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萧条啊。”年初,在深圳的一个通信产业论坛上,偶遇GFK的手机行业分析师孙开,刚刚结束对东莞手机市场考察的他感叹道:“中域、大地的店,都关了不少。”
毗邻中国最大手机集散地深圳的东莞,一度是华南手机连锁企业的重镇。
在广东本土颇具实力的手机连锁企业大地通讯,以及后来享誉全国的中域电讯均发迹于此。
全球金融危机袭来,极端依赖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聚集地东莞,不得不面临一个显而易见的尴尬——不少加工厂一度停工,外来务工人员被迫离开,卖手机自然更难了。
“东莞现象”或许仅是问题的一面。
外资品牌加强对渠道和终端的控制,以及苏宁、国美等3C卖场对传统手机渠道的挤压等等,已经为中国手机渠道的生态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冲击。
“部分出货量较大的家电卖场,对手机厂商有着较强的议价能力。”武汉资历颇深的手机经销商钱玮曾告诉记者:“在湖北当地颇具实力的家电卖场工贸家电,有时候做特价的机型,比我们进货价格还低。”
传统手机渠道的连锁模式,为什么没有诞生出国美、苏宁?
解释之一是:相对比较成功的家电连锁模式,手机产品品牌繁杂,尤其在国内二、三线市场占据大量销售比例的“山寨机”,他们对传统的手机连锁卖场的冲击也在所难免。
不止于此,相比较家电销售,手机销售渠道更为庞杂——手机连锁卖场、家电卖场、代理商、直营店等模式并存,之间相互竞争,相互制约。截至目前,全国手机市场,国美、苏宁等几大家电卖场与中复电讯、中域电讯、迪信通等几家大型连锁企业平分秋色,各占40%的市场份额,其余20%被一些小型手机专卖店占据。
此情此景,不少传统手机连锁卖场已是步履维艰。今年年初,市场就有消息称,一度是国内颇具规模的手机连锁卖场协亨被北京派普通讯公司以1.7亿元收购。而已有手机电锁企业选择转型另谋他图,中域电讯目前的遭遇是另一个例子。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