或将正式结束。

  “但是,由于我们企业大规模的抄底,使得国际大宗资源产品的廉价期过快消逝了。”虽然“囤铜”现象即将过去,但也有专家开始检讨这一战略——由于我国在资源类商品的大量采购,很大程度上助长了这半年来商品市场的大幅上涨,使得资源价格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剧变,伦铜从年初的3000美元飙升至6000美元。“不但使得资源价格的战略机遇期缩短,还救活了国外一大批矿产巨头。”

  专家表示,若能充分利用期货和远期工具,而不是直接消化国外的库存,其效果可能会更好。

  “囤铜”:或在价格下跌中结束

  8月11日,中国海关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中国7月未锻造铜及铜材进口量40.7万吨,较6月的环比下降14.6%,6月份为历史高点,此数据也终结了5个月来连创纪录的进口量;废铜进口45万吨,环比增长61%。这意味着近来各界瞩目的“囤铜”现象出现了拐点。麦格理报告称,估计中国精炼铜进口将从6月份37.9万吨降至7月份的约33万吨,而这仍是很高的数字。

  “如果价格继续下跌,那么大规模的囤铜现象可能就要结束了,”神策投资分析师陆承红说,尽管7月份的进口量依旧非常大,但只要价格持续下挫,相信会有很多囤积的货物流入市场。近20天来,进口铜每吨要亏损1000元。而在4月中旬,每吨进口铜的利润最大是4000元。两相对比,大规模囤铜的环境已经改变了。

  一名金属行业人士分析,由于追涨杀跌的心理使然,囤积的铜只有20%-30%会在高价中出掉,绝大部分是要在恐慌性的下跌中抛出。而随着流入市场的铜增多,又会进一步加快价格的下跌。事实上,在中国数据公布的前后,伦铜连续两日阴跌,从6258的高位跌下200点。而沪铜也在昨日全线下跌。“铜价下跌——进口下降——伦铜库存增加——伦铜价格下跌,很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循环。”

  反思:“囤铜”缩短了战略机遇期

  在上海中山北路物贸大厦,一家金属贸易公司的负责人表示:“我们许多贸易商上半年都在大量地囤积铜。”许多企业从国外大量采购资源产品,除了铜,还有电解铝、铁矿石等。有消息称,在2009年铜价不断上扬的过程中,诸如河北新安、浙江温州和上海周边等市县都出现了私人大量囤铜的现象。许多仓库都以爆满,囤积的金属只能露天堆放。

  “原以为金融危机后,我们将有三到五年的廉价资源可以使用,但半年后就变样了,”这名负责人表示,2008年的金融危机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一落千丈,伦铜在几个月内就从8940美元跌至2817美元,今年年初也仅在3000美元徘徊,但7个月后,伦铜价格就飙升到了6000美元以上,重新进入了高位区域,其他金属、矿石的走势也大体一致。“等于我们这么一买,把未来的价格都给提上去了。”

  据了解,国内贸易商进口铜等产品,主要是从必和必拓、LG、三菱、住友等大公司“点价”购买,在资源价格跌到谷底的时候,中国需求也救活了一大批矿产巨头。宏观上,国际上资金充足,流动性强,加上中国进口的配合,市场相互作用,很快推高了价格。“这其中,中国因素应该是重要的,甚至是首要的因素。”

  “当时的抄底,本意是在低价时购买我国急需的大量资源,但客观造成了国外原本滞销的产品流入中国,短期内似乎买到了便宜货,但其实是撑住了国外价格,现在我们又要面对国外的高价产品了。”这名公司负责人表示,“作为资源消费大国,我们企业的战略眼光还不够老到。”

  建议:“采用期货模式抄底会更好”

  “我们这次的失误在于,在价格便宜的时候,直接去把人家的库存拿到了国内,而库存消化后,价格自然立刻上去了,”陆承红说,“抄底”的出手方式,本应通过衍生品方式(远期合约或期货合约)进行。

  专家算了一笔账,伦铜暴跌后,高峰库存在54.8万吨,但不久前这一库存降到了25.6万吨,这将近30万吨的铜,很有可能90%流向了中国。由于“实打实”的库存被中国消化,“身轻如燕”的伦铜才一路扶摇直上。

  同样,中国在上半年一共进口了200多万吨铜,而去年同期只有90多万吨,“这100多万吨铜的增量,一部分是直接从矿山中来的,一部分是从伦敦的仓单里来的,”一名专家说,如果没有中国的“帮忙”,那么恐怕伦铜的库存就不会只有54万吨那么简单了。

  陆承红提出,在价格最低谷的时候,如果购买一年期、两年期的远期头寸(伦敦市场可以做到五年期),那么企业既达到了拥有虚拟商品的目的,又不会直接减少国外现货库存,在巨大的库存压力下,国外的矿产资源将长期被压制在低水平。而且国外很多矿产商也会在远期套保,双方正好各取所需。

  另外,直接买LME3个月的期货合约,只要不断移仓,也不会对库存有实质影响。等到需要现货时,用获利平仓的现金去买,或是直接交割,都是适合的。

  “诚然,远期和期货合约也会对价格产生推动,但比直接拿货的方式影响小很多,”陆承红说,企业直接从矿产商那里拿货,一是帮对方消耗了存货,二是暴露了自己的战略意图,导致了价格被哄抬。而在衍生品市场上,可以通过“分仓”的方式掩护,利用多个经纪商席位买入,保密性就强了很多。

(责任编辑:钟慧)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