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正确理解和贯彻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就数字来看,已经不是适度宽松,而是宽松的货币目标;预计今年全年的信贷总量将达到11.1万亿元”
“巨额信贷资金是否进入了实体经济,是否能对"保增长"起到积极作用?贷款的高增长是否会给银行带来风险,中国经济是否会重蹈美国次贷危机的覆辙?单靠信贷推动投资,进而拉动经济的模式是否能长期持续?”
昨日,《中国人大》杂志刊发于7月15日至16日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第22次全体会议上部分委员的观点称,要严格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防止货币信贷超常规增长可能引发的通胀风险和金融风险,而专家们开始对“适度宽松”提出质疑。
以上就是本次会议提出的三个疑问。
“适度”?“过度”? 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
中国银行业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延续此前的强劲势头,再创1.53万亿元的天量。至此,今年上半年累计新增银行贷款为7.37万亿元,为去年同期的2.3倍。《中国人大》称,在国际金融危机肆虐之时,7.37万亿元贷款有利于拉动投资需求,同时,信贷一定程度上就是“信心”的代名词。然而,当房价飙升、股市上扬与“天量”信贷相伴出现,“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开始遭到质疑。
今年上半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28.5%,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长34.4%,均创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新高。相比之下,上半年名义GDP同比仅增长3.8%。M2增速与名义GDP增速的差额超过20个百分点之多,更是前所未见。不能不让人质疑,货币政策是否过于宽松了?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表示,要正确理解和贯彻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度的货币信贷能够为国民经济作出贡献,过度的货币信贷投放对社会而言不是福音。
吴晓灵着重谈到了衡量货币政策是否适度宽松的两个经济指标——M2与名义GDP。吴晓灵指出,我国今年GDP计划增长8%,物价计划上涨4%,而M2计划增长17%,高出CPI和GDP增长总和5个百分点。2003年至2007年在经济过热、货币政策宽松时期,M2供应量仅高出了3.24个百分点,2009年上半年在经济速度下滑的时候,就已经高出了5个百分点。。
全国人大内司委副主任委员辜胜阻表示,下半年经济工作中的最大风险是美国次贷危机在中国的重演。我们的商品价格较低,但资产价格有些上涨,比如房地产价格,北京“地王”买地的成本是每平方米1.6万元,建起来就是每平方米3万至4万元,房价虚高。房地产杠杆效益很大,10万元首付可以买100万元的房子,这就意味着风险。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有关系,货币政策不仅是总量上过度宽松,结构上也有很大的问题。中小企业需要资金得不到,资金都流向了房地产。 (来源: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我来说两句