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签署金融监理备忘录在即 台湾金融业打响“抢人”之战
袁飞
莫拉克台风阻挡不住两岸金融业合作步伐。针对外界有关此次风灾是否影响两岸经贸进程的忧虑,台湾行政当局“发言人” 王郁琦昨日回应表示:包括两岸签署金融监理备忘录(MOU)、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或年底的“陈江会”,目前为止没有改变。
王郁琦还指出,目前台当局全力以救灾为第一任务,最近“府”、“院”也都没有讨论这些议题,由于都没有进一步的讨论,应该假设是没有改变。对此,台“金管会”高层也表示,有关MOU的签订,该进行的都在进行中,不会因风灾影响;如果是有困难的部分,也不会因风灾问题就可解决。
据了解,台“陆委会”暂缓8月的两岸经贸政策倡导活动,9月、10月起,“陆委会”在中南部举行的分批、分众座谈以及两场总座谈会,仍依原定计划进行,尚未变更,显示“陆委会”后续仍将“加码”推动ECFA。
抢人暗战
在监管者传递积极信号的同时,业者加快了人才登录准备。台湾上柜公司、104人力银行调查显示:台湾各界都非常关注MOU的签订进程,并且大都持比较乐观的态度,不少台湾金融机构已开始针对大陆市场“组建在地核心团队”;而大陆方面,虽然没有给出明确时间表,但大体框架都已成型。对于开放时程,则按照“先签订后协商”的原则。
104人力银行(中国)猎才、金融组负责人潘周游表示“对于计划进军大陆的台湾金融企业,一定要在MOU签订之前,就开始进行人才搜寻与人才储备;好的人才,合适的人才,其实是非常有限,不提前,根本没有机会”。
目前市场上最抢手的职务,主要集中在金融机构的法务、合规、业务主管等。
业界认为,台湾金融对于大陆当地的人才结构、薪资水平、法律法规以及候选人心理都不能够完全把握,因此,对于台湾金融企业来说,能否夺取关键人才,是进入大陆后能否站稳脚跟的关键因素。
“如聘用一个具有丰富经验的合规高管,他熟悉央行和银监会的规定和流程,和相关部门的办事窗口有良好的关系,知道哪些事情该找谁解决。” 104人力银行(中国)猎才总监黄至尧说。
目前,由于MOU的进程还有一定不确定性,对金融企业的人才获取,会带来一定的困难。因为没有执照,没有法人资格,就无法聘人,无法签劳动合同。人力资源专家建议说:企业要通过猎头建立自己的人才库,并且和人才保持密切的沟通;另外,可以通过人才派遣的形式,解决无法聘人的问题。
“地下工作者”转正成为“抢手货”
十多年前,很多对两岸关系有预见有期待的台湾金融机构就开始计划在大陆布局,但是大陆市场大而复杂,若等待开放再进入,很难快速适应;于是就有不少台湾金融机构外派精英来大陆积累关系、人脉和经验,占据有利地位,一旦开放,则很快就能占据市场。
但由于当时两岸金融不通,资本管制和市场准入限制抑制了两岸资本的自由流动和跨境的投融资,基本很难从事实质性的业务,有的从业者甚至还只能与第三方外包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很多外派大陆的台湾从业人员就成了“地下工作者”。记者了解到,一位花旗银行原台湾区业务负责人就转道大陆网络业“潜伏”下来,目前重新回到金融业。
据了解,包括工商银行在内的大陆商业银行的业务培训师很多来自台湾,甚至日薪数万,凸显了台湾高端金融人才在大陆的比较优势。
近日,上海市金融办出台吸引金融人才奖励办法,无疑为两岸金融人才争夺战增添了潜在的竞争诱因。分析人士指出,有着国际背景的台湾金融高端人才无疑是不少金融企业人才争夺战重点。“他们熟悉国际规则又有语言和思维习惯相近的优势,对拓展新业务的金融企业无疑是人才储备的首选,可以大大节约交易成本,形成人才对流局面。”
MOU签订在即,不但使这些“地下工作者”有了“转正”的机会,而且靠这些年积累起来的关系、人脉和经验,在未来的竞争中,有了用武之地,成了两岸金融人才市场的“抢手货”。
业界人士表示:两岸金融合作初期,还是以台湾客户为主体(企金)包括汇款、进出口外汇和收账款及团体险等业务为主;个金方面比如刷卡消费等,“因此,看准金融人才擅长的领域和自身的价值所在,登陆后不怕没饭吃。”业界人士表示。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