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以来,全国楼市再现“价涨量缩”。与此同时,市场预期货币政策的具体操作或将“明松暗紧”。房地产业复苏似乎又面临“拐点”之变。显然,管理层对于房价泡沫的担忧,将促使房地产调控政策逐步由“刺激”趋向“中性”。
而在主要城市“去库存化”已接近尾声之时,调控也应从单纯的“住房消费刺激”转向“有效供给扩张”。
目前,代表未来供应的指标依然不容乐观。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7月,土地购置面积、土地开发面积、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分别下降25.8%、13.4%和9.1%。从单月数据看,7月份,上述三项指标环比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房地产开发投资环比也下降25.92%。这说明,房地产投资增长依然需要稳固。
而楼市需求非常旺盛。1-7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4175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7.1%。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增长60.4%,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增长65.3%。同期,房屋竣工面积仅为销售面积的61%。
新增供应乏力加之市场流动性充裕,无疑将推动房价上涨。7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已环比连续5个月上涨,涨幅逐月扩大。房价过快上升必然将遏制需求释放,进而弱化房地产业对国民经济复苏的拉动作用。
目前,房地产景气度仍存在衰退隐忧。1-7月,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1.6%,其中,商品住宅投资增速为8.2%;同期,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9%,房地产投资远远落在后面。在经济景气周期内,房地产开发投资一般占固定资产投资的23%以上;而目前,这一比重仅为18%左右。房地产投资仍待提振。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引擎,房地产开发投资启动是民间资本“跟进”的主要指标,也将为相关的50余个行业提供下游市场空间。因此,今后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在延续“宽松基调”的同时,应着力扩大投资,提振新房开工和土地开发,改善供给紧张的局面。
由于城市规划和拆迁成本等因素,各大城市在土地供应方面一直存在种种问题。如何解决土地供应瓶颈,提高房地产投资开工率,增加商品房有效供给,稳定市场预期,是摆在房地产管理部门面前的主要问题。
近期,政府频频吹风将加大土地供应。国务院批准的全国81个城市新增建设用地规模较去年增加16.7%。其中,七成以上的批准用地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及居住项目建设。各地方政府也表示,将加大供地力度,从增加供给的角度防止房价过度上涨,改善楼市供求关系。北京市计划下半年进一步加大土地供应量,拟推出1000万平方米土地,同时投入1000亿元用于土地储备。与此同时,上海、广州等城市也出台了土地市场扩容计划。
显然,政府的供地计划首先应落到实处;更重要的是,政府的“推地”不应成为开发商的“屯地”。地方政府在增加土地供应同时,应加强利用监管,实时公开开发商利用进度,敦促开发商加快开工以增加当期供给。另外,应放大保障性住房供给,稳定房价预期,并带动房地产投资回升。这都将是扩张楼市未来有效供给的合理举措。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