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银行业:逆境中的变革

2009年08月15日13:04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经济观察报

  程志云

  在经历了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海啸的洗礼后,痛定思痛的银行家和监管者们开始寻求改变。

  对于中国那些庞大的商业银行而言,如何平衡“信贷资产安全”和“提高生产率”、“扩大市场份额”三者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金融界人士必须思考的问题。

  BaselII来了

  8月3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在其官方网站发布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督检查指引》等7个监管文件修订后的草稿,并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

  在银监会发布的关于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指引中,商业银行市场风险资本计量范围将包括交易账户的利率风险和股票风险、交易账户和银行账户的汇率风险和商品风险等四大类别市场风险。

  银监会表示,发布指引的目的在于,明确商业银行使用内部模型法计量市场风险资本时应达到的基本标准,以及监管机构的审批程序和监管要求。

  依照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内部模型在计量不同类别市场风险时,必须包含足够的、能够准确反映可能对商业银行市场风险暴露产生实质性影响的风险因素。

  实际上,去年底,银监会曾就上述指引向社会公开征求过意见。

  而2009年7月29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BaselII,以下简称巴塞尔II)框架已获新扩员后的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审议通过。

  按照中国银监会实施新资本协议的规划,2010年底,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将先期实施新资本协议,最迟到2013年底,国内银行将全部实施新资本协议。

  在7月底通过的新协议修订框架中,巴塞尔委员会加强了对第一支柱(最低资本要求)下某些证券化的处理方法。修改后的框架对再证券化风险暴露 (就是资产支持型证券中的债务抵押证券)赋予了更高的风险权重,以更好地反映这些产品的内在风险,并提高了表外管道实体短期流动性便利的信用转换系数。

  此外,巴塞尔委员会还要求银行对采用外部评级的证券化风险暴露进行稳健的信用分析。新资本协议修订稿加强对证券化、表外风险暴露和交易活动的信息披露要求。

  巴塞尔委员会认为,这些额外的披露要求将降低资本市场业务给银行资产负债表带来的不确定性。

  为确保2010年底新资本协议如期实施,中国银监会将先后推出三批相关监管指引。首批五个监管指引已于去年底正式推出,内容涉及账户信用风险暴露分类、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信用风险缓释与操作风险监管资本的计量等方面。事实上,首批五个监管指引也是新资本协议银行应达到的最低要求。

  从今年开始,银监会将对新资本协议银行进行定量影响测算,持续监测实施新资本协议对资本充足率的影响。根据安排,今年上半年将完成对两家新资本协议银行的现场评估,下半年完成对计划2010年底开始实施新资本协议银行的第一轮现场评估。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工行建行、中行、农行、交行招行和国开行7家大银行已经成为新资本协议的试点银行。

  低迷世道下的迷途

  实际上,正是由于此次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引起了对银行业风险重新考量的风潮。

  中国的银行业在4万亿“保增长”投资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双重刺激下大开信贷闸门。2009年上半年,新增贷款额高达7.37万亿之巨。

  批评的声音认为,由于国内商业银行风险控制能力有限,天量信贷实际上为日后巨额不良贷款埋下了隐患。

  还有人认为,这些信贷资金通过灰色的渠道流入了资本市场,直接导致了今年上半年中国股市和楼市的飙涨,并可能进一步成为经济通胀的源头。

  银监会已经要求银行系理财产品尽量隔离危险的资本市场。

  最近三周内,央行已经五次重申保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变,但在信贷政策的另一头,银监会近期密集出台的多项严厉的监管政策很能说明问题。

  在过去的两周内,银监会连珠炮似的发布了包括《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项目融资业务指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等数项监管新规或征求意见稿。此外,监管部门拟对银行间交叉持有的次级债计入附属资本进行更严格的限定。

  8月6日上午,银监会召集各银行风控和稽核部门负责人,召开了一个关于进行贷款项目检查的会议,要求进行信贷资金流向检查、项目资本金到位情况检查、票据业务和假发票检查、个人金融业务检查、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管理检查等。

  在微观层面,银行家们同样不乐观。

  他们发现在上半年激烈的放贷竞争之后,商业银行在好项目资源上出现了缺口。由于上半年竞争得过于激烈,很多央企项目上,商业银行利率下浮得都很厉害,基本上都是赚了吆喝不赚钱的情况。

  “下半年我们不得不开拓中小企业和农村市场,从而实现信贷的软着陆。”一位大型银行授信部人士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债券市场的迅速扩容可能给商业银行带来另一个隐患——利率市场化。

  对于企业而言,间接融资成本高,程序复杂,能直接融资尽量直接融资。但这带给商业银行巨大的威胁。

  以首钢为例,7月6日,首钢总公司发行5年期60亿中期票据,发行利率为3.85%,而央行规定的5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5.76%,即便下浮10%,依然高企在5.2%左右。

  一位大型商业银行信贷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商业银行最重要的客户大都是大型央企、地方融资平台或者是大型的民营企业等。这些企业对银行的议价能力也非常强,他们如果集体出走对大部分商业银行的打击是巨大的,甚至是致命的。

  “这种趋势已经非常明确了,留给我们的时间最多还有2年左右。”上述那位银行授信部人士说。

  “看不见”的变革力量

  有研究表明,中国的银行业最需要提升的是风险控制与经营效率两个方面的能力。

  据悉,中国银监会要求到2010年,中国所有的银行都应满足BaselII合规性需求。这意味着中国8000多家银行实体机构和124家城市商业银行都需要加大风险管理系统投资。

  然而,由于缺乏数据和数据不完整,中国的商业银行无法直接将目前全球通用的解决方案应用到他们的系统中。另外,令问题更复杂的是,中国银行系统对风险的评估是基于行业知识,缺少类似于西方银行的历史交易数据支持,这就需要开发量身定制的本地化解决方案。

  为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建设全面的企业风险管理系统,以便可以从银行的不同系统中收集信息,并依据某种风险评估流程来分析信息,优化信息,以做出正确的管理决策。该系统涵盖信贷、运营和市场风险管理三大领域,运用数据清理技术来提高数据质量,并在风险管理中充分考虑银行领域的知识和中国特定的金融市场特征。

  与此同时,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国内商业银行的后台营运中心的系统整合也在进行中,以提高为客户办理业务的效率。

  商业银行未来将通过在省或国家层面上建立共享服务中心,并将批准或审计流程及客户互动较少的后台活动进行集中自动化处理,银行分行员工的工作量就会大大降低,从而可以着重关注销售和市场营销活动。传统上通过ATM、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不同的渠道提供的众多功能可以整合成一个自我服务的柜台,设置在分行里,客户可以不必在柜台排队而进行自我服务。

  理想状态下,不同数据库的数据可以被整合成一个单一的客户视图,它可以满足银行不同领域的各种应用程序对访问客户信息的需要。不同客户界面渠道的后台流程和IT应用程序也同样得到整合。这样,后台作业的集中保证了各个分行执行统一的标准审批机制,单一的客户视图也可以帮助银行发现某个客户的非正常交易。这些都有助于降低坏账机会或者其他风险。

  以国际上著名的某商业银行为例,从1999年至2003年,由于实施了后台运营中心,该银行加快了支付过程、降低了柜台交易时间,也减少了前台工作负载,成本收入比从58%降至43%。

  一位IT专业人士指出,中国的商业银行规模非常庞大,而且扩张意识强烈;但他们面临的问题是客户群、产品组合和分行管理变得更加复杂,利润率、效率、风险和成本控制等压力越来越大。

  “中国的商业银行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变革必须从现在开始。”这位IT人士说。

  

(责任编辑:钟慧)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