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在回答路透社记者关于“明年中钢协是否还应代表中国钢铁行业进行国际谈判”时表示:“中国的钢铁界一致的意见,不要多头对外,我们推举一家对外,由中国的宝钢代表中国钢铁界和世界三大铁矿石供应商去谈价格,我看这是合情合理的。
中方的铁矿石谈判主导权将变更到宝钢集团手里?
这是一种误解。8月14日,工信部一位官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下称中钢协)是谈判的组织者,宝钢是谈判代表,这几年来一直没有变化。只不过今年的关注度比往年更高,协会的作用更明显而已。”
该官员告诉记者,“政府部门不会介入谈判,这是企业的事情,钢铁企业觉得合适就达成,觉得不合适就拒绝。”
同一天,中钢协秘书长单尚华则对本报记者强调:“李部长并没有说错。我们是按照国务院六号文件(《钢铁产业振兴和调整规划》),由中钢协负责组织中国钢铁企业对外谈判,但谈判代表一直是宝钢,这从来没有变过。”
有商务部放权中钢协全程参与长协矿谈判在先,又有宝钢表态“一切都听中钢协的”在后,无论是矿商、市场还是大众,都将今年的谈判主导者聚焦于中钢协、而非宝钢集团身上。
铁矿石谈判主导权变更的“误读”的背后,有着更为深刻的背景。
主导权和时机
“今年本是机遇是最好的时候,但结果却将是最差的。”8月14日,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学院教授许中波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08年第四季度到今年第一季度,那是速战速决的最好时机。因为全世界都恐慌于金融危机,国际矿商们也都减产、裁员幅度严重。当时应该和三大矿业巨头同时谈判,哪一家先接受中方出价,就给谁最多的订单。”
“那会儿对手是懵的,只要我方足够清醒。但是中钢协并不专业。谈判是要谈的,不能把底线一早喊出来,造成如今没有回旋余地。”许中波表示。
2009年年初,中钢协就谈判原则做出明确表态,中方要求铁矿石价格回到2007年的水平,即平均下跌40%左右。但2009年第二季度至今,涨幅汹涌的钢材市场,和经济企稳回升的大势,令坚持底线的中钢协陷于被动。
此时,中钢协开始加大行业内部的整肃力量。从清查贸易商产品流向,到努力推进全国统一价。
8月11日,单尚华再次对媒体重申中钢协正在酝酿出台一个全国统一的指导价。按照单尚华在三届六次常务理事会的报告,一旦该指导价确定,即为全国进口铁矿石统一价格基准,而各铁矿因不同含铁量导致的价格差异问题,则根据铁含量不同进行不同系数的换算。
记者采访发现,目前业界对统一价的看法截然相反。8月14日,有媒体报道称,中钢协将于近两日发布重要消息,可能涉及铁矿石统一指导价。但单尚华表示,尚不清楚。
业内对中钢协今年第一次上场的表现,也有不同的看法。许中波认为,“按目前的状况来看,钢企对谈判进程不满意,政府部门似乎也并不满意,明年应该不会再让中钢协对谈判有这么大的主导权了。”
同时,业界对于主导权可能重回宝钢之手,并非没有担忧。
代表和结果
2003年,宝钢首次代表中国钢铁业参与亚洲铁矿石价格谈判,未发挥实质性作用,跟随新日铁公司接受18.6%的涨幅。此后历年涨幅分别为18.6%、71.5%、9.5%和79.88%-96.5%。被业界称为“五连败”。
对此,单尚华向本报记者表示:“这不是代表的问题,谁代表结果可能都一样。”
一位矿业界的人士也告诉本报记者:“即使是往年,谈判关键时刻和结束时,宝钢都需要向中钢协和商务部进行汇报。”
许中波也认为,宝钢从一开始,就是所有中国钢企中最具国际化气质的企业,拥有相对较为丰富的国际谈判经验和资历。
但业内人士指出,业界对宝钢集团最大的“意见”,其实在于“历史上,宝钢的定位有所错位。”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国有钢企集团管理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因为在其参与谈判之前,宝钢就拥有长协矿。在过去几年,随着矿业市场的变化,价格双轨制的现状之下,倒手矿石,实则也是宝钢集团收益来源的一部分。”
因此,该人士认为,宝钢的代表身份一直颇为尴尬——尽管其认同,未来在前台的谈判主体还会是宝钢。
“其实未来最好的结果,应该把进口量占前五位的主要钢厂和前五位的贸易商,组织成一支国家队。谈判主力以宝钢为主,但也可以加入其它成员。中钢协和五矿商会则担当协调者,考虑全行业利益。”许中波这样建议。
“现在,是否接受33%的降幅已经不是最关键的事情了。”许中波认为,“现在对于中国钢铁企业来说,最危险是如何阻止如必和必拓等正在推行的金融指数化定价,考虑将来的期货风险。”
“欧美金融资本习惯乱中取胜,但这正是中国钢铁产业的短板,不能够让金融机构、矿山企业、海运企业达成利益共同体,而中方钢企则孤军作战。”许中波说,“既然三大矿目前也拒不退让,那我们不如认输,维持住长协机制,同时开始好好为明年备战。”
官方的公开数字显示,今年1-7月份,中国的铁矿石进口量已经达到3.553亿吨。而去年全年,进口量为4.43亿吨。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