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每一轮大涨都会产生“业绩冠军”,股市的每一次大跌,也会有先知先觉的逃顶者。他们往往背负着压力离场,却在事后被证明是正确的。
最近,私募正扮演着这样的角色,先后有数只私募基金传出减仓甚至清盘的消息。
A. “诺亚方舟”宣布清仓
7月,反弹逐渐步入高峰。当月,沪指上涨15.30%、深指上涨18.19%,分别创出2007年8月以来的最高值。巨大的赚钱效应,一度引发了投资者借公募基金进场的热潮。
然而,就在市场氛围最为乐观的当口,数只私募发出了不同的声音。7月下旬,一家来自广东的私募粤财信托·新价值2期公开宣布看空A股。“股指进入3100点后,盘面日趋疯狂,未来必有顶部出现。”其掌舵人罗广伟直言不讳地表示,“现在最忐忑、最紧张的是如何顺利逃顶。”
无独有偶,8月初,北京的一家私募诺亚方舟证券投资基金宣布清仓。“A股已成全球最贵,诺亚方舟已清仓A股。即使市场再上涨,获得的也可能只是蝇头小利。”总经理张可兴在他的博客中说。
减仓甚至清仓的私募还有不少。北京星石总经理江晖参与了四川长虹可分离交易债的申购,也被认为是看空市场的表现。据悉,此次江晖“打债”动用资金5亿元以上。“江晖很谨慎,之前就一直踏空。”有市场人士表示。
B. 公募齐齐看多遇尴尬
与部分私募的谨慎形成对比的,是公募基金界的齐齐看多。渤海证券研究所统计,7月270只偏股型开放式基金平均仓位从76.51%升至83.58%,已连续4周加仓。
A股冲顶的过程中,公共场合几乎听不到公募基金经理看空的声音。据媒体报道,7月一份针对公募基金经理的调查问卷显示,超过九成的被调查者选择了“继续看好市场。”“经济还在恢复,股指还将上行,市场不断会有热点涌现。”很多人说。
可是,8月以来的行情无疑证明,越是看多者损失越重。易天富基金统计,本周278只开放式偏股型基金全线下跌。其中多只基金的跌幅甚至超过了沪深300指数——公募基金为自己的乐观付出了代价。
C.也有私募摆“乌龙”
尽管近期不乏成功逃顶的案例,但私募对于市场的判断却不是100%准确的。最近,上半年度私募业绩冠军景良投资就玩了一次“乌龙”。A股冲上3000点后,其掌门人廖辉将股票清仓,并前往日本度假。可不到1个月,他又杀了回来。
7月中旬,廖辉又向媒体表示,他已满仓入市。“指数基金建仓将对蓝筹股起推动作用,A股乐观因素未变。”廖辉说。
另外,与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在上半年的业绩逊色一筹。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统计,今年上半年,阳光私募基金的整体收益率在35%左右,逊于公募股票型基金。
D.“逃顶需要承受压力”
股市牛熊转换的历史上,不乏成功的逃顶者。无论是2008年初赵丹阳高调宣布清盘离场,或者2007年8月5000点时,同威资本总经理李弛宣布清盘,如今都被业界认为是逃顶的经典例子。
“别看我清盘后去了非洲、南极,玩得很潇洒,其实当时很多人笑我蠢。”李弛说,其实逃顶是需要承受压力的。“清盘后两个月他一声不敢吭,因为股市一直在往上涨。”
赵丹阳在清盘之后,很多人对他的做法嗤之以鼻,甚至是以一种讥笑和嘲弄的方式,表达对赵丹阳此举的不屑。压力之下,赵丹阳留下《致投资者的一封信》,远走美国,之后很长时间对A股不闻不问。
其实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一种逃顶的艺术,那是一种不随大流、坚持的艺术。“冷清的时候,买也对,不买也对,卖是错;热闹的时候,卖也对,不卖也对,买是错。”李弛表示。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