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郭乐,永安资本集团创始人。其弟郭泉是永安公司发展壮大的又一重要人物。光绪三十三年,郭氏兄弟征集侨资16万港元,在香港建立永安百货公司。1918年,又在上海开业上海永安百货公司,成为当时规模最大,并在国外享有一定声誉的“环球”百货公司。
而郭乐、郭泉也就成为侨商中的知名人士。
郭乐原籍广东省香山县(现中山市),1874年出生于一个较富裕的农民家庭,兄弟六人,他排行第二。所谓的郭氏兄弟是指郭乐等6兄弟。他们于1897年先在澳大利亚的悉尼开设永安果栏,从事水果的批发零售,获得第一桶金,继而于1907年在香港创办永安公司,积累较多资本和经验后,再到上海谋发展。他办百货公司,是要以经商来救国的。早年的华侨企业多为家族企业,永安公司也是如此。不过就规模及影响而言,列居榜首的则要数郭氏兄弟的永安了。
郭乐创业悉尼永安水果栏 1890年郭乐17岁时,由于凶猛的洪水带来了严重的灾害,其父筹集资金280元港币,送郭乐出国,到澳洲投奔大哥郭炳辉,以求生计。抵澳后,他在悉尼当了两年菜园工人,后经堂兄郭标介绍,进了由郭标和马应彪合开的永生“果栏”任职。所谓果栏,就是水果批发行。
7年后,郭乐有了点积蓄,就离开永生果栏,与人合开了家永安果栏,自任司理(即经理)。初时永安果栏的主要业务是在当地批发销售斐济岛产的香蕉,同时兼营从中国进口的土特产。郭乐为人忠厚,据说有一次银行多付了他500澳磅,而他却如数退还,在中西人士中赢得了声誉。于是生意越做越大,果栏从一家发展到四家,还兼营当地华侨的存款和汇兑业务,并在斐济岛拥有香蕉园。
随着业务不断发展,他先后将三弟郭泉、四弟郭葵、五弟郭浩、六弟郭顺从家乡接来澳洲分掌店务。并在斐济成立生安泰公司,经营百货。
互为补充的两兄弟 悉尼永安的发展,除经营策略的有效运用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永安拥有高水平的经营决策能力。在永安经营管理方面,我们必须谈及郭乐的弟弟郭泉其人。
郭泉出国前,在家乡中山县接受了七年的中国教育(这是郭乐正规教育时间的两倍)。1894年,郭泉第一次离家到夏威夷的檀香山。在此期间,郭泉先在一家英国法律公司工作,而后又在英国领事馆工作。因此,郭泉非常熟悉英国的情况及其法律制度。
1897年,郭泉应其兄郭乐的要求,移民到悉尼。他从熟悉企业经营管理开始,进而成为永安集团的卓越管理者。
郭泉的经营管理能力首先得益于他的学历和工作经历。他比大多数同时代的华侨文化水平要高,且更加了解西方商业社会,因此更有条件学习西方商业领域新的管理技术,再加上本人的勤奋努力,使他在企业经营方面表现卓越。
当郭乐为公司制订了雄心勃勃的发展战略后,郭泉为不断成长的公司进行成功的经营管理。两兄弟的结合,使悉尼永安,还有以后的香港永安、上海永安等,从战略与管理方面得到最佳的协调。正如某位作者在永安公司纪念刊物上所述的那样:
他们个性不同,然而是互补的。郭乐是个强硬的,具有无可争辩的才能的企业家。郭泉是个声音柔和、平稳、才华横溢的管理人员。郭乐勇于冒险并提出令人惊讶的想法,而郭泉实现了这些想法。
他们个性的互补因互相信任、互相合作的手足之情而加强;他们能力的互补因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而充分发挥。郭泉及其他兄弟加盟永安,并以各自的才智效力于永安,是永安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永安经过10年的经营,发展成为悉尼水果业中雄踞首位的企业,日益引起了当地工商界的瞩目。而郭乐、郭泉也就成为侨商中的知名人士。
香港环球百货的崛起
在悉尼时,郭氏兄弟,尤其是郭泉,就经常去考察当地的几家英商百货商店。特别是当地有名的“英地海登”大百货公司,更是他们频繁光顾的地方。悉尼永安虽然当时雄踞悉尼水果业首位,但由于水果市场毕竟有限,再加主要顾客是当地华侨,购买力水平普遍偏低,因此,其行业利润率与百货业相比要低。而百货业因经营商品规模大,市场规模也相应扩大,其行业利润率远高于水果业,考察结果激起了郭氏兄弟进军百货业的野心。这个时期对百货商店经营管理之术的学习,也为他们进军百货业做好了理论和心理上的准备。
1907年8月28日,香港永安公司正式开幕营业,主要经营百货业务,资本16万元港币。公司设在香港皇后大道,由郭泉任司理。开业时,公司只有一间店铺,职工10余人。
1909年,郭乐亲自到香港坐镇,悉尼永安则由其弟弟郭葵、郭顺负责。从此,郭乐作为悉尼和香港两个永安联号企业的总负责人,对两地营业统筹安排,使这两个联号企业在货源和资金上相互支持,两地业务日益发展。
上海环球百货的发展 店址选择。1915年7月,郭乐派郭泉、郭葵两兄弟到上海物色店址。当时南京路正在日渐繁荣起来,郭泉、郭葵选中了南京路上日楼(今华侨商店)以西的地段。地段确定后,对店址设在路南还是路北,他们曾认真调查研究。据说,当时曾派了两个人,一个站在路南,一个站在路北,从他们身旁每走一个人,就在自己口袋里放一颗豆子,以此来统计南京路两边行人的数量。统计了一段时间后,肯定路南行人比路北多,且当时上海的富豪大户多住在南京路以南,他们到南京路来买东西,是从路南过来的,就决定将店址设在路南。
商场布局设计。永安商场总体设计如下:一进门是基层商场,销售各种日常生活必需品,例如牙膏、毛巾、香皂等,这些商品购买时不需要详细选择,大多是顾客在逛商店时看到自己需要的东西而购买的。二楼则是绸缎、布匹等商品,购买者中老妇女居多,她们往往要细心地选择花色,比较各类商品的价格,所以这类商品所占面积比较大,设在二楼比较方便。三楼是珠宝、首饰、钟表、乐器等比较重要的商品,四楼则是家具、地毯、皮箱等大件商品。大件商品公司可代为送货,在四楼出售,亦不致影响营业。
商品选择。上海永安自筹建始确定了如下进货和商品经营方针:尽量搜集世界各国品牌商品,做到货物齐全,应有尽有。其主要特点是:①名牌商品。选择世界各国知名度高,商品质量好的商品;②货物齐全。其齐全程度,当时就有人形容永安是世界各国名牌商品和新产品的陈列厅。
人员选用。郭氏兄弟在进行以上各项准备工作的同时,还加紧罗致、选用管理人员和营业人员。首先,他们从香港永安公司调了一批广东籍职工作为“班底”,利用他们的乡土观念和对郭氏兄弟的信赖,使他们效忠于公司。为解决这些“客帮”职工不熟悉上海的方言和市场行情这些困难,郭氏兄弟费了不少的心机和周折,特地聘请一名广东籍教师负责教授沪语,还在上海物色一些有名望的人物,请他们“附股”和担任公司董事、参事,以便了解上海市场行情及宏观形势。其次,一般员工则由公司登报招考或由公司职员介绍来的。
公司开业时,全体职工共400余人。大部分是本地人;高级职员50人,则绝大多数是广东人,只有6个部长是本地人。在开业前,永安公司先在报纸上刊登了14天的“开业预告”,对公司的商场布置和经营特色大肆宣传。这在当时,是很少见的。商场营业第一天,前来参观购货的人,真是人山人海,尽管采取凭代价券进门的方法来加以限制,但商场还是拥挤得水泄不通。原先准备在几个月销售的货物,结果在20天左右便销售大半。赢利相当于原始资本的10倍。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百货业的一个奇迹。
永安式经营管理 郭乐兄弟素以英商企业为楷模,香港永安公司基本上模拟英国的整套商业经营管理制度和方法,这在当时是创新之举。让我们先看看其香港永安的经营管理体制:
首先,行政部门中没有突出人事管理。而这在西方国家是一个重要的部门,为什么郭氏兄弟没有设立独立的人事部门呢?这正是许多华侨企业的特点。具体到香港永安而言,各部的部长或主任基本上都是从澳洲和旧金山等地归国的华侨,他们有些是郭氏兄弟原来的合伙人,有些是来投靠郭氏兄弟的亲友,有些是郭氏兄弟罗致来的有业务经验的人。他们一般在公司都有投资,既是公司的股东,又是公司的实际管理者,这样的人事安排主要是基于人际关系,所以,在香港永安公司没有必要设立独立的人事部门。
其次,德、智、体三个管理部门的设立可以说是香港永安的创新,这在其他华人企业中是不常见到的。智育培训是指商店业务、各种工作技能的教育和训练,体育培训是指提高员工身体素质的活动,如健美操等,那么,德育培训是什么呢?主要是通过举办学习班、研讨会、报告会等方式,传播人生修养、品德培育、伦理文化、合作观念等内容,这也许就是当今所讲的“企业文化”的核心活动。由此看来,郭乐兄弟并没有生搬西方的管理体制,而是引进、吸收并发展出一个融合中、西方文化的混合的经营管理体制。
积极引进的销售技术
相比中国传统百货业,永安百货引进了先进的西方销售方法,加以运用。
商品陈列技术。在当时,几乎所有的中国零售和批发店还是采用传统的展示习惯,如便宜货放在未经装饰的柜台外面,而高质量和贵重物品放在货架上或楼上只有富人才被允许光顾的区域。但在香港永安百货店,郭氏兄弟将这些货物同时以顾客看得见的方式展示出来。
教育售货员对待顾客必须礼貌,且永远保持礼貌。这是“顾客是上帝”原则的体现。而纵观中国的商业服务业,其服务意识直到80年代改革开放时方被提到,至今服务水平仍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由此可见,郭氏兄弟当年就重视服务于顾客,这种观念和行为非常富有创新性。
商品促销技术。中国传统的商店是“坐商”,主动推销商品的活动很少。但在香港永安,郭氏兄弟采用了大量的促销技术,如广告宣传、换季削价、以成本价或低于成本价甩卖流通速度太慢的商品等等。
至20年代,郭氏兄弟旗下的永安资本集团的联合企业达14家,除澳大利亚悉尼的永安果栏之外,香港6家,上海4家,广州、中山以及广西的梧州各1家,涉足的行业有水果、百货、货仓、酒店、纺织、银号、游乐场等。这更是一个多元化的企业王国了。
永安百货的很多经营策略和理念在今日看来仍是十分先进的,对提高技术,培养技术人才,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等都做出了贡献。郭氏兄弟的永安资本集团具有更多的民族资本特性。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 STS研究中心)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